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虽然说文无定法,作文要提倡洒脱自如,不拘一格,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但任何事物又都有规律可循,作文也不例外.它实际上也有一个"窍门",那就是读中悟写,读写结合."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这一前人经验总结,也正说明了从模仿到创新,仿创结合是作文成功的一条必经之路.以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下文简称《谁》)为例.  相似文献   

2.
《谁是最可爱的人》自1951年4月在《人民日报》发表后,便迅速的传遍大江南北。五十余年里,《谁是最可爱的人》不断被收入通讯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集,并一次又一次的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这不仅因为《谁是最可爱的人》是给志愿军战士的一曲深情雄壮的赞歌,更因为它是一篇经久弥香的经典美文。  相似文献   

3.
“模仿”,辞典解释为“照着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模仿是人的本能之一,从开始有意识时起,人就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模防。社会、经济、政治乃至文化艺术,无不在模仿中前进,在模仿中创新。甚至可以说,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古今中外,写作史上从“模”到“创”,写出有新意的作品的例子举不胜举。名垂千古的《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模仿北朝庚信的《马射赋》中  相似文献   

4.
2007年中国最火的电视剧是哪部?《士兵突击》。2007年中国人气最高的电视人物是谁?许三多。而这和一个叫王宝强的年轻人紧密相关。很多人都觉得王宝强太幸运了:没有英俊的外表,没有殷实的家底,却能在演艺圈争得自己的一片天,不是靠运气靠什么?是不是运气只有王宝强自己知道,从少林寺弟子到建筑工人,从群众演员到当红明星,从到处串场跑龙套到登上央视春节晚会的舞台,这一路走来的坎坷却着实佐证了这样一句名言: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相似文献   

5.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通讯 ,5 0年来 ,它影响了几代人 ,“最可爱的人”成了人民志愿军的代名词。这篇文章也一直入编中学语文教材。为配合修订大纲的使用 ,由人教社编辑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三册 (简称《修订教材》)又选入了这篇课文 ,它与根据 1992年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编写的语文第五册 (简称《试用教材》)中的同篇课文相比 ,从诸多方面体现了已经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全新理念和基本特点。下面就《谁是最可爱的人》《修订教材》不同于《试用教材》的编排体系作一阐述。一、…  相似文献   

6.
长课文能短教吗?这是中学语文界同仁经常共同研讨的一个问题。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新教材中,三千字以上文质兼美的文章不下三十篇,如《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谁是最可爱的人》《竞选州长》等。  相似文献   

7.
常见的议论文的教法是抓住议论文的三要素 ,按照议论文的一般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讲。但考虑到学生是初次涉猎议论文 ,在他们的知识结构中还没有建立起议论文的知识结构 ,因此 ,初讲不能直接提议论的三要素 ,而应从议论的内容切入 ,从旧知到新知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和思考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引发新的问题 ,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为此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第五册的《谈骨气》一文时 ,应引导学生先进行知识链接 ,从第三册学过的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和第四册茅以升写的《中国石拱桥》入手。在《谁是最可爱的…  相似文献   

8.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同志随军赴朝采访后写的一篇通讯,全文虽然没有单独出现一个“三”字,但字里行间却巧妙自如地蕴含着不少的“三”,使作品更生动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伟大胸怀,突出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我们可以从下面十个方面简析文中蕴含的“三”:  相似文献   

9.
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当面问我:学生容易理解的记叙文怎样教?并举出《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选入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例。这确乎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因为象这样的记叙文在语文课本中不止一篇。就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例,谈一谈我的意见。教学这篇通讯(通讯是记叙文的一种)的目的可以是: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0.
《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结构美湖北/王京海结构是文章的“骨骼”。好的文章,总是结构严谨、匀称并富于变化的。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结构就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一、典型材料布局美一篇好文章,应该从许许多多的材料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来写,...  相似文献   

11.
十年前,祖海的一曲《为了谁》红遍大江南北。这首歌深情讴歌了人民子弟兵的无私奉献、坚强不屈。优美的歌词,动人的旋律至今让人回味无穷。我想,它最有特色的应是"谁"字。歌中"你是谁?为了谁?"的反复回环;还有"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谁最美,谁最累"。这一系列的"谁",虽然指  相似文献   

12.
<正>南宋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由此可见,平时在赏读教材里的美文时进行仿写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一、仿写立意选材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现行《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主题内容,并选编了与主题相关的课文,这为学生仿写立意选材指明了方向。比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精心选择了松骨峰战斗、马玉祥救朝鲜儿童、防空洞里的一席谈话等典型事例,告诉人们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表现他们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  相似文献   

13.
作家连线有谁听说过没有脑子的稻草人、没有心的铁皮人和胆小的狮子?美国人莱曼·弗兰克·鲍姆(1856-1919)的《绿野仙踪》就给你带来了他们的故事。从上一期的《小熊温尼·菩》到这一期《绿野仙踪》,作品的风格有了一个大的转变,那种英国绅士的幽默与风趣已转变为美国式的冒险旅程,请看作品的开头:当多萝茜站在小屋门口四处张望时,除了四周的灰色大草原,她什么也看不见。这片辽阔平坦的原野,每一个方向都一直延伸到天边,没有一棵树,也没有一间屋子。旷野往往给人开阔的感觉,这意味着主国度,从这里开始踏上了一条遥远而充满危险的旅途,在旅途…  相似文献   

14.
沿用了多年的人教版初中语教材终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新教材从编排方式到选,都令人耳目一新。但笔注意到,《谁是最可爱的人》(以下简称《谁》)和《驿路梨花》(以下简称《驿》)两篇章仍然保留在第三册课本里,不免让人好生奇怪。  相似文献   

15.
1 用形象生动的表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胆子大、好动、爱表演的特点 ,在课堂上可开展适当的模仿表演。如《声音》一课 ,自然界中各种不同的生物发出的声音不同 ,每种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 (教材 3 4页的插图 )从这幅图上 ,你能听到什么声音 ?你能把这些声音模仿出来吗 ?看谁模仿得最像。学生模仿汽车喇叭声、车铃声、人喊叫声、鸭叫声、青蛙叫声、鸟鸣声……通过学生的各种表演与模仿 ,静止的画面变“活”了 ,知道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可根据不同的声音判断发声物体的不同。同样 ,因为每个人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 …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岁末,《语文新圃》杂志登载了一篇由中学语文教师令狐补充撰写的有关人教社将已故著名作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以下简称《谁》文)撤出课本的评论文章。该文称,将《谁》文撤出中学课本是明智之举,这是现行教材的编撰朝着正确的、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方向迈进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17.
魏巍先生曾经写下过著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仿此一问,如果要问谁是足球场上“最特殊的人”,不知阁下会投谁一票?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把我这神圣一票投给那两个龟缩在场地两端的大门里头的家伙——守门员。  相似文献   

18.
《东施效颦》是《庄子·天运》中的一篇寓言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是说:丑女东施看到西施皱眉的动作很美,于是“归亦捧心而颦其里”,最后却没有得到好效果。这寓言说明:一个缺乏内在美的人,如果只从外表上模仿别人,结果会更丑。  相似文献   

19.
“呼告”作为一种修辞格,还没有被很多人所接受,它出现在文章开头或中间,多独立于句子之处,用于打招呼之类一种称呼形式,有“称呼、呼唤、禀告”之意。 呼告修辞格有如下几种类型,如例: 例一:周总理,你在哪里?(选自《周总理你在哪里》) 例二: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选自《谁是最可爱的人》) 例三: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选自《谁是最可爱  相似文献   

20.
仇小亭 《教师》2010,(23):27-27
模仿,是人类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一个基本技能。回忆我们小的时候学说话、学走路、学穿衣,一直到学写字、学骑车、学滑冰,有谁离开过模仿呢?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从孩提时候就有模仿的本能,他们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模仿得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