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文之前,必须说明:我这里的“软”,并非指“无力”;这“硬”,也不是指“铁腕”。为便于概括,便于阐述,就借用这两个意义相反,但可相成,又富辩证味儿的字眼。故事一小段解开半个疙瘩十年前春天,一道命令,要我参加筹办《经参》。一向不知愁苦的人,居然忧伤不已。这愁字,与个人兴趣无关,只愁专业经济报纸,除政策法令、工作经验、专业用词,就是一串串数字。除有关干部和专业人员,有多少读者!没有读者的报纸,办着有啥劲?  相似文献   

2.
倪玉 《军事记者》2002,(12):28-29
《再现时代长河中的真金子》、《为中外新闻人铸一座丰碑》、《“无冕之王”修筑的“长城”》、《一座指点经典新闻的文库》……近一个时期以来,全国10多家新闻理论权威报刊纷纷发表消息或书评,对白庆祥主编的500万字《中外新闻名著鉴赏大辞典》进行报道和评论,在新闻界和新闻研究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兴趣。白庆祥现任中国经济时报大连记者站副站长,主任记者。这位1976年就投身新闻事业的黑龙江人,进过电台,干过杂志,编过报纸,他凭着对新闻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努力探索,不仅在新闻采访和写作实践中结出丰硕的果实,也在新闻理论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
2011年7月8日,在新华社建社80周年之际,由新华社通讯社主办的《经济参考报》(简称《经参》)迎来她30周岁生日。《经参》是在小平同志直接关怀下诞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改革开放初期,《经参》顺应时代要求而生,广泛宣传经济生活中涌现出的新生事物,为涌动于中国大地上的改革大潮鼓与呼,形成了高格调的内容品质和参考性、知识性、可读性并重的独特风格。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为新华社新闻报道、信息服务和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界对于“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国人报纸抗日救亡舆论动员的系统研究尚属空白。“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内外报刊均对此事件给予高度关注,作为东北新闻史上进步国人报纸之代表《国际协报》(1918—1937),在抗日救亡舆论动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报纸设置系列揭露日军侵华、引导民众抵御外侮的宣传议题,唱响民族抗战的舆论主调,成为东北抗日舆论动员的先锋阵地,在抗战新闻史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5.
放眼全球见新天———评《筑起的,不仅仅是一座大坝……》樊凡“一家报纸,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的一部日记。”如果我们同意这个说法的话,那么,人民日报1997年10月29日二版《筑起的,不仅仅是一座大坝……》(以下简称《筑》)的过人之处,在于它不仅是“日记”...  相似文献   

6.
1993年元月,我国唯一的一家内陆特区报《漯河内陆特区报,出现在群星灿烂的中国报刊之林。《漯河内陆特区报》是中共漯河市委机关报,它的前身是1986年7月1日创刊的《漯河报》。十年改革,十年磨砺,十年发展.创刊十年来,漯河内陆特区报社致力于“特报特办”,致力于营造“以办好报纸为中心,围绕报纸搞经营,搞好经营促发展”的运  相似文献   

7.
以真实性作为追求目标,采用纪实手法拍摄的纪录片,在价值取向上自从它的诞生开始,就烙上了“人主义”的印记。现在大家一致公认的世界上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是《北方的纳努克》,它完成于1922年,记述了一个叫“纳努克”的爱斯基摩人,它是一部通过个人命运的形式,表现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现实生活面貌的纪录片。在我国,纪录片的历史普遍认为始于1991年的系列片《望长城》,也有的人认为独立制片人吴光1990年的作品《流浪北京》是一个里程碑。中国纪录片已走过了十年的探索历程,自从它的诞生,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就带有非常鲜明的人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8.
《新闻前哨》2006,(7):30-30
据近日《燕赵都市报》报道:《燕赵都市报》已走过十年的风雨历程,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从创刊伊始的周报,到拥有3个刊号发行百万的日报,现成为华北区域颇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传媒。《燕赵都市报》推出了“我的都市报”读征、十年老读征集、读开放日、“书香门第”征联、“一个人和一张报纸”等一系列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9.
陈敏 《新闻记者》2000,(2):35-36
连载作力报纸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已久。在我国,几乎是一有报纸就有连载,如晚清的著名讽刺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和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最初就是以报纸连载的形式发表的。发展到今天,绝大部分的日报和晚报都辟有连载栏目,没有连载的报纸反而少见。但时至今日,连载已不再仅仅囿于副刊,内容也不再仅是纯文学类作品,它的性质和作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翻开近几年的国内各大报纸,给人一个强烈的印象是普遍对连载重视了,纷纷在版面安排上给予“特殊照顾”。以1999年的报纸为例,《羊城晚报》、《广州日报》…  相似文献   

10.
中央电视台原副台长陈汉元曾说:一个好的品牌,不仅是黑暗中迸放的礼花,在天空中孔雀开屏,漂亮一下子,几秒种后又归于黑暗,品牌是一座丰碑.①《天下足球》(以下简称天足)也许还并不能称作丰碑,但天足作为央视五套收视率最高、央视视频网站CNTV人气排名前十的一档栏目,用数字证明了自己的地位.天足井没有大张旗鼓地搞品牌建设的形式主义,而更注重对自己进行人性化的修炼.有一种“品牌人性说”,也被称为“品牌人格化理论”,认为一个真正的品牌就像一个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相貌、性格、气质、行为方式和人际交往价值.如果将它转化为品牌研究的专业术语,一一对应的就是品牌属性、品牌个性、品牌内涵和品牌利益.  相似文献   

11.
一张地方报纸,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进而谋求长足发展,关键是具备怎样的“抓地功能”。在市场经济成熟发展的义乌,可渭是一座新闻“富矿”。做好“地域文章”,服务地方经济,既是《浙中新报》的追求,也是这几年新报在义乌有长足发展的关键。而其中,打造品牌、精品栏目既是新报的诉求,也成了报纸树立形象的拳头产品。借着义乌市场发展的“蝴蝶效应”,《浙中新报》根扎义乌,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12.
报林丑蝙蝠     
天天看报.又在报社干了十多年,如今要我对报纸下个精确的定义,倒也犯难,只好向《辞海》讨教.它提供的答案是: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的定期出版物。”这句话,大抵是八九不离十,报纸上虽有称之为“报屁股”的副刊,登一些文艺、理论文章,但就其多数版面来说,还是以刊登新闻和评论为主。由于报纸离不开新闻,所以不少人又称它为新闻纸。报纸如果只登少量甚至根本不登新闻,那就有点儿不务正业了.然而这类叫人摇头的事情早已有过。1897年11月1日,上海《字林沪报》就创办了一张称“报”而不登新闻的报纸,名曰《消闲报》,其一、二版专载杜撰新闻和文艺作品,前者既是“杜撰”,  相似文献   

13.
1987年5月,中国新闻代表团访日期间,访问了日本经济新闻社。主人热情接待代表团,并详尽回答了我们的提问。据主人介绍,《日本经济新闻》“是目前超过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世界最大的经济报”;日本经济新闻社正在向“世界性的经济综合情报机构”的目标前进。目前,该社有工作人员4000人,拥有资本12亿日元,年总收入达1250亿日元。它经营的报纸,在日本“是政界、财界、官方的首脑人物和实业家们必读的报纸”,是“现在日本最有影响的专业报纸”。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0月1日,是《南充日报》创刊60周年的日子。 60年,一个甲子。60年的岁月印记,对一个人来说,是沧桑和白发;对于《南充日报》这份与时代同行的报纸而言,则是成熟的魅力及与日俱增的实力。  相似文献   

15.
刁杨 《新闻世界》2004,(10):59-59
版面是一张报纸的“脸面”,是报纸给读的直观形象,它作为一种表现形式,与内容紧密相联,但报纸版面的设计特征却随着报业的发展在不断演进。1905年2月13日这一天,《申报》将“页”改为“版”,其他报纸纷纷仿效,并一直沿用至今,这为报纸“版面”一说奠定了基础。1955年至1956年,《人民日报》等27家全国性和省级报纸由传统  相似文献   

16.
初读《经济参考·周末版》,你会觉得它“四不象”:它是副刊,却不乏新闻和言论;它登的多是经济新闻,却篇篇好似文学作品。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副刊,赢得了大批读者的喜爱:有人版版拜读,不漏一篇;有人期期收藏,分类剪贴;有人欣然命笔,一试身手。这是为什么呢? “副”不离“正”《新闻工作手册》上这样解释“副刊”二字:“报纸上刊登新闻、评论以外作品的固定版面……主要发散文、杂文、游记、小品、诗歌、小说、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然而,《经济参考》的报人们却另有一套理论:经济报纸办副刊不能离开经济生活为消闲而说闲,它  相似文献   

17.
1987年5月,中国新闻代表团访日期间,访问了日本经济新闻社。主人热情接待代表团,并详尽回答了我们的提问。据主人介绍,《日本经济新闻》“是目前超过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世界最大的经济报”;日本经济新闻社正在向“世界性的经济综合情报机构”的目标前进。目前,该社有工作人员4000人,拥有资本12亿日元,年总收入达1250亿日元。它经营的报纸,在日本“是政界、财界、官方的首脑人物和实业家们必读的报纸”,是  相似文献   

18.
(一) 连载小说既经产生,便成为报纸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新闻、评论以及其他副刊作品一起,担负起服务于报纸宗旨的任务。著名小说《阿Q正传》是1921年鲁迅先生应《晨报副镌》编辑孙伏园约请写的,“一周一周地挨下去”,“大约做了两个月”。小说通过雇农阿Q这个典型。鞭挞封建制度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和精神奴役,深刻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全文九章,每章各自有情节波澜,却又相互珠连,随着人物命运主线的发展,故事层层演进,人物性格渐臻完成。《阿Q正传》的影响和意义勿须赘言,现代文学史上早有定论,而作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先驱,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的鲁迅,有效地利用了报纸连载这块阵地,创造出现代文学史上振聋发聩的一座丰碑这件事本身,却值得我们重视。籍此我们可以看到,报纸连载,作为拥有众多读者的一种社会传播样式,具有其不可忽视的社会存在价值。事实上,同是涉趣消闲文字,也有文野和格调高下之分,而真正的有识之士,从来就不看轻这样的“报屁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报纸可以比作人,那么《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可谓两位青年才俊:出身世家,年轻有为,满怀朝气,富有理想,一心要做中国的“华尔街日报”。同为财经报纸中的新锐,《21世纪经济报道》(简称《21 世纪》)创刊于2001年1月1日,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办,风格定位“以务实、开放、求证的心态观察经济形势,以全新的视角报道经济新闻,传播21世纪经济理念”。《经济观察报》 (简称《观察》)创刊于2001年4月1日,山东三联集团出资创办,风格定位在“理性、建设性”上,强调“不冲动、不破坏、不媚俗、不虚伪、不偏激、不炒作、不盲从、不骄傲”。粗粗一看,同为财经报纸,报道财经新闻,并相继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然而报纸如人,没有脾气秉性完全相同的。本文通过两份报纸的新闻标题比较,来研究它们各自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20.
1904年,普利策在自己的报纸 生涯就要结束的时候,想找一个信得过的人来保持他的《世界报》的完整性。他看中的是纽约州最高法院的首席官摩根·K·斯坦利。他约这位法官骑马,并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两个人约定,斯坦利将成为理事。普利策问斯坦利:“您觉得《世界报》怎么样?” “它是一张伟大的报纸,但是它有一个缺点。” “缺点是什么?” “它从来不支持朋友。” 普利策激烈地回答:“一张报纸不应该有朋友。” 这位法官同样激烈地回答:“我认为它应该有朋友。”普利策说:“如果这是你的意见,你就是给100万美元,我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