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从学习方面提出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任何一个学生,不论其学习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在当前风风火火的课改实验中,如何真实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构建起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是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核心,这也是我们教师应重点反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时就有“吾日三省吾身”“反求诸己”“扣心自问”等强调反思意义的至理名言,这些是从修身养性的层面上来说的。从教学层面上来说,我国两千多年以前的《学记》就曾明确写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知困”而后要“自强”,反思是不可忽视的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与反思己经结下了不解之缘。没有反思的教学,是僵化的、教条的、无生命力的死教学,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  相似文献   

3.
《学记》中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我大胆将此改为:“学然后知长,思然后知法,教然后知惑,研然后知乐,记然后知美。知长然后能补短,知法然后能乐教,知惑然后能自强,知乐然后能乐思,知美然后能共享。故日,学思教研记相长也。”这不是妄语,是我在教育科研过程中经过实践悟出来的一条道理。  相似文献   

4.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白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从学习方面提出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反思是数学学习的翅膀,在当前风风火火的课改实验中,如何真实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构建起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是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核心,这也是我们教师应重点反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1教与学反思的意义以及目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则是从学习与教学两方面提出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1.研究背景 《论语》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还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在我国,人们很早就重视学与教的交流了.  相似文献   

7.
《礼记·学记》系统地阐述了一套教育的原则和教学的方法,其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教学相长也。”这就告诉我们在实际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张少波 《现代教学》2006,(12):18-18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故日教学相长。”两千年前《礼记·学记》中的教育理想直到今天依然充满着生命力。作为教师,常常抱怨学生好高骛远、  相似文献   

9.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是我国最早的教育经典《学记》中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这里的“教”与“学”并不指“教师”与“学生”,而是指“教学”与“学习”。或者说,这一论述应该理解为,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教师自我的学习与施教于学生,对加速其成长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通过“学”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沈建 《中小学电教》2011,(9):106-106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教师是课程标准的执行者、实施者和组织者,更应该是教学的反思者。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论著《学记》中指出:"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一节课过去了,教师教法应用如何,达到预期目标没有,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的根本工作是教与学。教育工作者只有自觉地掌握和运用教学的客观规律,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我国古代的教育著作《学记》上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学生从师学习后才知道自己  相似文献   

12.
周霏 《考试周刊》2011,(22):110-111
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它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英语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3.
反思是一种自我查验、自我审视、自我促进的良好精神自省行为.我国古代先哲早就提出了反思的思想,例如《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见其过而自讼者也”等名言,至今仍然脍炙人口.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言中的“自反”一语,正是从教育活动方面提出了反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谢云花 《课外阅读》2011,(4):112-113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不断回顾教学过程则会感受到其中的得失利弊,产生豁然开朗之感,而点点滴滴的不断反恩,正是教学经验不断积淀不断积累的源泉,正所谓厚积才能薄发。  相似文献   

15.
教研相长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是大家都熟知的道理,今天套用为教研相长。也就是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开展教学研究,使教学与研究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相似文献   

16.
《礼记·学记》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对于教师而言,每份教案后的教后反思就是教师研究自己该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如何在学中教。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面临校园性骚扰、校领导腐败、论文造假风、科研浮躁风和人才功利化五大顽疾,何以治理顽疾摆脱困顿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在十九大吹响教育要高质量发展的号角之际,新时代大学需要顿悟并积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倾听真理的呐喊与召唤、吸纳社会的质疑与批评,进行自身的反省与自新,毫不犹豫地开启治理顽疾、摆脱困顿、回归求真的育人之道。  相似文献   

18.
刘燕 《中小学电教》2011,(1):123-123
教师的亲和力是"教学相长"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亲其师"说的是学生能够尊敬和信任老师,"信其道"则说的是学生能够更好地跟随老师学习知识;而作为老师则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反省,怎么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9.
曹芮 《考试周刊》2010,(40):92-92
《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因此我们可以领悟到一点:教学若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学习则只能是“一潭死水”,少有成效。  相似文献   

20.
王宾  王妍 《教学与管理》2009,(11):29-30
教学相长表达了存在于教师身上的教与学两项活动的相互促进关系,只有教师才能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知不足”和“知困”的体验,并从而产生“自反”和“自强”的意志过程。“自反”和“自强”正是反映了教师在“知不足”和“知困”的情况下,自我不断提高的愿望和要求。从“学然后知不足”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从“教然后知困”到“知闲然后能自强”,正是客观地反映了教师从学到教,教中又学.教学相辅.不断提高的辩证过程。作为教师,不但要以教为己任,更要以学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