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国家语委在“八五”工作规划中把组织力量编写“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作为重要课题,把这项任务视为语文规范工作中的基础性的建设工作。由长春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便是《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编写组撰写的规范性系列词典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昨天(按:2004年2月15日),各大书店的书架上新添了一本工具书——《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这部由百名语言文字专家历时11载、九易其稿,以“规范”为己任的词典,是我国第一部“规范词典”,从而填补了词典领域的一项空白。这部由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李荣、许嘉璐担任首席顾问,曹先擢、柳斌、胡明扬等担任顾问,原国家语委委员兼语文出版社社长李行健任主编的词典,与其他词典不同,它是  相似文献   

3.
某些编者以“规范”冠名是为了抢夺话语霸权,进行不正当竞争,往往在标榜自己如何规范的同时,无端攻击他人不规范。最近十年中,我国辞书以“规范”二字冠名已成为时尚潮流,据业内人士估计多达数十种。不仅有所谓“规范字典”“规范词典”,甚而至于有“成语规范词典”“歇后语规范词典”“谚语规范词典”等,令人啼笑皆非。学术界和国家新闻出版  相似文献   

4.
刚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不仅在标注词类上错误百出,且连一些起码的规范标准也没有遵从。这些“硬伤”无疑是《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遗憾”。  相似文献   

5.
正推荐理由《现代汉语词典》伴随的时间,要比《新华字典》长得多。在工作和学习中,遇到处理不了的语言文字问题,一定是去查找《现代汉语词典》。尤其是做编辑工作以后,《现代汉语词典》简直就是我最得力的语言文字助手。在语言文字问题上十分依赖的,除了《现代汉语词典》,还有《咬文嚼字》杂志。这本杂志动态地解析、辨别各种容易出错的汉字  相似文献   

6.
2010年11月23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对规范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提出了要求。《通知》中规定:“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要按有关规定翻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7.
2010年11月23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对规范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提出了要求。《通知》中规定:“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要按有关规定翻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8.
最近,由江西省内知名专家学者和有关管理部门的领导组成评委会,对全省正式出版的报纸进行了一次编校质量评比。从语言文字应用上发现的问题来看,可以概括为“两多一乱”,即错别字多,标点错误多,数字用法混乱。产生“两多一乱”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带普遍性的原因就是没有掌握现行的语言文字应用国家标准。从汉字应用标准看。报纸上“好像”误为“好象”、“重叠”误为“重迭”、“■望”误为“了望”、“黏土”误为“粘土”的现象屡见不鲜。最近几年,一些从事编校工作的同志问道:“好象”的“象”,有些词典上是这样说…  相似文献   

9.
编辑要练就语言文字功夫王建辉语言文字是编辑的基本功。编辑的语言文字,有两个方面,一是语言,一是文字,也就是字、词、句、篇。字、词多为文字问题,句、篇乃涉语言问题。关于字。昔人做学问,往往看重“识字”为本。编辑编书,也要识字为先。这有三层意思。一是要认...  相似文献   

10.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2008年末发布了《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作为委员会发布的第一个“软性”规范。《词表》收录了一些新词汇,如:彩民、泡吧、私企、软着陆、网吧、网民、网管、网络游戏等。这些词汇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不少源于网络。新词汇的出现一直令人担忧,有语言学家担心现有的语言文化体系受到冲击。英语世界也惊呼:在现有的词语及其定义收录于词典之时,这些词语及其定义就已经过时了!  相似文献   

11.
汉字有3000多年的历史。中国汉字将近6万个,书写现代汉字7000个,其中包括《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所收的3500个。汉字字数多,结构复杂,字形与读音联系不紧密,给使用者带来很多困难,造成很多混乱。因此,1986年1月召开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制定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以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使语言文字更好地适应“四化”建设特别是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可是,目前乱造简化字、滥用繁体字的现象特别严重。为了使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使用汉字规范化、标准化,消除用字不规范、不标准的现象,新闻出版署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92年7月7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该规定要求使用规范汉字,而不能使用不规范汉字。  相似文献   

12.
台湾大块文化出版的“网路与书”系列,最近又推出的一本《词典》,深入探讨词典在历史文化和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和重要性,并纠正现代人对语言文字的使用日益转差率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自1951年《人民日报》社论发出号召“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到2001年1月1日起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的语言文字工作已按国际公例有了完整的法制体系。但是,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水平,却任重而道远。尤其对现今社会上层出不穷的语言文字现象,报纸更应当成为汉字规范用语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新书目》2020,(1):45-61
《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自1978年正式出版以来做过多次修订,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反映现代汉语词汇新面貌,体现有关学科研究的新成果,落实国家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新规范。  相似文献   

15.
报纸是信息传播的媒介,同时也是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窗口,在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工作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在报纸语言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语,一些地方报纸还经常使用方言,出现了普通话与新词语、方言共存的报纸“双言现象”,对此,报纸读者、采编人员、语言文字专家等各界人士各持己见,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应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报纸“双言现象”。  相似文献   

16.
词典是一种集语言、科学文化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词汇按一定方式编排,以备参考的工具书。词典最能集中反映科学研究的成果,在传播、积累科学文化上有着其他出版物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编校时应掌握如下几条基本原则:规范性规范指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在编校词典时,发现有许多原稿上的字词不规范。比如有一些类似的字,“园(圆)”、“付(副)”、“沅(源)”、“兰(蓝”、“午(舞)”等,生活中虽然常混用,但在书报刊物上应正确使用。这类字有字模,如果写在原稿上,照排不误,印出来就会造成混乱。还有些复词,有异体写法,比如“侥幸…  相似文献   

17.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语文出版社目前联合推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由国家语委委员、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李行健任主编,先后参加过该书编写工作的专家近1 0 0人,从正式编写到完稿,历时1 1年。该词典收词近7万条,是国家语委“八五”规划重点项目、国家“  相似文献   

18.
易错字辨析     
字是每个识字的人都要用到的,搞出版编辑的人,搞教学科研的人,就更是每天都得和它打交道。要用字,就有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即如何做到用字符合规范。这个问题不是小问题,因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当然,对个人来说也是这样)。不要认为用字是个人的事,与别人不相干,事实上,写成文字发表的东西,它无形中在向社会昭示:什么是规范字。所以,搞出版编辑的同志,要有一种光荣的使命感:你的工作是在昭示语言文字的规范,是在传递民族文化的火把。 下面我们将大家提出来的一些容易相混的字,也就是容易出错的地方参照字词典加以辨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网络不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治外法权”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阅读平台,网络当然是个好东西。但“好东西”和“坏东西”向来都是会相互转化的。所以,要确保作为阅读平台的网络之为“好东西”,就必须将其置于由一系列规范构成的法制框架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便是这“一系列规范”中最为重要的规范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第十一条)“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的规范和标准。”(第十五条)遵守这些法律规定,本是作为阅读平台的网络理应享有的权利和无可逃避的义务。该法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至今已有9年,但作为阅读平台的网络呈现在我们  相似文献   

20.
质量是报纸的生命,而编校质量则是报纸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张报纸即使内容再好,版式再新颖,但若没有编校质量做基础,也难以取得应有的宣传效果。 编校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其具体和细致的特性决定了编校人员必须注意多方面的问题。 一、熟悉和掌握国家有关语言文字的规定。 目前,国家有关语言文字的规定主要有: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92年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从1996年6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1996年修订的第三版《现代汉语词典》等。 国家有关语言文字的规定具有法律效力,报纸作为一种有示范性的新闻媒体更应严格遵守。因此,它是编校人员首先应熟悉和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井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领会。 二、了解出现错别字的规律。 一般而言,提到编校质量,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错别字,而且错别字也的确一直是编校差错中的大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