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是提高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健康促进"理论提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新理念。研究立足于学校体育作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重要途径这一根本,学校体育内容要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要以学校体育为主导。首先,学校体育应树立生命教育,加强对学生生命教育的理念;其次,学校体育教育要成为承载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途径;再次,应倡导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根据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本文以校园网络和INTERNET网为基础,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管理,构建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网络管理模式,并通过模式搭载体育课件和其它相关体育信息,从而使体育教学和管理量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3.
为把我国普通中学的体育工作纳入科学化、标准化的轨道,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中学学校体育工作的指标体系.本文从中学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出发,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中学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应由5个主要指标构成,这5个指标是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率;学生体育课成绩;校运动队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体育尖子的运动技术水平;体育师资力量.  相似文献   

4.
时元强 《体育世界》2011,(10):97-98
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精神,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可见。体质健康测试对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尚需进一步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在学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精神,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既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自2002年秋季开始在部分学校试行以来,到2003年秋季已在各…  相似文献   

6.
2002年世界卫生日主题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体育锻炼,结合我国的体育教育现状,我们可得到如下启示:①关注学生健康和体质状况;②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③以人为本,进行学校体育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7.
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以下简称为《标准》)对中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对自身体质健康状况了解的一个重要途经。它是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其目的在于推动学校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的健康状况和体质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盛衰。近二十年,中国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在持续下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包括:体育作为一门课程,在升学中的重要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锻炼意识薄弱;大部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缺乏;学校体育风险问题,使体育教师上课有顾虑;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敬业精神有待提高;体育课程设置的变化,使体育课的可操作性难度加大;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等。针对问题,提出建议。深入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对于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激励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依据2010、2005和2000年3次全国学生体质调查中广东省学生的统计结果,对广东省城乡学生体能素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学生体能素质下降趋势放缓,与乡村学生相比,城市学生的体能素质下降趋势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导致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未落到实处、家庭健康教育存在误区、体育锻炼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专业指导、学生意志力薄弱。建议加强学校的保障措施,为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和健康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提高家庭健康教育和指导的专业化水平,让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适当增加和提高体育锻炼的专业指导,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健身效果;建立健全学校的健康管理,以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来促进和保证学生体质的增强。  相似文献   

10.
对学生体能构成与分类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我国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主体的一系列政策与规章制度,如《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结果显示,我国学生体能连续18年来呈下降趋势。出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匿名调查,探讨了网络文化对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生的身心全面发展造成的影响。首先肯定了网络的积极性方面,然后对网络的消极性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合心理学,通过网络与体育专业生的需要的互动,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来继续发挥网络文化的科学性和积极性作用,使网络成为体育专业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前体弱、残疾、慢性疾病学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是一个弱势群体,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制约着学生的体质发展。因此在高校建立体育健康咨询站,有助于指导这部分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健身,促进他们体质发展,同时也可以对其他正常学生进行体格、运动能力、运动疲劳恢复、心肺功能,心血功能等方面检查,来评价高校体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体育是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故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样才能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我院近几年来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分析我院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与全国大学生进行纵向对比,与重庆市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横向对比,找出我院大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各方面的差距,为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改善我院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影响人体发展的两个方面,即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体育锻炼入手,着重论述了如何使遗传向着有利于改善民族体质方向发展,及幼儿后天如何早期进行体育锻炼和养护的问题,作者认为体育与优生优育相结合及幼儿早期的体育锻炼是从根本上改善民族体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水平一体育课堂情况复杂,而此阶段又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期,切实抓好课堂常规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多份责任心、爱心和耐心,结合学生实际,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加强常规教育。要讲究用语,巧用儿歌、哨音并辅用体态语等提醒学生遵守课堂常规,更要注重发挥教师表率、学生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还可适当辅以惩罚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体育课堂常规的养成。  相似文献   

17.
张海龙 《精武》2012,(9):90-91
通过对高中生学习压力来源的分析,文章提出体育课程对高中生学习压力的缓解措施。体育课程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是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重要手段,从而能够让学生保证良好的心态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0~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结果,对福建省19~22岁大学生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福建省高校大学生的体质现状,并提出干预对策,为提高福建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十年间福建省高校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身体机能水平显著提高;身体素质在速度和耐力方面水平均有显著提高;力量水平显著下降。据此提出:在努力落实国家法规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完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广泛开展校园体育活动、增加学生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9.
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是目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而体育教育则是促进素质教育更好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更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对于今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发展离不开体育教育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教育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体育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课程的改革下,体育课不仅是提高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发展学生运动技能学习为基础,在这基础上,增加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且每个学生都要学会一到两项的终身体育锻炼的项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柔道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校园体育,阐述柔道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重要性,为促进柔道校园中国行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