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画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形式,笔墨功夫又是学习中国画的重要手段,因此,继承和发展传统的笔墨功夫是研习中国画的必修之课。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形式,笔墨功夫又是学习中国画的重要手段,因此,继承和发展传统的笔墨功夫是研习中国画的必修之课.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笔墨谈赵竞笔墨是甲国画区别于其它画种的富有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属于中国画的形式美之一。中国画以笔墨为其表现基础,讲究笔墨是中国画的优良传统。笔和墨,本来是作画的工具材料。但由干高度发挥了这些工具材料的特有性能,使它转化为艺术的技巧,丰富了国画的表...  相似文献   

4.
从石涛看中国画的笔墨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墨是中国画最具民族风格的艺术特征,它作为中国画的造型语言和精神载体其重大作用是绝对不可否认的。但是,笔墨是也只能是中国画创作的手段、载体,不是目的,从终极意义上讲,它还是为意境、形神服务的。在石涛看来,要使笔墨之下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并真正做到有笔有墨,而不滑入笔墨的形式主义,只有操“蒙养生活”之权,且笔墨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石涛对中国画笔墨作出了新的美学规定“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的精髓在于笔墨之美,关于中国画的用笔与用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从古至今已有许多。笔墨两个字的含义已经不仅是工具的名称,它已成为中国画技法的代名词。该文通过对中国画宏观概念的梳理与认识以及自己的艺术实践,重点探讨了用笔与用墨的表现手法。从中不难看出,学习中国画先要学会怎样用笔和用墨,笔墨所具备的独特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王忠 《襄樊学院学报》2006,27(1):114-118
中国画笔墨是中国画区别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写意性正是中国画笔墨语言形式的本质内容。中国画笔墨不仅是一种工具材料属性和使用方法规则,而且是重要的绘画语言形式和鉴赏标准,这种多重属性特征无不以写意性融贯其中,传达着中国画特有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7.
笔墨是中国画重要的造型手段,是中国画魅力特点之所在,也是中国美学范畴中的重要概念。中国画上的形象,大都以墨线为主体,所以笔墨技巧是衡量一幅中国画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我们认为,一幅好的中国画应该是:笔、墨、气息神情、风韵格趣四者俱全,以笔为骨骼,墨和色彩为血肉,气息神情为灵魂,风韵格趣为意志。笔墨协调一致,笔中见墨,墨中见笔,一笔下去,既有笔又有墨,墨以笔出,笔止墨中,笔墨气韵格趣融会贯通,浑然天成。纵观中国画的发展,其笔墨特点和成就,可概括为一下两点。  相似文献   

8.
刘能强 《成都师专学报》2001,20(1):45-46,50
关于中国画前途命运的焦点,目前集中在“笔墨”问题上。但无论是“笔墨等于零”论,还是“笔墨是中国画的底线”论,都各有其偏执的地方。而对于现代中国画来说,“笔墨”的地位和价值,主要是其形式意义。通过对“笔墨”的工具属性、技法属性、形式属性的逐层分析,给中国画“笔墨”的本质属性以明确的定位。认清“笔墨”属性,是我们如何对待“笔墨”,并进而思考中国画“出路”的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自中国绘画理论发展以来,传统中对“繁”“简”二者的论述大多围绕“大道至简”的核心观念及“以简驭繁”的笔墨表现,而繁简二体在中国画单纯艺术表现上的探讨并不多见。笔墨当随时代,对比于传统,当下的中国画创作有了更广袤无垠的思维空间,西学东渐的技术形式及材料的创新让中国画在艺术表现上有了更多的创造表达。然对画面繁简二体的舍与得上,大多画者追求之片面,造成画面形式繁复或是单一,流于“作”地追求繁简之体而无“创”的意蕴体现,失去了中国画的本质内涵。通过对比传统与当代中国画在繁简二体上的舍与得,分析总结当下中国画创作在画面表现上的问题及原因。  相似文献   

10.
笔墨不仅是中国画的一种工具材料,更重要的是中国画一种独特的绘画语言。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具有独特性和统一性。熟悉笔墨的演变历史和功用,加深对笔墨互动关系的理解和运用,是中国画学习和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国画是东方最古老的绘画艺术,从古至今不断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之一.笔墨一词,是中国画表现技法之统称,又具体为中国画工具材料之所指,泛指中国画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笔墨运刚的极致,在传统山水画中即谓集大成。线条勾勒与墨色渲染呈现形式之美而又体现出有深邃意味的情境,是绘画者努力追寻的最高艺术境界。但在目前中国山水画创作中,以程式化的笔墨表达某种概念,或为笔墨而丢失笔墨意趣,或注重再现性的真实而丧失气韵意境等,此类现象是非常之多的。看刘玉璞先生的画,或觉画面整体有很好的笔墨气象,或觉有比较生动的情趣,  相似文献   

13.
于风涛 《中小学电教》2011,(10):135-135
中国画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画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几乎所有中小学都设有该课程。要对初中生实施中国画教学,必须要让他们先了解中国画的笔墨运用。  相似文献   

14.
笔墨略谈     
中国画中最能体现东方艺术精神的就是水墨艺术.笔墨技法是中国画的根基,笔情墨韵则是中国画的灵魂.在千百年的艺术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许许多多的“笔法“、“画法“,诸如:“画有六法“、“笔法五种“、“笔有三病“、“水墨为上“等,仍然是现代国画家们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因此,“笔墨“两字也成为中国画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是线条的艺术。笔墨在中国画上的意味表达是以线条为依托围绕线条进行的,千变万化都离不开线条。中国画的线条具有独立的精神意义。没有线条就不成其为中国画,没有线条就没有中国画家个人风格的形成。在中国画中线条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塑造形体的要求,成为表达作者的意念、思想、感情的形式和手段,有了线条,中国画的艺术生命得以在此安顿,线条——是中国画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创作精要在于笔墨之美,笔墨美是中国绘画在漫长的历史传统中逐渐生成、不断创新积累出来的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可以说,它甲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哲理思考以至审美表达及个性宣泄的全部内涵。潘天寿先生在论画残稿中云:“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之象,心之迹。”A 笔墨既是形  相似文献   

17.
亢岩松 《成才之路》2011,(13):62-62
中国画笔法与墨法的完美结合形成笔墨语言,是促成中国画成熟、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绘画,扎根于中华民族浑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笔墨为最基本的语言,表现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意境美的特色。一、笔法的形成南朝宗炳《画山水序》中提出"竖画三寸,当千仞之  相似文献   

18.
“空白”在中国古典艺术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以无形写有形,中国画家强调“无笔墨处是最佳笔墨处”。所谓“无笔墨处”就是一幅画的整个构图中的虚空处,而虚空并不是没有。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画艺术表现力,构成了中国画艺术的一种独特风格,它是创造“空纳万境”的中国绘画审美意趣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傅亚男 《成才之路》2009,(24):60-60
中国画是矗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参天巨树,以它独特的风貌为世界所景仰。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传统,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恢弘的气度,同时,中国画在笔墨及图式中有着深厚的文化情趣。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教学有它自身的规律;认识、造型、笔墨是基础教学的关键因素。把对中国画的认识放在基础训练的首位,就能使我们有一个较高的学习起点。中国画有它独特的造型体系,即意象造型,这是中国画审美特征所决定的,这种造型能力的获得既需要长期艰苦的磨炼,又要符合艺术规律,这就需要素描、速写、默写记忆三位一体的基础造型训练。笔墨是中国画最基本的艺术语言,认识、造型,最终都应落实到笔墨表现之中,是中国画教学最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