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的社会主义治国方略 ,具有极其丰富、深厚的思想理论渊源。文章即从中国古代和现代西方两个历史阶段对“法德并举”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的理论渊源进行追溯和回眸 ,深入地阐述了中国古代的“德治”、“法治”思想和“德法兼用、德主刑辅”的治国模式以及现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思想与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这些治理模式和治国经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从毛泽东领导时期以政策为主的治国方略,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再发展到今天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把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全新的治国理念,这一渐进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治国方略认识的深化和推进,并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第一次把道德建设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和依法治国一起组成整个治国方略的两个部分,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必须以备治党,以德治政,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个方面着手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实现以德治国的方略。  相似文献   

4.
以德治国的思想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治国方略的弘扬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治国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并行不悖的。实施“以德治国”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庞大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5.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新的治国思想。这一思想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扬弃中国传统“德治”思想,总结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法治”历程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并把它提到了同“依法治国”同样的高度,成为新时期我国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思想的提出,必将有利于加强和改善政党的建设,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有序地进行,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明的全面发展。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治国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总结吸取历史上几千年治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目标出发,第一次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并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治国方略,这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担负着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重视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观念教育,以德治国的思想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国民的素质才能正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不可动摇的目标,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是对我国治国之略的发展和完善;法治与德治的正确结合,才是科学的治国之道,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讲话的体会文章。江泽民同志在这次会议上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把“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重要思想。本文论述了法律和道德对维护人类社会秩序和纪律的重要性;论述了市场经济对道德的要求;论述了江泽民同志的“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思想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二千多年前,先秦法家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法治思想,并付诸实践,对后来历代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虽有别于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但也蕴涵了现代“法治”思想的启蒙火花,不能简单、武断地将其归入“人治”的范畴,我们要用全面的、历史的眼光吸取其精华,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  相似文献   

10.
“德法并重”治国方略的提出标志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国方略的重大突破。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为救济的,我们应该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大力营造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氛围;加强官德修养和公民道德建设;做到某些道德法律化和制度伦理化,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