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满文原档》天聪六年四月至六月的"地字档"和"满附二"之记录的解读,以及与《清太宗实录》相应记载的比较,试图厘清清太宗皇太极亲征察哈尔,占领库库和屯以及经略其周边地区,威胁明边的史实,进而探索《清太宗实录》与《满文原档》之间的史源关系,揭示《清太宗实录》对这段史实的修改、删减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人教社2000年版高中《中国古代史》说:“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后又改族名为满洲。”2003版却改为:“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那么皇太极改族名在改国号之前还是之后呢? 《清太宗实录》卷25及《满文旧档》天聪九年十月十三日说:清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太宗皇太极发布谕旨:“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之后,一切人  相似文献   

3.
满文蒙古文和汉文《清太祖实录》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乾隆本《太祖实录》的满、蒙,汉三种字的本齐全,对其进行 条件已经具备。采用本对照加注释讨论的方法观察《旧满洲档》记载与乾隆本《太祖实录》满,蒙,汉字本记录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清朝乾隆本《太祖实录》的编纂过程是先将满蒙原件根据实录编写的需要撰写为满实录体字,在此基础上译成汉,最后从汉译成蒙古。  相似文献   

4.
文章考辨了《顺宗实录》的真伪、被修改的真实原因,修改后的《顺宗实录》与今天我们所见之《顺宗实录》的关系,以及它的史料价值和韩愈的史识等。  相似文献   

5.
《史记》被公认是历史实录,《夷坚志》自认为是社会实录,两者有继承关系,本文比较其内容和艺术上的异同。《夷坚志》影响到后代的如《南村辍耕录》、《剪燈新话》、《聊斋志异》等一流笔记、小说名著。当代受影响的如荣获中国文学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的《白鹿原》、《张居正》、《野葫芦引》、《曾国藩》、《走在人生的边上》等一些当代中国的一流名著。本文则以实例说明古代作家相信和热心描写占卜的真实心理。  相似文献   

6.
收藏于甘肃的文溯阁《四库全书》,是目前唯一未曾影印出版的存世《四库全书》,很值得研究。关于文溯阁《四库全书》的钞成装订完成时间,学界异说纷呈,影响了对该书的研究和使用。而通过考证《乾隆朝上谕档》、《乾隆御制诗集》、《清实录·高宗实录》、《十朝东华录·东华续录》乾隆卷等相关记载,辨析其他几种说法不妥之处,可以肯定“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这一说法是唯一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拓跋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现存的《魏书》《北史》对北魏王朝的历史记录大体相同。虽然二书记录史实的用语存在不同,但仍然可以通过二书的对读进行校勘工作。如《魏书》"贱"讹为"贼","地"讹为"池","须"俗写为"湏",《北史》"决"讹为"快"。  相似文献   

8.
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有关档案及《清实录》等资料,就光绪《山西通志》职官志清代按察使表有关姓名、籍贯或旗籍、科第出身和任、署年份等史实予以订补。  相似文献   

9.
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有关档案及《清实录》等资料,就光绪《安徽通志》职官志清代按察使表有关姓名、籍贯或旗籍、科第出身和任、署年份等史实予以订补。  相似文献   

10.
"春秋笔法"是《春秋》记录历史所运用的书写方式,它以客观实录为核心原则,在史实叙写中寓以褒贬。吴伟业的《圆圆曲》承袭春秋笔法的叙事模式,既强调"秉笔直书"的实录原则,又在客观叙述中通过"一字见义",含蓄委婉地表达作者的态度。春秋笔法的运用,使《圆圆曲》彰显出独特的历史功用。  相似文献   

11.
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后,曾二次改修《明太祖实录》,渲染明太祖末年有心传位其人之假象。前贤王崇武、黄彰健等史学大家曾对此进行揭发。但其中一篇论文,根据《毓庆勋懿集》所载敕书,论定《明太祖实录》中所载朱棣于洪武末年曾受命统率诸王备边防秋的两篇敕书,系伪造史实。而从明初诸王受命共同出军必用兄长担任统率之惯例考察,该文所持论点难以成立;现存史籍中亦有可信的证据,可以说明《明太祖实录》的两篇敕书并未造假。该文之失误似为史学大家之偶出一失。此两篇敕书之是否造假,关乎对明太祖逝世前夕燕王朱棣政治地位及其与朝廷关系状况之了解,亦关乎对靖难之役发生背景及当事双方责任之评估,不可不予重视。  相似文献   

12.
诗意,让课堂如此美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语文教学》2006,(3):19-28
《乡愁》实录;《赞美》实录;《将进酒》实录;李商隐《隋宫》实录;课例点评;[编按]  相似文献   

13.
《桃花扇》中涉侯方域与史可法戏主要包括福王之立、侯方域入狱、侯方域投奔史可法等内容,是仅次于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考证《桃花扇》中福王之立、侯方域入狱、侯方域投奔史可法,证明其皆为实录,这说明《桃花扇》剧情与史实并未乖离。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邓之诚教授《五石斋日记》选录整理 ,自 193 8年 8月至 10月 ,他写的读书笔记 ,内容有阅陈济生《再生纪略》 ,系有关明末农民起义的重要史实。阅洪若皋《闽难记》 ,有叙耿精忠事及三藩与清初之史实。阅吴振臣《宁古塔纪略》系有关东北宁古塔之文化史料。此外阅《津西毖记》 ,阅秦武域《闻见辨香录》、穆衡《全川纪略》、钮学乾《渠村笔谈》以及《明人碑传辑本》等均有关明清之重要史实 ,可供学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实录在明代享有“国史”的尊崇地位,《明实录》丘濬传记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有记载认为,在英宗实录编修时,丘濬为于谦辩白,这通常被视作丘濬正直敢言的事例、明代史权复苏的表现。经考证分析,此事的真实性存在疑点。实录不载此事,非但不是史官刻意遮蔽史实,反而体现出他们的谨慎态度。类似的,实录记载刘文泰攻劾王恕,涉及丘濬,过去多将此视作史官塑造人物形象时厚诬丘濬。其实,实录的记载虽然具有明显的导向性,却没有断言丘濬是幕后主使。独立于实录之外的其他文献,也不约而同地采用这种编撰策略记载此事。所以,不能将之视为实录的厚诬。实录的确遮蔽了某些史实,如为维护明孝宗的光辉形象,实录将丘濬因灾异上疏故意写得含糊其词,然而这是实录编修中的惯例,并非只针对丘濬一人。同样的,实录记载言官指控丘濬“奔竞”等,不符合历史事实,乃是厚诬。  相似文献   

16.
《风雅颂》与《人生》具有互文性关联,杨科其实就是进城后的高加林。这两部小说呈现出相同又相异的人物关系模式,其相同处在于都包含着一个"痴心女子负心汉",以及"负心汉"又被别的女子所负的情节模式,而且城乡矛盾都在男女的结合与分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风雅颂》对《人生》的"修改"和"误读"体现在男女主人公在"负"与"被负"的行为中所犯的错误程度上的区别,由此也显示了两部小说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同以及作者态度和作品审美风格的迥异。  相似文献   

17.
苏辙著《春秋集解》一书,立说平易,不做深求,往往以史实、礼制为据。苏辙认为《春秋》据史书而修,与史密不可分,要探寻其大义必须对史实有清晰的认识;孔子作《春秋》也像常人写文章一样,符合行文的基本规律,又饱含人情。苏辙以例说经,但为避免不能贯通全经的尴尬,又降低了例的权威性。他还专门从《春秋》中拈出"名分",加入自家义理,在解释这一称谓时发挥大义。  相似文献   

18.
杨玉  邢永革 《天中学刊》2013,28(5):46-48
王世贞在其史学考证代表作《史乘考误》中能够辩证对待不同类型的史料,他结合笔记、家乘、传记、实录、小学、碑志等史料,并依据当朝制度和常理,用文献互证法和推理考证法对史实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9.
明治八年(1875),龙三瓦将标注史料来源与考异这两种方法首次同时用于日本汉文编年体史书《皇朝小史》的编纂。编纂方法的改进,使《皇朝小史》在"史实求真"方面超越了明治维新以前所有的日本汉文编年体史书。  相似文献   

20.
《新唐书》的人物列传除了利用正常资料,还补充了一些唐代的小说和传闻。而对于这些文学杜撰和街巷琐语,作为文人的宋祁却缺乏史官那种详核史实的能力,采集入史时一概以为即是实录,未免以讹传讹,影响了该书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