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毛泽东体育思想与中国人体育观念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思想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对体育的需求和当时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是对一定社会时期人们体育观念的抽象概括。本文以毛泽东的体育思想为切入点,从思想文化变革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中国人不同历史时期体育观念的发展、变化过程,旨在使我们以毛泽东体育观为指导,以毛泽东体育思想为理论依据,加深我们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发展竞技运动的同时更要“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相似文献   

2.
建国后,毛主席对新中国体育工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指出了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是我们体育工作的基本方针。过去,由于我们正确地贯彻执行了这个基本方针。大力开展了群众体育活动,努力完成了体育为增强人民体质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任务,我们已经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体育事业得到了举世公认的发展;中国各族人民的体质大大增强了,健康水平也提高了。  相似文献   

3.
建国后,毛主席对新中国体育工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指出了我国体育工作的根表任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是我们体育工作的基本方针。过去,由于我们正确地贯彻执行了这个基本方针。大力开展了群众体育活动,努力完成了体育为增强人民体质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任务,我们已经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体育事业得到了举世公认的发展;中国各族人民的体质大大增强了,健康水平也提高了。今天,在新形势下,我们应怎样正确地认识、准确地理解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方针?在具体工作中又怎样结合区情、体情有效地做好我区的体育工作?值得我们重新学习思考。  相似文献   

4.
振兴中华体育,加速我国体育腾飞,为在本世纪末实现体育强国的伟大战略目标,这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为此,笔者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进行推理分析,对金牌价值与体育腾飞等问题进行粗浅论述,以供组织竞赛者借鉴(参考)。一、体育运动与金牌自人类创造体育运动以来,体育除了具有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劳动生产能力的作用外,通过运动竞赛还能进一步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体育逐渐分化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两大类。群众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人民体质和为竞技体育培养(发现、准备)人才;而竞技体育则主要通过竞技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今天全国体总与国家体委、中国奥委会联合举行纪念大会,隆重纪念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发表四十周年。 这四十年,是新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人民体质明显增强的四十年;是我国竞技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为祖国不断增添光彩的四十年;是中国体育界为建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体育文化的价值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世纪中国体育文化价值的选择,认为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思想是新中国体育文化价值正确选择。它对新世纪中国体育的改革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体育之新     
《新体育》2012,(1)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可以说,这是中国体育事业的根本宗旨。其作用就是引导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不断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其目的就是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综合发展,全面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红木 《中国集邮》2000,(4):19-19
1973年12月31日的各大报纸上刊发了一则图片新闻,文字说明如下:“邮电部1974年元旦发行《体操运动》特种邮票一套,共6枚。这套邮票的图案反映了广大群众响应毛主席关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积极地开展体育运动。”照片则分上下各3枚全部展示了邮票的图案。这可是近十年来第一套纯竞技体育的邮票。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的体育事业随着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 ,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低到高的创业过程。从1949年到1976年间 ,不仅国民的身体素质有了普遍提高 ,而且在竞技运动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其中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思想决策是分不开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体育思想 ,成为这一阶段指导新中国体育超常规发展的历史主线。一、关于“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新中国的体育事业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它首先展现在共产党人面前的是国家的贫穷落后和民众体质的羸弱。有资料说 ,旧中国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代体育方法学是研究现代体育方法问题的知识。这里所说的体育方法,指的是身体教育的方法,是增强人民体质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应用体育运动及其他手段去增强人民体质和促进我国民族体质完美发展的方法。由此看出,体育方法学是研究身体教育方法问题的知识。体育方法学已经成为国际统一的用语。中国现代体育方法学,从六十年代初开始酝酿,首先是从个别地方的少数体育教师开始的,一九七七年以后,进行这方面研究和实验的人逐渐增加了。一九八二年开始,我国已有  相似文献   

11.
“体质教育”(存在论),是把着眼点放在人体的发展上,视身体先于运动技术,使人体形态、机能和能力发展得更加理想、完美。认为体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应用体育运动来锻炼人的身体,而不是体育运动的本身。其实,“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思想,早就指出了运动与体质的主从关系。然而长时期以来,由于自然教育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人往往把着眼点放在运动技术的传习上,而把身体发展当做传习技术的付产品,忽视了体育锻炼的直接效果。所谓“体育教学不能不影响身体”的说法,就是这些人的有代表性的一种论点。这实际上是把体育运动的手段当成了体育目的,这种思想直到今天我  相似文献   

12.
竞技体育自古以来与政治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纵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特别是1952年前苏联首次参加奥运会以来,两大阵营之间的斗争与体育竞赛相互交织,几乎每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都有政治事件。我国开展竞技体育和参加国际竞赛时,也明确提出了我们的政治主张。早在建国初期,中央就把体育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1954年,中共中央批转体委党组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中指出:“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这既是政治需要,也是长期受列强欺凌压迫的中华民族的意识觉醒。20世纪…  相似文献   

13.
中西体育文化的四次融合--兼论竞技武术的奥运发展之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中西体育文化的第一次融合诞生了近代武术竞技,但战争的炮火和其所依附政府的命运,导致了它的夭折。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西体育文化融合的新篇章,也为现代竞技武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方针的指引下,竞技武术完成了夯实基础的国内发展阶段。伴随着改革开放,武术确定了国际化发展战略,中西体育文化开始了第三次融合;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竞技武术营造了国际化发展的良好局面。竞技武术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特设竞赛项目,标志着中西体育文化将在奥运层面上展开第四次融合;中西体育文化融合的规律与趋势决定竞技武术成为奥运会的正式竞赛项目将是历史的必然,中西体育文化的第四次融合也将更加深入和全面。  相似文献   

14.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领导全国人民抓纲治国取得伟大胜利的大好形势下,在举世欢庆《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出版的喜庆日子里,我们满怀革命豪情,迎来了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光辉题词发表二十五周年。毛主席的光辉题词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它指明了我国体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照亮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道路,是我们做好各项体育工作的依据和准则。早在一九五六年毛主席就指出:“过去说中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经济落后,文化也落后,又不讲卫生,打球也不行,游水也不行,……但是,经过这六年的改革,我们把中国  相似文献   

15.
试论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民健身计划在我国具有时代性全民健身计划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任务,“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就是由毛主席在建国初期提出的,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再加上最近通过的“体育法”为我们建立和提倡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建国40年来,无论是50年代的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竞技体育运动的规划部署和兴旺发达提出过很多深刻而精辟的真知灼见和实践范例,构成了邓小平体育运动思想体育运动思想理论的重要内容。他倡导和支持我国竞技体育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提高水平,为国争光”;他喜爱与重视竞技体育的高度对抗性、竞争性,尤其是与足球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还正确地指导我们如何处理竞技体育运动改革发展中的一系列辩证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发表将近30年了。沿着这条道路,无论体育、运动或身体锻炼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人们对“体育”和“运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理解,还存在较大的分歧。几千年来把增强体质和掌握运动技术混为一谈。“体育就是运动”,“运动就是比赛”,体育与运动“不可分开”的传统观念,一直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到了现代,阻碍着体育与运动向科学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竞技体育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来设计和规划我国竞技体育的未来蓝图,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健康而迅速发展。时代要求我们准确把握竞技体育的社会定位,努力拓展“享受竞技”的现代观念,不断完善竞技体育的发展环境,大力增强竞技运动员的参赛实力,科学培养竞技体育的从业人才。  相似文献   

19.
周晶 《体育博览》2014,(5):60-62
儿时体育运动会上的口号想必大家都还记犹新:“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可以说我们是高喊着这个口号完成体育课和召开各式运动会的。  相似文献   

20.
试论“体育”和“竞技运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几年来,我国在体育理论的学术讨论中出现了十分可喜的现象。体育理论工作者就体育的概念,体育科学的属性及其体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对今后的体育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讨论中有的同志曾主张把“竞技运动”从“体育”中排除出去,提出:“在我国的实际工作中‘体育’和‘竞技’应该分开”。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也想就此问题谈谈认识,和同志们商榷。大家知道,逻辑思维主要的基本规律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