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面向基础教育的高师地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的地理学人才是高师地理教育的最基本职责,因此高师地理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目前高师地理科学专业的教学还存在很多不适应基础教育的方面。基于我国高师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的现状,提出了该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重点探讨了面向基础教育的高师地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我省区域一线中学对高师物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校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高师物理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本文从高师物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对高师物理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高师地理科学专业的课程内容较为接近环境教育的内容,根据现代高等教育“厚基础、宽口径”的特点,高师地理科学专业为适应市场的需要及时调整课程结构体系,培养能适应中小学“独立课程式”环境教育的教师。通过分析高师地理科学专业环境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对其环境教育目标、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深化,并提出了加强地理环境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面向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高师地理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需要高师地理教育专业培养出新型的地理专业教师,而现行高师地理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难以适应这种需要。高师地理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基本方向,要体现其师范性、地理性、研究性、技术性和地方性等特色,在三个方面寻求突破。即:调整课程结构,强化素质与能力培养,加强学科教学法、地理学技术和地理应用课程的教学;构建新的地理教育专业学科课程结构,把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作为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的核心命题;加强地理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专业与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高师人文地理学课程建设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地理学是高师地理科学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为发挥其培养创新性高素质地理教育人才的作用,必须构建科学适用的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新体系,进行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创新,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6.
教育思想理念具有对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功能,并制约着人们的教育实践。在高师物理教育改革中,正确理解现代教育的思想,树立科学的课程观、学习观、师生观和质量观、人才观等现代教学思想理念,是构建合理的高师物理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新世纪高师物理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的首要前提和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7.
对河南省部分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基础课程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存在着侧重理论层面,滞后于中学地理新课程的改革,教育实践课程没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类课程设置课时较少,学分比例偏低;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认知理解程度不足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高师院校应通过整合教育基础理论课程,增加教师职业技能类课程和教育研究课程,重视教育实习,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新型地理教师。  相似文献   

8.
构建面向教师专业化的高师课程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师教育的新理念,师范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课程建设是培养专业化师资的保障。教师专业化对现行高师课程体系提出了挑战,我们必须把握机遇,科学构建高师课程新体系,培养专业化的新型师资,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三方面梳理21世纪以来中国高师地理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情况。研究发现,当代高师地理教育课程体系与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当代高师地理教育课程体系在“专业育人”和“普通育人”目标下不断前行,持续提高其开放性和能动性。展望未来,我国高师地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要牢牢把握“立足中国地学发展,展望全球环境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突出课程思政融入,关注课程间的逻辑,加快开发特色课程,聚焦过程性评价以及推动社会开放评价,从而构建多元、开放、有深度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不仅给广大中小学教师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也对高等师范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审视一下现行的高师地理专业(指地理科学专业)教育,就会发现目前的师范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即高师地理教育不能很好地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其培养目标、课程构建、学生观念与基础教育的要求存在差距。针对这种现状,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育在培养未来地理教师的过程中,应该适应新课程,构建学生的知识新体系,培养师范生的多种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关系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要遵守"必需、够用"、能力本位、学生为主、差异化教学等原则;在实践环节、专业基础课、选修课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全面提升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高师院校日语专业零起点已成为了主流,但以往的课程设置却无视这种变化,片面地追求“宽口径”人才的培养,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通过探索研究零起点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解决日语专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以促进高师日语专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谷科 《科教导刊》2020,(2):38-39
在学科大类的培养体系下,如何对各个专业的公共课程、公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从顶层进行规划,建立联系和区分,改革计算机专业大类人才的基础教育课程培养体系,加强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发展兴趣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教改课题。本文以新时代教育方针下的要求作为指导方向,根据现有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探讨和改进省属重点高校计算机专业大类人才培养方案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内容和目标,主要包括新时代教育方针下省属重点高校计算机专业大类人才基础课程培养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的具体措施、体系改革的实效性分析等。  相似文献   

14.
商法课程群教学体系以"商法"课为核心,由多门商事法律课程组成。教学实践中,商法课程群教学体系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失衡、课程间的衔接不到位、与其他课程缺少协调和教学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不能完全适应商法教学的要求和满足法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应当以培养商事法务实践人才为目标,对商法课程群教学体系作出改革。具体措施包括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区分"总论"基础课、"分论"必修课和选修课,并选取适当的教材,尝试"一本多课";增加实践教学课程,开设商事法务综合实践课程;注重与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协调与配套,培养学生的多学科知识结构;以及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打造高水平的商法教学团队,提升商法教学水平,促进商法教学体系改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得以实施的载体。近年来,随着通识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通识课程也成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设置,对我国商科院校的通识课程建设颇有启示。商科院校在通识课程建设中应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规划,突出商科特色;促进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设置综合性通识必修课程;打破重人文轻应用的观念;去除通识课程考核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16.
当前,社会对会计专业基层和业务第一线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成人高校培养行业低中层应用型人才的市场定位正是符合这一层次的人才需求。而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作为承载职业教育的成人高等院校的会计教育应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程体系,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科院校应如何对会计教学课程进行设置,培养更多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是应深入研讨的课题。文章从部分商科院校本科会计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分析我国目前商科院校本科会计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改革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特色,地方电大在必修课上应与中央电大教学计划保持一致,但在选修课上应开出本地区的特色。而且应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增设自开课。以开放教育会计专业为切入点,将电大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起来。在学历教育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开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职编考试、纳税实务操作等非学历教育培训课程,既方便了学生,也促进了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选择性教育理念的提出伴随当前教育深度改革历程的演进而来,并进一步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中发酵。结合当前小学教育专业改革的实际困难,以及选择性教育理念的未来价值,高校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小学教育专业改革方向,开展并落实基于选择性教育理念的课程改革方案,以生为本,给师以权,优化课程结构、内容、难度,真正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推动教育科学发展,让改革真正有益。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中,新建地方院校要想立足实际培养出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就需要不断淘汰旧课程,建立起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的新课程,要引进和创建新课程,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教学需要为依据,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才能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