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年龄阶段,因此这也就决定了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任务不仅是让他们掌握知识,更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但是由于很多小学生对于品德与生活课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以至于在课堂上常常表现得心不在焉,同样,部分教师也没有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加以高度的重视。为了促使整个课堂教学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本文主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并针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效性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试论。  相似文献   

2.
史英杰 《考试周刊》2013,(47):133-133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目标。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中,符合小学品德课程性质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作者在总结多年品德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品德与生活课的培养目标,对合作学习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年龄阶段,因此这也就决定了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任务不仅是让他们掌握知识,更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但是由于很多小学生对于品德与生活课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以致于在课堂上常常表现的心不在焉,这实际上也是不利于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同样,部分教师也没有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加以高度的重视。为了促使整个课堂教学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本文主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并针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效性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试论。  相似文献   

4.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最终目的是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与热爱生活的儿童.担任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思想,根据小学生特点将内容的知识、观点及行为编成小学生喜欢的游戏、歌舞、故事、竞赛等活动中,通过多种方式让小学生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得到教育.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中德育引导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找到更好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中德育的融入方式,从思想观念、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过程等切入,重在德育的创新运用,提高德育实效性,从而促进小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生活是小学生的必修课,它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品德认识能力的提高、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工作仅流于形式,教学目标没有得到具体落实,教学质量令人担忧,农村边远地区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杨昌礼 《教师》2011,(4):90-90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规定: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以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核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那么,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中,如何体现  相似文献   

8.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一种趋势,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将有助于小学生综合能力、综合水平的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李霞 《教师》2014,(1):79-79
正明理、激情、导行,是品德与生活课三位一体的任务。三者紧密联系,互为促进:明理是基础,激情是深化,导行是目标。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讲"与"思"的继续,是学生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品德与生活课的最终落脚点是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导行呢?一、榜样导向法榜样导向法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在教学中如果运用得当,对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教师要充  相似文献   

10.
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并加快了我国教育的改革步伐。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课程的发展要求,亟待变革。为了保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认识和理解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内涵,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的选择和应用,满足小学生的课堂需求。  相似文献   

11.
小学德育是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小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来分析,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作为小学开设的一门德育课程,比较系统地进行了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本文将基于现状,针对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教学特点,探讨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对策,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教育中,品德与生活课是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主要目的是为了实施小学德育,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上我们不难发现,品德与生活课更多是侧重于对小学生理论知识的讲解,然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思想比较单纯,对于纯理论知识的内容不能进行很好的消化和吸收,这就导致教师在进行理论授课时,枯燥乏味,难以激起小学生对品德与生活课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难以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因此,为了保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认识和理解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内涵,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的选择和应用,满足小学生的课堂需求。  相似文献   

13.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要抓好常态教学,因为公开课上的很多教学过程与手段: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一个人的良好品德是在日积月累中逐步完善的,不是一朝一夕、一节课就能培养形成的。因此,我们要抓好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常态教学。  相似文献   

14.
合作学习是教育改革以来提倡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中运用这种方法,能达到促进学生进行品德学习的目的,便于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使学生更友爱互助,降低了碰撞事件的发生率。按照现行的课程标准,结合当前众多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对小学品德以及生活课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模式做进一步解析。  相似文献   

15.
冯硕万 《教师》2013,(21):56-56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型、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四个基本特征。课标也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我国正推行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将品德与社会课程放在小学教学的首要位置,因为不仅有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生活习惯,让小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和生活,还是品德与社会课要带给小学生的,做到教育从娃娃抓起,为社会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本文根据小学品社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的。  相似文献   

17.
雷军 《青海教育》2011,(9):54-54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新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以及法律等常识内容,开设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现代生活对小学生的要求,培养他们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为今后成为一名好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规定: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以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核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那么,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中,如何体现  相似文献   

19.
<正>在现代社会身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品德与生活课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儿童心理,这样才能使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从而培养出品学兼优、心理健康的学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也要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课提倡"活动、综合、开放",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其具有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组织形式,符合了当前教学改革需要,破除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在探究中自我发展,在探究中走专业化道路。本文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采用探究式教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着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提高探究式教学应用于小学《品德与生活》的认识,为素质教育下小学《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