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家庭教育究竟应该教育谁?对很多家长来说,这是一个无须思考的问题.我也一样,在2005年初认识朱良俊老师并展开交流之前,我从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但随着交流的加深,我对报道朱良俊老师的冲动也日益加深.因为他为这个许多家长根本不去思考的问题,提供了一个令人豁然开朗的思维角度--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孩子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家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究竟应该教育谁?对很多家长来说,这是一个无须思考的问题。我也一样,在2005年初认识朱良俊老师并展开交流之前,我从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但随着交流的加深,我对报道朱良俊老师的冲动也日益加深。因为他为这个许多家长根本不去  相似文献   

3.
潘志贤 《成才之路》2009,(34):I0015-I0015
学生违纪,家长请客送礼就能不了了之;学生按成绩排列座位。家长可以通过打点老师把座位从后往前调;学生有事请假,要先给老师塞现金……这些学生反映的问题虽未经证实,但我相信,此类现象在某些学校确实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谁说了算     
在学校和家里,总是年长的一方处于强势,他们说了算.比如校长和老师监督我们的行为和学习,行使对我们的管理权;比如家长照顾我们的饮食起居,行使对我们的监护权.  相似文献   

5.
谁是家长     
一个小学生在填一张表格,他问:“老师,家长姓名是写妈妈的名字吗?”老师答:“谁说话算数,就写谁吧.”学生自语道:“那……只能写我自己了.”  相似文献   

6.
谁是家长     
一个小学生在填一张表格,他问:“老师,家长姓名是写妈妈的名字吗?”老师答:“谁说话算数,就写谁吧.”学生自语道:“那……只能写我自己了.”  相似文献   

7.
鲁人 《师道》2006,(2):18-18
孩子的心灵谁负责?当然是学校!学校是育人圣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当孩子们不断出现问题时,学校便成了众箭之靶,透了漏了烂了,众人仍然是愤愤的,祖国的花朵毁了,学校、老师罪不可赦。且慢,我且问:家长呢?社会呢?不能否认,学校是学生良好德行的重要培养场所,但别忘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社会环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一任老师如果把奇形怪状的孩子送进学校,社会如果对污浊的环境治理不力,只苛求学校成为天下的净土,育出一个个圣洁的灵魂,即使孔圣人再生,也只有仰天长叹了。现在社会和家长都有一个误解,以为随便将一块…  相似文献   

8.
当前,一些家长认为老师"管过界",孩子带手机去学校,竟然让家长写检讨,这让许多家长颇有微词。老师动辄"找家长"一些家长认为,夫妻双方上班较远,没办法接送孩子,带手机是为了及时掌握孩子放学后的动向。而孩子在学校有什么问题,老师可以直接问孩子,让孩子表达他们的思想,家长并不是老师检查的对象!他们感叹,学校的很多条条框框一点也不人性化,没有考虑到家  相似文献   

9.
谁是我之师     
1999年9月10日又是一个教师节.北京电视台播出了50分钟专题节目──名人之师,介绍了吕植、张朝阳、吕丽萍和我对老师的回忆。记得编导来找我的时侯,请我回忆哪一位老师对我帮助最大?我说我在青岛读的中小学和师范,他们说只要有好的材料,可以去采访或把老师请来北京。这使我产生了几分兴趣.请老师来一趟北京是件开心的事。于是,我将思绪从故乡从童年展开。唇红齿白笑容明媚的吕老师,使我迷上了音乐;憨厚内秀的班主任梁吉寨老师,使我做起了文学之梦;“鱼王”杨哥和“鸟王”刘师傅,是我在创作中描写动物的老师;擅长论辩…  相似文献   

10.
家长之累     
孩子是家长生的,一旦孩子在学校有了问题,就要找家长,正像商品有了问题,就得找生产厂家一样———这是一些老师潜在意识中的逻辑。如今有些老师,不仅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套,而且在牵住家长方面也有一套。根据笔者的了解,大致有三种方法:一谓“签字法”。作业完成情况,由家长检查后签字;考试考差了,试卷由家长阅后签字;学生逃学,由家长每天送至学校签到……。笔者办公室的同仁大多受过为孩子签字之累,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二谓“陪训法”。孩子在学校一犯错,家长往往会被“请”到场,低头含羞陪着孩子受训。客气的老师,只训孩…  相似文献   

11.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过去了,经过这段时间与家长的接触,我们一年组的教师感受颇多:一是现在的家长比较娇惯孩子,有的希望老师多关照孩子,千万别受欺负:有的希望老师把座位往前排,别累坏眼睛等等.二是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就连短信也看不太明白,配合教师的工作有一定难度.三是家长教育知识、方法匮乏,只知道一味地要求孩子做什么,不懂得引导鼓励孩子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四是家长非智力素质的培养意识淡薄,家长只注重成绩,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心理因素等方面不能有效地言传身教,不善于给孩子提供必要的体验和锻炼机会.五是家长对老师期望过高,希望老师能帮助解决孩子存在的一切问题,孩子的教育培养过多地加在老师身上.  相似文献   

12.
黄芳 《成才之路》2011,(1):12-I0007
专注和即为注意力,是指孩子在做一件事情时的专注度。人人都知道,专注度越高,完成的质量就越高,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却是大相径庭,老师的催促、家长的一相情愿,老人的包办溺爱,无不在影响着孩子做事的专注度。我们努力想给这种窘境找一些出路,让孩子在老师、家长、老人的共同配合和期待中,使专注力这朵花儿绽放得更加灿烂。  相似文献   

13.
谁来管管他     
我们班上个男生特别喜欢欺负老实的同学,虽然被老师批评过很多次,可过不了多久,他又是老样子。同学们也都敢怒不敢言。哗啦哗啦,你有什么办法治一治这个男生吗?江苏娜娜确实是要想个办法来镇一镇这小子!通常的情况下,同学会报告老师,老师在自己出面的同时会联系家长。这样会有一些效果,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效果只是暂时的,而且老师家长又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他。哗啦哗啦觉得,被欺负的老实同学应该“不再沉默”,不然就会老是处于挨打的境况。要和同学们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团结就是力量,你们这么多人难道还怕他一个人不成?哼哼哈嘿,…  相似文献   

14.
妥协之痛     
对学生来说,最怕也是最烦的一件事莫过于老师请家长。记得初当班主任时,很是看重学生对自己的印象,当然不希望自己是个招学生反感的老师,于是,大多时候学生出现问题时,我这个年轻班主任就禁不住学生的央求,最终向他们妥协:算了,这次就不告诉家长了,下不为例!然而,那件事之后,我似乎突然警醒了……  相似文献   

15.
叫谁来参加     
老师:“星期五下午的家长会,我希望每位同学的家长都来参加。”多多:“老师,叫妈妈来?还是叫爸爸来?”老师:“你们家谁说话最管用,就叫谁来。”多多:“那只好我自己来了。”叫谁来参加$大庆市采油八厂小学五(2)班@刘喆  相似文献   

16.
一个12岁的少年,竟然动手殴打自己的双2.谁动了父母的权威?亲,这匪夷所思的事情竟发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老师孩子一进学校,父母的权威就会先分给老师一中。据报道,这名少年的父亲长期在外做生意,面半。一句“老师说了……”会让孩子分外的理直气壮。而有对孩子的顽皮,他只会用棍棒、皮鞭来解决问题,些时候老师和家长的意见也会出现偏差,这时,孩子大多而少年的母亲,开始对孩子是百般娇惯,当她发现会站在老师一边,而家长的支持率下滑也就是意料中的不奏效时,就和丈夫达成一致,开始用暴力来对待事了。孩子。久而久之,这名少年养成了孤僻的性格,…  相似文献   

17.
我曾经带过这样一班学生,由于升学压力大,再加上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因而一部分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有不交作业的,有和老师唱对台戏的,还有上课睡大觉无视老师存在的……总之,班风不正,学风日下。针对这一情况,我要学生以"烦恼"为话题,在练习本上倾吐心声,结果几乎有一半人抱怨"得不到老师的重视,老师只爱优生,不够关心我"。其实就我本人而言,对学  相似文献   

18.
去年北京市“希望杯”钢琴比赛上,有个家长大闹评委会。理由是,我的孩子是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老师教出来的都没获奖,你们这是裁判不公。家长不依不饶,逼得评委会到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查找这个老师,结果不但钢琴系没有,整个音乐学院也没找到这个人!某小提琴演奏家被请到辽宁作考级评委,面对着一位手的条件极好却拉得如此之糟的女孩,当场流下了眼泪。某琴行在招生简章中介绍:我琴行的教师均为首都师范  相似文献   

19.
李小红 《早期教育》2005,(11):29-29
儿子所在的幼儿园一直在搞综台性主题活动,老师隔三差五地要求家长收集各种活动材料,完成亲子制作,填写亲子调查表.刚开始,我一直穷于应付,心里还埋怨“怎么老师给我们家长布置那么多作业.我们又不是她学生,一定是老师在偷懒”。但随着我和儿子多次的活动.发现自己和儿子的共同浯言越来越多.儿子的知识面不断拓展,而且他越来越快乐了,我这才意识到和儿子做同学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最近看到一则报道:"班主任把我叫去,说孩子的成绩不太好,要测一下智商。"一位家长向报社反映了这件事。家长说,他觉得老师是在怀疑自己才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是弱智,这令他很"受伤"。问及老师,她承认此事,且已成功让5名家长带孩子去测了智商,她还打算再叫5名学生家长去。老师说:"这10名学生成绩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