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育教材是根据国家颁布的体育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学生教科书、教师用书、教学参考书、教师及学生选用书等教学用书的总称。本文对我国建国以来中小学体育(体育与健康)教材(以下简称"体育教材")发展的几个阶段进行梳理,尤其对1977年邓小平同志对教材编写工作提出指示后,改革开放30年中教材逐步完善、发展、走向成熟这一时期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今后中小学体育教材的编写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用书》第一、二、三册(1~2年级、3~4年级、5~6年级)是根据教育部新编《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编写的,其中一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验教材,已通过审查,目前在全国20个省市实验点进行实验。根据教育部的决定,小学体育课程只编写教师教学用书,不编写学生体育课本。如何编写好教师教学用书,使老师们既能较准确地理解新的《课程标准》,又能创造性地进行体育教学?作为这套书的主编,就构建这套书的一些思考,简介如下: 一、指导思想 …  相似文献   

3.
去年下半年,我省部分中小学开始试行《广东省中小学体育试用课本》(学生用书),得到师生的欢迎和拥护。今年秋季开始,扩大试行范围。现就有关编写和使用的若干问题作如下介绍: 一、为什么要编写体育《课本》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体育课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是教学计划中一门必修的课程。解放以来,中小学各门课程相继编出了学生用的课本,可是体育课仍然只有教师用书,学生没有课本。许多学生根本不知道有体育教学大纲、教材,不了解自己在中小学阶段的体育学习内容,有些体育教师则离开中小学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中小学体育教学为切入点,对保健康复知识在中小学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保健康复知识纳入到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去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兴趣、引导体育课程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同时,提出了在体育课堂进行讲授,开设保健康复课程以及把保健康复知识编写到中小学体育教材之中、对体育教师进行相关培训的对策,为保健康复知识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中小学体育"疑难问题"专题研讨会于5月25-27日在嘉善召开,本次活动的几个授课片段均围绕《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课时进行,问题聚焦于教学用书本身设置的课时在现实常态课中的分解,包括技能课时的分解,课时目标的分解,教学重难点的分解;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现代体育教材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教材相关理论对我国近现代体育教材的发展演变历程进行剖析与评价,结果显示:我国近现代首部体育教材是1903年出版的<蒙学体操教科书>,不同学段体育教材的发展存在差异性与潜伏性,教材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多、优、精的漫长历程,不同时期大中小学体育教材发展存在统一性与不平衡性,呈现出社会、教育、经济、文化、体育因素的制约性与时代性等规律.中国未来的特色体育教材应强调民族传统特色,加强大中小学的衔接性和实用性.教师和学生用书的特色、数量和质量将在不断完善的教材管理制度中得到体现和增长.  相似文献   

7.
<正>2009~2010学年度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组织全省市、县教研员和省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的专家,集中力量对全省12个大市的48所小学进行了体育教学专项调研。调研的重点是学校体育教学基础工作(学校体育管理、教学计划、教研活动、教科研情况等)、课堂教学(落实课程计划、使用教学指导用书情况、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师教学能力、学生体育学习情况等)和阳光体育活动(广播操、大课间体育活动、体育比赛等)。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勤奋体育月报》对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的积极影响以及对现代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编写的启示.《勤奋体育月报》刊载了大量题材丰富的中小学体育教材,关注儿童体育和农村学校体育,研究中小学体育教科书,有着实力雄厚的教材编写群体.建议体育报刊杂志重视对教科书内容的传播,加强对教科书的评价,组建强大的教科书编写团队以促进编写出更好的体育教科书.  相似文献   

9.
现在上海市初中体育课使用的教材均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简称上教版)编写的教材《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试行稿)》2007年8月第3版。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笔者有着多年的习武经历,在体育武术教学中发现本教材有些内容和动作方面存在着商榷之处,现就初中武术教材“少年连环拳第一组至第四组”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10.
回顾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的建设历程,高质量发展正逐步成为体育与健康教材建设的核心要义,但目前教材建设在教材选编、内容设置等方面仍有不足。《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材整体的政治导向以及教材内容的横纵维度设计上均提出了新要求。可通过融入丰富的德育元素、利用数字科技更新教材内容与形式、丰富教材编写团队组成等策略呼应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以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价值,实现体育教材高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缺乏、场地有限,体育课程的教材配套建设相对滞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城市学生相比,有着诸多差异。如何结合农村中小学学生特点,有效的开展素质教育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本从体育教学目标制定中两个影响因素(学生身心特点、学校办学条件)入手,深层次剖析两个因素在教学目标制定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进一步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现代体育课时计划中教学目标的含义为切入点,提出体育课时计划教学目标编写的3个要求,并以课时计划教学目标编写要求为标准,对公开发表的30篇中小学体育课时计划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中小学体育课时计划教学目标分类繁杂、课时计划教学目标描述不具有可评价性、课时计划教学目标没有明确学生主体地位,从而提出课时计划教学目标的分类采用“认知、技能、情感”目标,从行为性和非行为性目标角度制定出课时计划教学目标的编写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曹强特级教师工作室"简介:组建于2012年。工作室先后进行了4个省级课题的立项研究,对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运动竞赛等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组织编写并出版了《足球》(3册)(经浙江省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和《体育中考导航》,参与编写了《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及《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教师配套用书》;工作室成员获得各种奖励或发表的论文近百篇,先后有4名教师被评为"嘉兴市名师",7名教师被评为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史论纲(一)(1949年~1976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基础,体育教学的发展是学校体育发展最重要的体现之一。教材建设与课程改革相伴而行。教材是实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与具体体现,也是进行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其建设发展历程,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体育发展的脉络。新中国成立60年来,体育教材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已经经过八次改版。为了全面了解新中国教材建设的历程,本刊特邀请我国著名学校体育家、新中国体育课程教材研究的开拓者与历史见证人王占春老师,对1949年~2000年间,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情况进行回顾。拟分三期刊登。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民族民间体育类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中小学民族民间体育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方面存在的弊端,结合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体育教育发展的特点,就其改革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中小学体育课程要不要有统编教材,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就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专家认为中国这么大,各地的情况各不相同,中小学的体育教材各地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不必搞什么全国统一的教材。另一种意见认为,这是一个涉及到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重要问题,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不能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该继承的经验就应当继承,该项改革的内容就应当改革。  相似文献   

17.
王蕊 《山东体育科技》2001,23(1):39-41,17
就中、日、德三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长处和不足。建议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启发式的教法和发现式的学法,重视对学生人格的教育,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体育教学》杂志社的编辑,您好! 我们都知道,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练习是不能忽视的一项教材,发展体能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小学生喜欢变化、新颖的游戏类活动,不喜欢枯燥乏味的身体体能练习,我想请教各位专家,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玩乐中发展体能呢? (山东省潍坊市某小学宋老师)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教学对实施大学生终身体育的作用与途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实施终身体育具有重大作用,其前提是体育教学要使学生全面掌握好基本知识、技能,针对学生个性实施个性化教育,编写出具有娱乐性的教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中受许多因素限制,其中有教材、教师及教法的原因,同时也有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不重视,管理不规范等原因。提出要发扬民族传统体育自身优势,并不断与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体育教学规律等因素相结合,这样才能构建出与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发展相适应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