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成书于明崇祯十三年的《欢喜冤家》是一部文人自创程度较高的话本小说集子,不过,西湖渔隐在“演说”之时,仍然辑采了不少前人的作品,诸如《杜骗新书》、《廉明公案》、《僧尼孽海》等等,本文认为:中篇文言小说《寻芳雅集》、《钟情丽集》也是被辑采的作品中比较重要的两部。  相似文献   

2.
张恨水是民国时期妇孺皆知的"通俗文学大家",他从事的"叙事人生"的小说创作中包含了很多民俗文化。在其长篇小说《欢喜冤家》中,曾对皖地民俗进行了详细的叙述。本文先将小说中皖地民俗分成:服饰、饮食、农业民俗三大类,并从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两方面分析民俗在小说中的审美作用。张恨水有意识的民俗描写,使其作品具有民族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3.
从《欢喜冤家》看晚明文人价值观念的变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欢喜冤家》通过对颇为敏感的两性生活的深入剖析,寄寓自我对于个体生命价值的热情关注和严肃思考,试图建立用感性生命取代理性原则的新的价值体系,因而既不同于竭力向读者灌输道德意识的劝善之作,也与“着意所写,专在性交”的色情小说大异旨趣。明中叶兴起的心学与佛教净土观念的交互影响,使晚明文人对人性的本质有了新的理解,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在小说创作中反映出来。从《金瓶梅》到晚明的通俗小说,清晰地呈现出知识阶层价值观念变更的发展轨迹。《欢喜冤家》的问世,标志着晚明文人世俗化过程的完成  相似文献   

4.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著录作品15部,大体可以分为5类,即“说”“子”“术”“事”“言”。“说”类小说为《汉书·艺文志》著录小说之正格,其篇目数量也最多。而“子”类小说也是《汉书·艺文志》著录小说之主体,其作品数量占《汉志》著录的1/3。其中著录的《青史子》《师旷》《务成子》《宋子》《天乙》5部“子”类小说,也是研究汉代“子”类小说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5.
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讲述了美国南方小镇上的一段三角恋情。本文在分析这部小说文本的基础上,结合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从故事情节,叙述手法,“反英雄”人物的塑造.及比喻,夸张等修辞的使用四个方面着手,展现了小说的黑色幽默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元小说的突出特点就是作家以小说的形式反思小说创作并不断地暴露自身的虚构性。格林《恋情的终结》叙事的元小说特点体现在对自身虚构的清醒意识、对小说创作的探讨和开放式结尾三个方面,增加了小说的深度。  相似文献   

7.
<正>《红楼梦》是一部因释情而成就的名著。分析多色人物形象,品味情感情结,无疑是解读《红楼梦》的钥匙,也是阅读教学的较好切入点。酸酸甜甜的真恋情谈到宝黛形象,不得不说两人间那段酸酸甜甜的真恋情。宝黛是小说人物形象体系里最惹人喜爱的两个人物。对他们两个人的爱情,有研究者用“知己之恋、  相似文献   

8.
<正>《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指人世,“说”指小说,即人世间的小说,亦即“志人小说”.《世说》的文体之为小说,基本上无异议.除《孙氏祠堂书目》称其为《史学传记类》外,《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通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百川书志》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或称其为“子部小说家”,或直称其为“小说类”.而对其是否有意为小说,则迄今尚有存疑.鲁迅先生早在1924年,在西安讲学,指出“六朝人并非有意为小说”,(《中国小说之历史变迁》)似乎形成了一种定论:即是说进入了唐传奇的时代之后,才“始有意为小说”.浅见认为在无意识的朦胧状态下,居然能创作出象《世说》那样初具规模而且艺术成就极高的小说,的确有些不可思议.应该说,小说作为一种文体,自然有其渐进的发展演变过程.我们不能囿于鲁迅一家之言而停滞不前.因为科学研究的价值全在于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对以前的学术成果加以发展和创新,而不能满足于停留在自己的论点和名家的结论相吻合就行了.我们一定要面对《世说》作品的本身,来探索其是否开始有意为小说.  相似文献   

9.
水上勉小说《五号街夕雾楼》通常被认为是社会问题小说。本论在梳理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将男女主人公的恋情放置于有着情死题材传统的日本大众文学史上进行考察,兼顾讨论《五号街夕雾楼》在中国的译介情况,深入讨论日本大众文学与水上勉小说《五号街夕雾楼》文本价值的深层次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2013年,莫言在浙江大学首次谈到了自己创作的小说是有中国特色的“梦幻现实主义小说”。莫言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生死疲劳》、《檀香刑》,深刻地体现了与古代志怪类文学的关系。他的小说不仅传承了中国志怪类文学的特点,更是在人物塑造的反传统化、建立自己的文学王国、创立“梦幻现实主义”小说这三个方面超越了古代志怪类文学,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