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玻尔原子模型的建立1.提出玻尔理论的背景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在利用盖斯勒管研究气体放电现象时发现了阴极射线。阴极射线的本质是什么?在众多科学家的工作中,汤姆生的研究工作最为出色,他进行了一系列精巧的实验研究,最终确定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质量只比氢原子质量的两千分之一稍多一点的电子流。  相似文献   

2.
一、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由于电子的质量比质子、中子的质量小得多 ,约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 1 /1 836,因此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在原子中有下列近似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二、原子不显电性在原子中 ,既有带正电的质子 ,又有带负电的电子 ,但是整个原子却不显电性。这是因为每个质子带 1个单位正电荷 ,每个电子带 1个单位负电荷 ,原子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在原子中有下列关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电子数三、核…  相似文献   

3.
一、根据原子结构求相对原子质量例1 A 原子的质子数为 Z;B 原子比 A 原子少4个电子,核内有 N 个中子,则 B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_____.分析此类型题应根据原子的结构来求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4.
欧洲科学家最近研制出第一粒人造反原子——反氢原子。这个原子带有相反的电荷,一个带正电的电子围绕着一个带负电的质子运转。通常氢原子所带电荷与此相反。科学家首先在粒子加速器中制造出带负电荷的反质子,然后将反质子束射入氙气中,制造出反电子。至少在某种情况下,使一个反电子开始围绕着一个反质子运转,反氢原子就是这样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对于奇异原子可近似视为Rydberg原子,并考虑Rydberg电子与原子实间的相互作用,由此方法计算核极化用以修正C.J.Batty光学模型势下的∑-208PB及∑-184W能级跃迁,其结果比用经典的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要精确得多,为超子原子的深入分析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自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以来,电子在化学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从电子的角度来认识化学世界是化学的一大特点。电子在中学化学中的应用可以概括为电子理论、电子试剂和电子计算。 1.电子理论 (1)“八电子稳定结构”理论。如果某一粒子(原子、  相似文献   

7.
德国多家科研机构最近在利用单个电子作为纳米电路开关的研究中取得初步进展。科学家称,这一研究可能为芯片业带来突破。 在普通的硅芯片半导体电路中,微晶体二极管通过电路的接通和断开代表二进制中的“1"和“0",实现这样一个过程大约需要10万个电子。而德国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由55个金原子在平面分布形成的所谓“纳米簇"可以达到同样的功能,而且实现电路的接通和断开只需要一个电子。早先德国科学家在钯原子组成的“纳米簇"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当钯“纳米簇"置于两个铂电极之中并加以特定电压时,只要有一个电子就可以实现晶体二极管的特性。 这一项目的研究者之一、埃森大学的京特*施米特教授认为,单电子的纳米开关电路有可能成为未来更小、更精确和能耗更低的芯片的基础。他说,目前全世界计算机超过1亿台,如果以每台计算机功率100瓦计算,那么单为计算机供电就需要10兆千瓦发电量。如果单电子纳米开关电路成为芯片的生产标准,仅在能耗上就可以降至目前的1%,更不用说单电子开关在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突破。 施米特教授说,由北威州纳米研究联合会、埃森大学、波恩大学等机构科学家组成的项目组目前只制成了单电子纳米开关的原型,能够应用于芯片生产的成果将在今后两三年内问世。  相似文献   

8.
1原子结构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本身也具有结构.  相似文献   

9.
<正>电负性的概念是用来表示两个原子形成化学键时,吸引键合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元素电负性数值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键合电子的能力越强。在元素周期表里,每一种元素对应一个电负性数值,如氢2.1、碳2.55、氮3.04、氧3.44、硫2.58等。那么,当原子带上正电或负电后,它的电负性与中性原子是否相同?原子带上正电,对电子有静电吸引力,因此,它吸引电子的能力比中性原子强,所带正电越多,它吸引电子  相似文献   

10.
原子:它的希腊文原意是不可分的意思。早期原子论认为原子不可分割,但是现在发现原子里面别有洞天,是可分的。电子: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森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推翻了原子不可再分的结论。电子的希腊文原意是琥珀,因为最早由琥珀和皮毛摩擦生电。质子: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阿尔法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原子核里有最小单位正电荷的粒子,取名为“质子”,在拉丁文里“质”是“最基本,第一”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弗兰克(James Franck,1882—1964)和赫兹(Gustav Hertz,1887-1975)因发现电子和原子的碰撞规律,共同分享了1925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从1913年开始,弗兰克(左图)和赫兹(右图)合作对电子与气体原子和分子间的碰撞进行了非常精确的研究。1914年,弗兰克和赫兹利用电场加速由热阴极发出的电子,使电子获得能量并与管中水银蒸气原子发生碰撞。实验发现,当电子能量未达到某一临界值时,电子与水银原子发生弹性碰撞,电子不损失能量;当电子能量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发生非弹性碰撞,电子将一定量的能量传递给水银原子,使其激发,进而便可观察到水银原…  相似文献   

12.
物质一般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组成。一九一一年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周围运转的电子组成,而且原子核的直径只有原子直径的几万分之一,即10~(-15)至10~(-14)米。一九三二年,科学家又发现,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此后又发现了若干粒子,并把它们统称为“基本粒子”。目前已发现的基本粒子有300多种。它们有的带电,有的中性;有的质量大于质子(超子),有的质量介于电子和质子之间(介子)。近年来的科学实验又证实,基本粒子并不基本,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原子核物理学正是研究原子核领域内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下面介绍的是它的一些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13.
杨榕楠 《物理教师》2009,30(2):29-30
新课程人教版物理选修3—5“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一节中有这样一段话:“由不同元素对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以确定各种元素原子核的电荷Q.又由于原子是电中性的,可以推算出原子内含有的电子数。”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遇到了喜欢刨根问底的学生对这段话提出了疑问,科学家是如何根据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确定原子核的电荷的?这确实是一个不易回答的问题,本文试对此作一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电子的发现,不仅使人类对电现象有了更本质的认识,还打破了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的观点.带电粒子的电荷量与质量的比值叫荷质比,简称比荷,是带电微观粒子的基本参量之一,荷质比的测定在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中具有重大的意义,是研究物质结构的基础.电子的荷质比是由英国的物理学家汤姆生在1897年于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在对“阴级射线”粒子的荷质比的测定中首先测出的,在当时这一发现对电子的存在提供了最好的实验证据.而就现在看,测定荷质比的方法很多,我们分别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原子的大小可以用"原子半径"来描述.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周期律的重要内容,与原子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晶格能、熔沸点、密度等都有密切联系.原子半径并不是一个精确的物理量,并且在不同的环境下数值也不同.本文辨析了5种原子大小的不同表示方法,以便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理解、使用原子半径,避免科学性错误.  相似文献   

16.
1925年-弗兰克和赫兹书兰克(James Franck,1882-1964)和赫兹(Gustav Hertz,1887-1975)因发现电子和原子的碰撞规律,共同分享了1925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从1913年开始,弗兰克(左图)和赫兹(右图)合作对电子与气体原子和分子间的碰撞进行了非常精确的研究。1914年,弗兰克和赫兹利用电场加速由热阴极发出的电子,使电子获得能量并与管中水银蒸气原子发生碰撞。实骀发现,当电子能量未达到某一临界值时,电子与水银原子发生弹性碰撞,电子不损失能量;当电子能量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发生非弹性碰撞,电子将一定量的能量传递给水银原了,使其激发,进…  相似文献   

17.
1化合价是元素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 化学上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问相互化合的数目。如:在反应2Na+Cl2=2NaCl中,作为反应物的钠原子与氯原子的个数比总是1:1参与反应。这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总是要趋于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即元素的原子一定会得到或失去一定数目的最外层电子或形成共用电子对以达到稳定结构,不同元素的原子问相互化合时符合一定的个数比,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物质氧化性强弱的实质是电子能力的大小,与电子多少无关.例如:F2和O2,一个氟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氧化性强,而一个氧原子虽然能得到2个电子,但比氟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弱,故氧化性:F2〉O2.同理可得,物质还原性强弱的实质是失去电子能力的难易,与失电子的多少无关.例如:Na和Al,一个钠原子容易失去一个电子,还原性强,而一个铝原子虽然能失去3个电子,但比原子难失电子,故还原性:Na〉Al.  相似文献   

19.
何以趋同     
20世纪有位与爱因斯坦齐名的大科学家尼尔斯·玻耳.1911年,玻耳来到英国剑桥,投师于大名鼎鼎的汤姆逊门下.汤姆逊是电子的发现者,认为电子像布丁一样镶嵌在原子外层.  相似文献   

20.
例1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成了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晶格钟”,成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核外电子敷为38.这种锶原子的中子数为( )[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