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民族是人类的一种群体分类。民族认同心理是社会成员对自己民族归属的自觉认知。它包括民族认知、民族心态、民族意识以及民族信仰,民族认同心理因其具有的强大聚合力仍是一种人们普遍重视的"政治资源",作用和意义非常重大。然而,民族认同心理也是一柄双刃剑,进步的力量利用它,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繁荣、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反动势力利用它则可以制造分裂、破坏团结、危及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2.
李爱平 《文教资料》2006,(18):146-147
民族音乐学是一门交叉的学科。民族音乐学的学科生成背景是民族音乐学的文化背景,它是民族文化母体统辖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文化内容的多维性决定了民族音乐学需要多种学科介入,从而使得它与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地理学和语言学等学科共生共存。  相似文献   

3.
国学不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也不是哲学、史学、文学,更不是宗教、意识形态。它的研究领域仅仅局限在学术文化的范围之内。它的性质,是全球化、现代化语境下民族传统文化的系统更新;它的内涵,是外来文明冲击下民族国家的生存诉求,近现代转型时期民族社会的秩序诉求,全球化与现代化双重挤压下民族文化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4.
艺术风格的发展多种多样,民族风格可以说是其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定民族艺术的重要标志,且体现了一定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所孕育了的本民族的艺术特征,而这些特征又很好地反映于其民族的艺术作品中,使我们能更好地去了解它、认识它。  相似文献   

5.
论民族精神与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它有丰富的内涵,它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势在必行,因此,我们要在弘扬民族精神中发展民族精神,在培育民族精神中创新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民族声乐艺术风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传统戏曲、曲艺、地方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总称。民族声乐种类极为丰富,风格多样。"风格"由审美情趣、文化特征、生命状态等内容构成,是形成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它丰富了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风格"是民族声乐艺术继承和发展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它的民族性、语言性和发展的包容性。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应以继承传统民族文化之精华,从而形成一种不失民族风格的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7.
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整体运动中,民族教育作为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以及它自身的经济内涵,事实上已经触及到了民族教育的经济效益问题。民族教育资源、民族教育力、民族教育资金的形成和投入以及这一投入过程的管理等等,最终必须涉及到它的产出。从民族教育领域内部看,需要考核民族教育的成本和效率;而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角度看,就需要考核民族教育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传统戏曲、曲艺、地方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总称。民族声乐种类极为丰富,风格多样。"风格"由审美情趣、文化特征、生命状态等内容构成,是形成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它丰富了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风格"是民族声乐艺术继承和发展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它的民族性、语言性和发展的包容性。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应以继承传统民族文化之精华,从而形成一种不失民族风格的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的研究有2种不同的层次,一种把某种民族精神作为文化的历史事实来考察,另一种则探寻这种民族精神包蕴的价值意义。民族精神在本质上是符号化的意句价值建构活动,它在一个民族生命的当下历史时间的延续性中才能实现。民族精神是由文化传递下来的,文化符号作为媒介,使过去和现在融为一体。每一民族的民族精神都有起源的历史和发生的过程。民族精神是一个跨学科的范畴,可以从文化学、伦理学、历史学、哲学等学科的意义上理解它。  相似文献   

10.
正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是民族的文化瑰宝,传统文化的精华。它起源于桃符,根植于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中,与民族的审美心理、哲学观念及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它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集音韵、词汇、语法、修辞、逻辑、写作等于一身,是汉语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它种类繁多,应用广泛,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与传统的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雕刻艺术结合,更能鲜明地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风貌、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刘勰据事叙理,言非蹈虚,敷述昭情,善入史体。《文心雕龙》里存在着顺叙、逆叙、补叙、正叙、借叙、插叙、直叙、婉叙、铺叙、略叙、意叙、先断后叙与先叙后断、假议论以叙与夹议论以叙15种叙事法,其中,顺叙最基本。刘勰批评话语叙事有常,历时性顺叙是《文心雕龙》大部分篇章中的基本序列。然而,这种序列并不单一。刘勰通常得心应手,运用多种叙事法把它组合成可以呈现出多种形式的复合序列——常中有变、正中有奇是其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史叙事模式是不断累积史学叙事模式、文学叙事模式和学科交叉叙事模式形成的,中国文学史叙事模式始终存在精英叙事模式和市民叙事模式的对抗、交融,中国文学史叙事模式有鲜明的经典叙事模式情结。读者在促成中国文学史累积型叙事模式、孕育推动市民叙事模式的成熟、保持经典叙事模式的流动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建构作用,同时会继续扮演突破任何业已僵化的叙事模式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盲刺客》运用独特的叙事技巧搭建起错综复杂的叙事迷宫,其中叙事结构、叙述视角和叙述声音是其完成谊叙事作品的重要手段.作者把高超叙事策略与一贯以来沿用的女性主义题材巧妙结合,揭示了加拿大现代女性的情感、地位和所处困境.本文以叙事学为论述依据,从叙事结构、视角和声音三个方面对《盲刺客》进行一一解析.  相似文献   

14.
目前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质的研究方法被广泛运用于教育研究领域.然而对于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却存在着误解.教育叙事研究与教育叙事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具有的研究气质.本文对如何做教育叙事研究的一般操作步骤进行了论述,一般而言做教育叙事研究有三大步骤:做好准备工作走进参与者生活——收集整理叙事材料——撰写研究文本.此外,做好教育叙事研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由理论语言到生活化语言;研究者要与参与者保持交互主体关系;保持做研究的科学严谨态度.  相似文献   

15.
自1969年茨维坦·托多洛夫提出叙事学(也称叙述学)这一术语开始,它的历史才30多年,但它以法国为中心,迅速辐射到世界各国。这里借助于叙事学的一些理论,从叙述结构(叙事的线索、外结构、内结构);叙述语式(叙述幅度、时距、频率);叙述语态(叙述视角和人称、叙述态度)三方面来研究分析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珍品之一《大师和玛格丽特》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叙事诗在情节上有不同于西方史诗的独特性质。文章从叙事诗的概念入手,比照中西方叙事理论,通过对汉乐府叙事诗的分类研究,探索以汉乐府叙事诗为代表的中国叙事诗在情节上的独特性质,并从诗歌的社会功用、语言表现形式和流传方式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叙事诗具有如此独特性的原因。这对于深刻认识中国叙事诗的独特性,从而正确评价中国叙事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与西方经典叙事学批评的叙事结构研究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小说叙事批评中的文本叙事结构研究主要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类型,在应用西方经典叙事理论进行有效批评操作的同时,也凸现出文本叙事结构研究上理论创新能力的薄弱。  相似文献   

18.
苏童的新历史小说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历史小说,主要体现于其新历史小说的如下特质:一是对传统的历史观念进行质疑、解构;二是以民间生活叙事置换宏大历史叙事,以民间生活作为历史叙述的主体;三是将个人/私人化叙事填充进宏大历史叙事框架内,进行"伪宏大叙事"。以上是苏童新历史小说的独特性,也是其消解与颠覆传统历史叙事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小说形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说形态就是文字对现实的表述形态,它与小说的叙述者、叙述动机、叙述对象和叙述方法密切关联。不同的叙述者、叙述动机、叙述对象、叙述方法的分别组合,就形成了20世纪90年代四种不同的小说形态,即社会解释型小说、生存观照型小说、生活还原型小说、官能表演型小说。  相似文献   

20.
小说《爱妻》在叙事手法上大胆革新,通过对话叙事、嵌套叙事以及狂欢叙事等多重叙事手段,呈现了意义多元的文本世界,并表现了美国社会多种族间复杂微妙的关系。小说的对话叙事艺术是对拒斥同一性和唯一真理的后现代美学思想的一种呼应,而"未完成"的嵌套叙事带来的开放式结尾和狂欢叙事,折射出任碧莲对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和东方想象共同体的颠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