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爸爸,你说家长打自己的孩子违法不违法?”一天,我下班刚进家就被读小学的孩子拦住了。“你说呢?”我反问孩子。“当然违法!”孩子似乎理直气壮。“违反什么法呢?”我又问。孩子笑了:“我也说不明白。”父母打自己的孩子也是违法的。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八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教育法》第四十九条也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  相似文献   

2.
开心词典     
《中等职业教育》2004,(21):36-36
谁的孩子 儿子回家后兴高采烈地告诉大家:“今天上课时老师说,一个孩子吃河马的奶,一个月长了二十多斤。” 爸爸大声吼道:“胡说八道,哪有这回事,是谁家的孩子?” 儿子认真地回答:“就是河马的孩子啊。” 美国人鄙夷地说:“这种玩艺在美国只用10年就足够了!” 经过爱丽舍宫时,美国人问司机:“这是什么?”司机自豪地说:“这是爱丽舍宫,我们用了20年才建好。”美国人鄙夷地说:“这种玩艺在美国只用5年就足够了!” 经过埃菲尔铁塔时,美国人问司机:“这是什么?”司机说:“这个我不知道,10分钟前我从这经过时,这儿还什么都没有…  相似文献   

3.
培养孩子“我是大人了”的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这种思维的培养,可以减弱孩子的依赖性,增强孩子的独立性。特别是3~6岁的孩子,这种思维有助于他们以后进入学校能自主的学习和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想让孩子成为小大人吗?那就对他进行一些“我是大人”的思维训练吧!  相似文献   

4.
通常意义我们会认为,对于孩子来说,会有什么哲学思维呢?可是美国的加雷斯·皮·马修斯的研究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他告诉我们“许多人在孩提时代就已经在运用哲学了”。  相似文献   

5.
Q杭州家长李云来电问:“我的孩子有自私、小气的毛病,有什么好的东西她先要,有什么好吃的她先尝。可是在集体生活里,大家应该互相谦让,互相帮助才行。我们劝说过她,但效果不大。请问,怎样才能有效地帮孩子改正自私、小气的毛病呢?”A主持: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承受着太多的宠爱,时间一久,幼稚的孩子就会在长辈的这种关爱中滋生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以为什么都应该是“我”的。要想纠正孩子这种坏毛病,关键在于家长智慧地引导和教育。我们看看杭州市学军小学的部分家长是怎么说的。观点1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最重要。我的孩子是由他的外婆带…  相似文献   

6.
你知道吗?     
《特区教育》2010,(10):45-45
在新华字典里“隐私”的解释是: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 在国外,孩子碰到自己的信件、日记被父母偷看这种事,就报警,让警察来处理有此不良嗜好的父母。其实早在2004年,深圳就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不得隐匿、拆阅或者废弃未成年人的信件,不得擅自查阅未成年人的日记。”被举报的违反规定的父母将受到相应的处分,甚至要追究法律责任。未成年人应该知道自己的权利,适当地运用法律来维权。  相似文献   

7.
国画艺术中,有一种美就叫做“留白美”。在空白之处,人们可以自由地想象:是水、是云、是天空抑或是大地?在想象的过程中细细地体味其中的意境,正所谓“无画之处皆成妙境”。数学课堂教学是不是也可以借鉴这种留空艺术呢?数学课程中的“留空”,就是指教师把时间充分地留给学生,让学生感受、体验整个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具体体现这种留空艺术呢?一、为孩子多留一点“问”的空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是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爱因斯坦思维和创造往往从“疑”开始。作为教师,首先要保护孩子好问的…  相似文献   

8.
《刘三姐》电影中的一些对唱,在五六十年代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什么结子高又高?什么结子半中腰?什么结子成双对?什么结子棒棒敲?高梁结子高又高,玉米结子半中腰,豆角结子成双对,芝麻结子棒棒敲。”这种对唱歌词口语化,旋律优美,自然朴实,机智幽默,形式活泼有趣,孩子好学好记,现代你母可将它拿来。将物体的颜色、几何图形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经常和孩子对唱,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观察和感知事物,以此来提高孩子的认识能力。如家长先问:“什么东西圆又圆?”孩子或许会答:“我的皮球圆又圆。”家长问:“什么东西方又方?”孩子或许会答:“我的手绢方又方。”家长可引导孩子多方思考作出不同的回答,如“娃娃的小脸圆又圆”、“桌子方又方”等。家长可以统计一下,孩子能说出多么种,越多越好。这种“对唱”玩得多了,家长平日再带孩子外出时,就会有意识地  相似文献   

9.
<正>孩子的未来发展,藏在父母的思维方式里!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做什么更重要!成为终身学习的人,做“60分”父母,成为会表扬孩子的人,是培养成长型思维,为孩子成长赋能的关键,也是智慧父母一生的修炼!“我讲了这么多遍,你怎么总也不开窍呢?脑筋这么死,看来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料!”“爸爸妈妈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学习呢?我看你这辈子就只会这样,没有什么改变和出息了!”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什么?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中起了什么作用?父母在有了孩子后应具备哪些理念与方法?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当问及孩子“你对家庭有什么更高的期望”时,孩子回答得最多的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孩子们在企求这么理所当然的事,作为父母应该认真面对这样的现实。只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东西,孩子就能自然地成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安宁、愉快的家庭需要全家人有意识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为了自己,请对家庭进行一次再认识吧。“养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有这种想法的父亲要当心:一般认为,在现代家庭里,父亲的权威变…  相似文献   

11.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子以知,不如启子以智。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启迪孩子的心智,实为更长远的事半功倍的教育策略。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心理学专家普遍倡导开发右半脑的形象思维、想象力和直观思考能力。但是,必须记住,教育的因素既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儿童创造性(包括想象力)的发展。教育的这种促进或阻碍作用是通过强化手段(惩罚或奖励,实现的。有这么一幅漫画:母亲举着画有弯弯的月亮的图片,问孩子:“像什么?”孩子答:“像镰刀。”母  相似文献   

12.
印凤萍 《文教资料》2005,(18):94-95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性格、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础,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却不尽人意,以至出现许多孩子在校是“乖乖孩”,在家确是“小霸王”,要啥有啥,目无尊长,甚至不把父母长辈放在眼里:有些孩子学习成绩优秀,但在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却很差;有些孩子多才多艺,心理素质却很糟糕,承授不了挫折和压力;有些孩子几乎有些叛逆,无法教育。我们分析以下,不难发现,这些孩子的种种很大一部分是由家庭造成的,家庭教育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与广大读者谈谈一个沉重的话题:未成年人犯罪。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这就是说,没有生来就坏的孩子;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也没有绝对不会变坏的孩子。调查表明,由于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日趋尖锐和复杂,某些领域的道德失范,价值观的扭曲、社会丑恶现象的沉渣泛起,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导致腐朽文化和有害信息的飞速传播,使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数量激增。未成年人犯罪,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给自己的家庭带来了难以挽回的伤害。“救救孩子”,成了社会与家庭的强烈呼声! 其实,面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我们的家庭不应该束手无策,应该有所作为。家庭,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战场。要时刻牢记,我们生养和教育子女,不是仅仅为了自己的愉快;还担负着培养未来公民、未来事业家、未来战士的重任。不要用“没有时间”,来放弃自己教育的责任,“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就意味着你没有时间做人;不要用“不懂教育”,来放弃自己教育的职责,“不懂教育”——就意味着你向敌对势力缴械投降,葬送孩子的一生,酿造家庭的苦果。行动起来吧!承担起你的责任,筑起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防线!  相似文献   

14.
一次,老师讲了一个故事,请幼儿想办法帮助小兔脱离虎口。这时,一个孩子想了个办法:“赶快请猎人打死老虎!”另一个孩子马上反对:“不行!老虎是一级保护动物,不能打!”还有个孩子补充说:“老虎是食肉动物,什么都不让它吃,它不就活活饿死了吗?”一场“老虎该不该吃兔子”的争论就这样拉开了序幕……你碰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5.
《父母必读》2022,(3):50-53
<正>如果我们能把每个孩子都看成是未来社会的公民,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那么尊重孩子就不再会是一句空话。家庭教育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二)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家庭教育促进法》总则的第五条中提到的这两个“尊重”,能帮助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持有科学、正确的理念,能让孩子的成长之路变得更加平坦和顺畅。  相似文献   

16.
知识爆炸的时代要求人们必须提高思维效应,才能适应时代的节奏。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时代感,想就马赫的“思维经济原则”作一探讨,以就教于学界同仁。一一提到“思维经济原则”,就不可避免地要说明:列宁是在什么背景下批判这一原则的,主要批判这一原则什么问题?其是否还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7.
经常听到这种事情,某位小学生家长为学校作了“贡献”,或帮学校、老师解决了某个“难题”,于是他(她)们的孩子在学校就有了极大的“进步”,理所应当地当了班干部、“三好学生”、“小标兵”等,各种荣誉接踵而至,甚至在考试中也能得到老师的“特别关照”。对此,老师可能会说:这有什么稀奇,这是对家长应有的回报。但是,这种回报真的有利于孩子吗?这对其他孩子公正吗?  相似文献   

18.
第一关跳出“定势”“定势”思维虽然能帮助我们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但却是创造性思维的大敌。热身运动:一个公安局长在茶馆里与一位老头下棋。正下到难分难解之时,跑来一个小孩,小孩着急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头问:“这孩子是你的什么人?”“是我的儿子。”公安局长答道。请问:两个吵架的人与这位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且年龄呈低龄化,这给我们敲起了警钟。实践证明在家庭环境中,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制教育是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途径,下面就未成年人家庭法制教育谈几点认识。一、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要从小抓起“人之初,性本善。”儿童成长阶段就像一张白纸,纯洁、善良,所以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启蒙教育时,也不要忘了对孩子进行法制方面的启蒙教育,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法制教育的种子。做父母的首先应知法、懂法,自觉遵守法律,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如果在孩子刚懂事时,家长就注意这方…  相似文献   

20.
《新作文》2007,(Z1)
孩子想体现他高深的文学素养,每每作文改词造句,先生总会谆谆教导“:不要乱改,要这种个性得不了高分!”孩子就说“:为什么鲁迅可以改,我不可以?”先生倒也实在,直截了当地告诉他“:因为他是鲁迅,而你不是。什么时候你成了鲁迅再改吧!”孩子自知有生之年不会变成“鲁迅”,于是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