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午间半小时》和《新闻纵横》节目,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性专题节目,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深受听众的欢迎和喜爱。这两个节目都是中央台在广播改革中推出灯重点,是台领导重视、全台同志关心的名牌节目。 《午间半小时》节目是1987年1月1日开办的,到现在已经开办8年多。据有关权威调查机构在全国抽样统计,《午间半小时》节目拥有4.9亿听众,8年中收到听众来信140多万件,听众评价这一节目内容丰富、话题新颖、贴近生活,弘扬了主旋律,反映了群众呼声。《午间半小时》节目从1987年起,24次获全国好新闻奖、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奖,6次获国际奖。主持人分获全国主持人节目“开拓杯”特别  相似文献   

2.
张敏 《记者摇篮》2009,(11):83-83
直播板块节目作为一种受听众欢迎的广播形态,已经存在十多年的时间了。从1986年底南方城市兴起了广播节目改革热潮,珠江经济电台推出了大板块主持人直播节目,到198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节目改革中推出《午间半小时》、《今晚八点半》等综合性主持人节目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焕发广电生机的有效载体。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集采编播于一身的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3.
知道《午间半小时》的人很多,熟悉杜嗣琨的人很少。《午间半小时》节目自1987年元旦开播以来,一直很红火,被听众称为“午餐桌上的朋友”。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个名牌栏目,《午间半小时》也推出了一批优秀节目主持人,如傅成励、方舟、虹云、原杰等。和这些名...  相似文献   

4.
《午间半小时》(简称《午间半》)从1987年1月1日开播至今已有8年多的历史.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93年所作的全国听众调查,它的固定听众高达4.9亿人!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也是一个令《午间半》的成员骄傲的数字.8年中,《午间半》共收到听众来信140多万件,24次获得全国好新闻奖、中国广播奖,6次国际奖.其主持人先后获得全国“开拓杯”特别金奖和全国首届古佳广播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  相似文献   

5.
1997年1月1日,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开播10周年的日子。《午间半小时》是一个接近听众、接近生活、接近实际,融新闻性、知识性、服务性为一体的综合性节目。这个节目紧紧把握时代的脉博,讴歌改革,提倡创新,追求进取,揭露、打击社会生活中阻碍改革发展的错误思想和不正之风。十年来,《午间半小时》受到社会各界普遍欢迎。人们称呼《午间半小时》是“午餐桌上的好朋友”、“现实生活的百科全书”。并成为全国叫响的名牌栏目。《午间半小时》十年来收听率不减,这与节目制作人员坚持改革、创新、进取精神是分不…  相似文献   

6.
《听众之声》节目是鄞州电台一档对农热线电话直播节目。每天早间7:30开始,长度半小时。听众在节目中发布转让和求购信息,或获取信息和某种帮助。热线在广播节目中开通,变间接传播为直接传播,听众从被动接收为主动参与,听众与主持人的对话直接成为节目的内容。听众参与带有很大随意性和即兴性,节目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主持人话筒前的表现与听众交流的现场发挥。  相似文献   

7.
一近年来,我国各地电台主持人形式的节目,在不断的探索、追求中发展起来,并发生较大的变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今年元旦同时开办了四个主持人节目,它们是:《午间半小时》、《今晚八点半》、《对农村广播》、《青年之友》。这些节目在全国广播界和广大听众中引起了较大反响。《今晚八点半》开播四周,听众来信就突破两万封,这种情况是前所少有的。如今,全国各地电台纷  相似文献   

8.
发挥广播优势贴近群众生活杜嗣琨《午间半小时》节目是1987年1月1日开办的,它是采用主持人方式播出的一个融新闻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节目。8年多时间,《午间半小时》坚持自己制定的节目方针:接近群众、接近生活、接近实际,谈论人们生活中普遍关心...  相似文献   

9.
杜嗣琨,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综合节目部主任、主任编辑。曾参与创办《午间半小时》节目,现为该节目主要负责人。杜嗣琨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很强的业务能力,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业务骨干。作为《午间半小时》节目负责人,他参与组织和落实了多次重大报道,如每年“两会”的配合宣传;去年党的十五大的宣传;香港回归的宣传;以及中宣部推出的一系列典型的宣传等等,圆满地完成了每一次宣传任务。杜嗣琨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注重深入生活底层,认真采访,捕捉群众关心的热门话题,反映百姓呼声,制作广播节目精品。他采制的广播作品曾…  相似文献   

10.
人有个性,干什么活儿的人总要适应本工作的特性,当节目主持人也得研究自己作为主持人的特性。主持人节目离不开节目主持人,没有专人主持,不能叫主持人节目;主持人水平高低,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可是身为节目主持人更应该意识到主持人离不开自己的节目,主持人应自觉地与自己主持的节目共荣辱。既然节目质量的高低决定主持人的声誉,那么,主持人研究自我特性,就要从节目的要求出发。我当《午间半小时》节目的主持人好几年了。每天都忙三选四地过日子,一次次节目倒是主持下来了,确实也尝出点《午间半小时》节目主持的酸甜苦辣。这里想理一理思绪,看看今后怎么把《午间半小时》的主持人当得更好些。  相似文献   

11.
如今,要让人们打开收音机已经不那么容易了,报刊种类繁多,电视更以其传播形式的直接、迅速争取了大批观众。更重要的是,过去那种高腔大嗓、宣传味说教味很浓的广播对老百姓已彻底失去了吸引力。那么,广播的出路在哪里呢?《午间半小时》节目就是我们较成功的探索之一。《午间半小时》节目创办于1986年底。当时七八个年轻人和三两个老编辑坐在一起,议出了这个节目的主导思想——既注重新闻性,又注重知识性、趣味性;既宣传党的政策,又及时全面地反映群众的呼声。首先我们请来虹云、陈希和傅成励当节目主持人。他们以听众的知心朋友出现,谈身边事,说家常理,寓情于中。人有人情味,节目也就有了人情味。  相似文献   

12.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中,听众最多、最受欢迎的,要算每天早晨的《新闻和报纸摘要》(简称《新闻报摘》)节目了。据调查,这个节目已经有两亿听众。1984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听众评选优秀广播节目活动,这个节目获第一名。编辑这个节目的《新闻报摘》组,也多次被评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电视部、中直机关的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3.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中,听众最多、最受欢迎的,要算每天早晨的《新闻和报纸摘要》(简称《新闻报摘》)节目了。据调查,这个节目已经有两亿听众。1984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听众评选优秀广播节目活动,这个节目获第一名。编辑这个节目的《新闻报摘》组,也多次被评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电视部、中直机关的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2月25日播出了一条关于我国电力发展情况的报道。这是一条概况式的报道,可以说题材比较重大。由于中央台在播出时采取了“淡入淡出”的形式,缩短了这条信息与听众的距离,可听性很强。就内容来说,这篇报道比较“硬”,其中涉及很多数字和专业术语,加上题材较重大,如果不精心地做一番处理,很容易使报道“板着面孔”只谈大道理,报一些听众并不一定关心的数字,给人以枯燥、平淡的感觉,让人漠然置之。但《午间半小  相似文献   

15.
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我作为广播记者,向中国听众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妇女的追求、向往、工作状况、生活情趣以及面临的问题,也向来自各国的妇女讲述了发生在我们中国妇女身边的故事和未来的畅想。世妇会期间,我除了为我们《午间半小时》节目、《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新闻纵横》节目、《世妇会专题》节目、台播部、听工部制作了节目外,还为国内外许多同行充当临时翻译,忙得不亦乐乎。值得欣慰的是,一位同行对这次报道给予了“及时、翔实、生动”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安然 《视听界》2002,(6):40-41
常熟广播电视台“午间风”广播节目是午间一档一小时的新闻性专题节目,迄今开播十周年了,2002年10月26日举行了专题研讨会。在会上,“午间风”节目主持人作了汇报,专家、领导分别从各个不同层面对“午间风”作了剀切的评述和指点,现摘要如下: 主动介入社会发出自己声音安然(节目主持人):十年回望之际,“午间风”运作过程中始终坚持的一个亮点不可不提,这或许是县级电台在平时的运作  相似文献   

17.
1990年3月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以下简称《午间》)节目组与中国社会调查所舆论调查部合作推出了一个新的系列栏目——《调查与回声》。栏目每星期二播出,每次分几道问答题提出一个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征求听众的意见。答卷回收后,用计算机统计,于两周后的同一栏目中  相似文献   

18.
网络论坛的开通为广播节目打开了内容传播的第二平台,若能巧妙利用,不仅能汇聚网络人气,更能直接沟通听众。一个好的节目论坛,不但是主持人和听众的互动桥梁,更是听众与听众之间的联络纽带。以听众互动带动节目在网络上传播,具有现实而长远的意义。《老年之友》节目论坛的活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播节目网络互动的代表性范本。  相似文献   

19.
广播节目由录播改为直播以后,实现了主持人与听众的双向交流,听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节目的参与者。也正是由于听众参与,使广播节目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形式自然亲切,提高了节目的贴近性和可听性,深受群众欢迎。济宁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率,开设了一档新闻性热线节目《空中大哥大》,每天早7点30分至45分开通两部热线电话,接待群众反映的社会问题或者播放有关部门的处理意见。使广播成为联系听众、服务听众的阵地,成为政府与听众直接沟通与交流的桥梁。自1992年以来《空中大哥大》节目接待热线电话及有关部门的答复录音3500多…  相似文献   

20.
常熟广播电视台的谈话类节目《午间风》开播至今已届十年,分析《午间风》节目经久不衰的原因,可以梳理出一条当代农村广播事业如何和现实的社会生活同存共荣的线索。直面人生服务大众《午间风》逐渐形成了如今较为成熟的运行模式:听众来信的答复和社会热点的追踪讨论。“午间风”这一类的新闻专题节目,历来是市民百姓遇到矛盾、困难时要找人投诉的首选对象。“午间风”坚持不推不挡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