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需要学会在群体中生活,学会改变原有习惯,建立新的生活原则,这是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开始。帮助孩子们积极适应社会生活是幼儿园老师的重要职责。然而,真正帮助孩子积极生活于社会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教师对社会、对孩子、对教育甚至对自己都有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2.
高建红 《考试周刊》2011,(63):236-237
教育无处不在。在孩子“状告”老师的生活案例中.老师敏锐发现孩子生活中的“问题”.及时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师幼积极互动。共同分析问题,寻求解决策略,层层深入、循循善诱,促进孩子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小小生活案例,教师用心教育:关注生活细节和把握教育契机,注重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的统一。小小生活案例.教师提升理念:用心倾听是教师发现教育契机的前提.融于生活是培养幼儿社会行为的关键,积极互动是师幼共同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小生活案例,处处渗透着新纲要的教育价值观.体现了小案例大价值的案例价值。  相似文献   

3.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是教育孩子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生活在自然界和社会中,就离不开对自然界万事万物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观察。只有具备了这种观察能力,才能更好地认识、熟悉、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使自己得以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4.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  相似文献   

5.
钱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一直被视为一个怪物,人们不肯轻易地跟孩子谈“钱”,认为“钱”会腐蚀孩子,会让孩子变得世俗、不可造就。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钱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该不该让孩子知道钱?怎样向孩子正确解释钱?如何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这些已经成为很多家长无法回避的问题。新学期开始,记者在市区几所学校,就“该不该教孩子花钱”这一课题,在部分家长、老师和学生中间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孩子即将面临的世界是充满竞争的时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对人的心理素质、生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要求高。适者生存,物竞天择,怎样让孩子在走出象牙塔步入社会时,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环境、在工作生活中成为一个强者呢?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谈作者的家庭教育观。  相似文献   

7.
1岁半至3岁孩子入托前主要生活在家庭中,上托儿所是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孩子从原来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来到陌生的环境,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托儿所的生活,从而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呢?  相似文献   

8.
教师应当通过孩子亲眼目睹的发生在他们周围的事对他们进行综合指导,将理、情、行结合起来,让孩子在与周围人际交往中接触社会,体验社会生活,引导孩子懂得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教师要注重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德育教育,发挥创造性,产生德育活力,教出特色。  相似文献   

9.
正"成人在家庭,成才在学校。"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起点,学校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孩子的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的教育都是残缺的。然而,近年来社会竞争加剧,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也日益增加,家长们没有足够的精力教育孩子,甚至有很多家长表示根本不懂得如何与孩子交流。为此,我们  相似文献   

10.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三者之间互相支撑,互相关联,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创设的"生活教育",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对我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孩子的教育是由家庭、社会、学校共同承担起来的,他们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协调得当,共同担负起育人的职责。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机会和挑战的社会 ,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国力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都在影响着我们的教育事业。对中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以适应激烈竞争的明天 ,越来越成为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现在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独生子女群体的出现 ,为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大多数学生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 ,虽然家长们一直在注意优育 ,为孩子的教育投入了不少的财力和精力 ,但出于爱的本能 ,大多数家长都竭尽所能令孩子在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上享受到最佳。孩子们娇生惯养 ,各种愿望都会得到最大程度…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生活、立足生活"是作文教学的奠基石。作文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来,教师要着重引导孩子到社会大环境中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要切实地指导孩子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使孩子们都能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用自己的笔抒写他们真实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屈月娟 《成才之路》2013,(27):20-21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由于受到年龄和发展的限制,孩子的自理能力相对差一些,缺乏生活经验,如何让孩子能够很好地融入到生活和社会中,教、学、做合一,有效地学习相关知识,体验生活,真正“以人为本,科学育儿”,需要不断实践与探索。笔者通过具体的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反思、总结,归纳了一些有效的方法,现和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4.
放手的爱     
孙娇 《考试周刊》2013,(77):187-187
现代社会。孩子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对待挫折,整个家庭成员都围着孩子转,孩子的生活一帆风顺,一旦遇到小小的不如意就手足无措、心慌意乱,不知道该怎么办。有的孩子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一碰到小小的问题。就求助父母和老师。更有甚者,因为不能正确地看待挫折而酿成了悲剧。  相似文献   

15.
不少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越单纯越好,接触社会复杂环境越少越好,从小给孩子提供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生活环境是纯而又纯。从当前存在的现象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寒昱 《教育艺术》2002,(10):11-11
现在 ,不少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吃苦。有的孩子从呱呱坠地 ,吃喝拉撒睡几乎全被父母、祖父母等人“承包”了 ,致使孩子上学后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 ;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 ,有求必应 ,生怕孩子受一点委屈 ;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谋个舒适职业 ,费尽心机 ,倾其所有 ,托人情 ,找门子。怕孩子吃苦的原因大致有三 :一、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 ,有人觉得不需要提倡吃苦精神了 ;二、现在家庭多为独子 ,许多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 ,对孩子溺爱 ;三、不少家长不懂得吃苦精神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必要性。中国自古就有“自古雄才多磨难 ,从…  相似文献   

17.
宋新华 《师道》2011,(3):61-62
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父母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身边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孩子,他们无法正常地用语言去表达想说的话语,甚至无法正常地自理,他们需要我们更多的帮助和关爱。而作为特殊教育战线的老师们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教育方案,来让这些特殊的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适应社会,并且自立于社会。  相似文献   

19.
节俭: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靠的都是恒心与持久。节俭更是如此,一日一钱,千日千钱,节俭是累积财富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应该把这个词用行为做给孩子看,用耐心讲给孩子听。也许这对他一生都有意义。健康: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很多生活梦想都只能是梦想。健康的身体,健康向上的思想会让人的生命处于最佳状态。身为父母要首先在生活细节中培养和发扬健康的观念,给孩子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这会影响他的一生。现代:生活和工作理念的现代化、时尚化、个性化会让你总是处在社会和生活变化的前沿,使你总是保持一种现代、向上的心态。孩子在这种氛围里成长,会有助于他很快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挫折。  相似文献   

20.
渠彦超 《家庭教育》2007,(5X):26-27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令很多年轻的父母无暇亲自照顾、教育年幼的孩子,因此许多老人担负起了照顾、教育第三代的责任,但是由于经历和观念的不同,特别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老人和年轻父母之间常常因为照顾、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同而产生矛盾,在这些矛盾产生和解决的过程中,又常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正在形成的行为习惯、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进一步影响他将来参加社会生活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