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国家的教育在各历史时期,既受本国社会文化的制约,同时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纵观日本教育发展史,我们发现,日本教育同日本其它文化一样,是在外来文化的刺激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吸收外来文化的产物,同时教育的发展又推动了日本学习、吸收、推广外来文化。可以说,日本教育的发展与日本吸收外来文化是同步的,这就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教育发展轨迹和文化教育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西文化对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苏寄宛日本民族是一个既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又长于创造性地运用传统而不为传统所桎梏的民族。日本社会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古往今来,日本大量引进、学习中国儒家思想和欧美民主主义思想。中西方思想...  相似文献   

3.
日本民族是一个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民族,但其对外来文化并不是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根据国情与民情的实际,有选择、有批判地吸收其有益的部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创新,最终形成日本所特有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引介是日本文化史上的显着现象。然而,由于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性格,使日本在引进外来文化的同时尤其注重守护其传统民族文化之"魂"。这一特点使日本在过滤、吸收外来文化时能够成功保存本国文化的优秀成分,使外来文化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崛起 ,是 19世纪末至 2 0世纪各种因素共同促进的结果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的偶然。日本是一个岛国 ,海岸线曲折 ,有许多优良港湾 ,为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也利于适时吸收外来文化。日本的主要民族是大和民族 ,“大和魂”的民族精神激励着日本国民发展本国经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日本成了“帝国主义暴发户” ,虽在第二次大战中战败 ,但战后日本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恢复和发展经济。目前 ,日本发展成世界上的经济大国  相似文献   

6.
论日本文化的兼容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民族性格的反映。并不厚重的文化底蕴使日本民族早已养成了向外学习的习惯,成为一个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同时,日本民族对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又保持始终不变的尊崇与虔敬,维护其民族文化的主体性。这种兼容与承传的双重性使日本文化具有了采集东西文化成果、消化变形为日本民族独具特色的“和洋结合”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由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导致日本文化论研究出现繁荣局面。从历史发展的视野看,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并未全盘照搬外国文化,而是经过比较、选择、融合,使之与日本民族文化并存或改造成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甚至超过其"母体"原型,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8.
各民族相互影响和促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古代日本人曾经吸收中国文化推进了本国的文明进程,创造和发展了民族文化;近代和现代,日本学术界展开了对中国古典诗歌研究的宏大工程,全方位、多元化、多方法论的研究,创造了学术昌盛、百家争鸣的生动活泼的局面.日本人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一切有益的养料,融合于自己的血液,推进了日本民族诗歌的繁荣.  相似文献   

9.
日本是一个非常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日本艺术家在吸收西方艺术和新技艺的同时,也不忘对于传统艺术的发扬。20世纪以来在中西方艺术冲撞下,中国传统艺术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中国传统艺术想要发展,应将民族精神和气质融入作品,使作品富有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0.
日本历史的发展历程是对外来文化不断吸收、融合的过程。儒家思想与基督教作为外来文化传入日本,多个世纪以来命运跌宕起伏。本文围绕日本江户时代历史人物雨森芳洲的"诚信外交观"和日本基督教文学始祖远藤周作撰写的江户时期的基督教徒命运的小说《沉默》为中心,对两种外来文化在同一时期,同一历史环境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走向的归因进行探究,进一步剖析儒家思想与"诚信外交观"形成的关系及基督教发展对日本宗教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各国学者研究日本民族活力的观点,共同点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1)日本民族具有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主动性;(2)日本民族具有勤劳、节俭、好学、进取的民族精神;(3)日本民族具有高度集体主义精神。其不同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民族活力内涵的理解不同;二是对民族活力内容理解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这一问题的研究仍存在很多问题,原因之一就是研究方法的单一化,只有进行多学科的交叉渗透的综合研究,才能探寻到问题的满意答案。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但它自古以来的文化构成却并不单一,在古代日本积极吸收来自大陆的中华文化,在近代则大力引进西方文化。二战后日本重新兴起了对日本文化进行定位的浪潮,著名学者加藤周一将日本文化定义为"杂种文化",即本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互混合不可分割的一种状态。基于加藤周一和丸山真男等日本著名思想家的文化论,分析出日本"杂种文化"最主要的特点是日本自古以来一直都是在本国固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选择的摄取外来文化(功利性),并将其改造为适合本国发展的东西。同时研究日本文化的发展方式也有助于促进本国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由日语外来语透析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日语中,外来语及其丰富.外来语是日本人语言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日本吸收外国文化的丰富程度和积极态度.通过对日语外来语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日本民族吸收外来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日本文化的独特性来源于日本民族对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广泛吸收、融合。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传入,不仅推动了日本文明的全面发展,而且为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先进的文化资源,同时广泛学习吸收外来文化的需求又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这两方面的综合作用,有效地推动了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赵敏 《文教资料》2013,(24):58-59
日本文化被认为是东西方文化并存和混合的产物.许多人认为其文化特征是“杂交文化”.日本很好地吸收了外来的先进文化和知识,并且保留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是多种文化并存的国家,每当处于重大历史转折时期,都能够为适应自身的要求,有目的性而又有选择性地吸收外来文化,并且加以融合创新,最终形成日本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宗教方面也是如此,大多数日本人既信奉佛教又信奉神道.  相似文献   

16.
文化传播是普遍的、必然的,是一个选择性的过程。文化传播既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又受人文环境的制约。为了使文化传播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就必须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形成文化融合,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7.
繁荣昌盛的唐代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这是学术界公认的。唐代文化之所以能够得到高度的发展繁荣,是与总结、继承和发展了东汉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文化成果分不开的。这是一种全国性的、不分南北的总结。同时,也是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各族文化同外国优秀文化相结合的结果。正是由于对中国固有民族文化的大总结、对外来文化的大吸收,才造成了唐文化各部门的大发展,形成一个新的高峰。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并不是任何时代都可以对外来文化、民族文化大吸收、大总结的,它必须具备客观的、主观的条件。从客观条件来看,经过隋末农民战…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是一个既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又长于创造性地运用传统文化而不为传统所桎梏的民族。我国在加入WTO之后,如何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更加科学地吸收引进外来文化,更加坚定地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更加牢固地树立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中学校德育工作的  相似文献   

19.
日本文化与其他国家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日本文化与社会,或者是日本人的行动模式,以至于日本人的意识构造,都表现出不同于他国的某种特征。究其原因,与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明治时代以前是以中国作为向导,吸收外来文化。之后是从西洋吸收外来文化,二战后主要是吸收美国的文化,但是尽管不断地被日新月异的世界文化冲击着,却没有被吞并,反倒通过自己的改造使之真正日本化。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潮流下,主流文化席卷人类生存的每一个角落。当外来文化进入民族地区后,文化的冲突、矛盾和变迁在所难免。而文化共生观念的出现,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指明了一条可行之路。文化共生是民族地区实现文化多元性的内在要求,也是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必走道路。但是,由于地方主体对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处置失当,使少数民族地区陷入文化共生困境,本文通过对柳基村现状的分析,试图探究文化共生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