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如梦如歌     
恽黎明 《新高考》2008,(3):65-65
作为出生于江南的学子,脑海中的吉林大学应该位于遥远的边疆,寒冷的北国,冬天是一望无际皑皑的白雪。拿到入学通知书的那一刻,心中不免有些"冷"!怀揣着忐忑,1998年的夏天我来到了长春,来到了吉大。热情的师兄、师姐在车站迎接,帮着拿行李,办各种入学手续,带到整洁的宿舍。看到叠成"豆腐块"的被子,听着东北口音,感受如此多"活  相似文献   

2.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早在宋朝赵恒就为读书人指明了出处,宋真宗赵恒御笔亲做《励学篇》迷醉天下士子者,几近千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瞭望世界的窗口,读书首先就是为了拥有丰富的知识,一本好书会告诉你生活、科学、做人等多方面的知识。一本坏书也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破坏一个家庭的幸福。其实人生又何偿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在对的时间选择了对的人生,你就会成就一世、精彩一生;而在对的时间选择了错的人生,你就会伤心一世、愁苦一生。每个人的一生其实都是一本书,人生有长有短、有精彩有单  相似文献   

3.
师生共同品赏[滚绣球]三个"恨"字的含义.通过"恨"读懂柔肠百结的崔莺莺心灵中颤动着的痛苦、遗憾、愁怨、无奈、怨愤、不安……"恨"字反复出现,越"恨"其含义越深广. 正当大家探讨"恨"的一层含义为对张生考试落第婚事终成泡影、对张生考取功名后变心另结新欢的"既忧又惧"时,一个学生质疑"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不合常理,怀疑印刷误.因为此曲表现离别的无奈、遗憾:"恨相见得迟,恨归去得疾","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正说明聚欢未已,离愁却至,崔莺莺极度的依依不舍,就不应该是"快快的随"而应该是"迍迍的随".  相似文献   

4.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北部,方圆70平方公里,属典型的丹霞地貌。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是武夷山脉最高峰,也是中国东南大陆最高峰。包括黄岗山在内,武夷山共有34座山峰,形成天然屏障,冬季可阻挡、削弱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夏季可抬升、截留东南海洋季风,形成中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区,造就了地球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因此享有"世界生物之窗"、"蛇的王国"、"岛的天堂"、"昆虫的世界"、"天然植物园"的美称,是"研究亚洲两栖和爬行动物的钥匙"。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人与生物圈"世界自然保护网成员,1992年又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武夷山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远在夏商前(公元前21世纪),古越族人就在武夷山繁衍生息,在景区的悬崖绝壁上留下了距今近4000年的"架壑船棺"、"虹桥板"等文化遗存。南宋时期,武夷山更是集一时之盛,一代理学巨儒朱熹在武夷山结庐讲学,生活长达40多年,开创一代理学之先河。风光奇秀,环境纯真,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天人合一,武夷山让我们心驰神往。7月15日至20日,编辑部组织数十名小学科学教师到武夷山市,既考察了这块神奇的土地,又聆听了专家的讲座,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当大家执手话别时,纷纷表示:这次活动令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5.
往事如昨     
"星期天回家时,我们俩直接去了地里。爸正在地里干活,我们干到天黑才回家"——有特色的作文,是"做"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此文还需要升格:对"为了将来少吃点苦"要适当润色;标题宜实,可改为"我和弟弟"。此文可变格用于"感恩"话题作文:详写姐弟磨炼;略写爸妈劳作。  相似文献   

6.
素颜如水     
从古到今,人们就一直对"素"字特别倾心,一说到"素",便有宁静、清雅、淡泊等意味涌上心头。一切淡雅的事物都与"素"结下了不解之缘。素服、素花、素绢……  相似文献   

7.
正在全球近海环境中,有一种被称为"红色幽灵"的赤潮灾害。在有赤潮灾害发生的海域,鱼、虾、贝类等海洋生物会因中毒或缺氧而大面积死亡,海洋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破坏。由于赤潮发生快、来势猛、规模大、危害重,长期以来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像"灭火器"一样的灾害应急处置方法。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尝试了很多方法,但大都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赤潮的有效防治成为了海洋科学领域一个世界级的科  相似文献   

8.
徐晓凤 《中国教师》2013,(Z2):143-143
别林斯基曾在他的一篇论文中写到:"一个诗人不可能由于自己和靠表现自己而伟大起来,他的伟大不是由于表现自己的苦难或幸福。而是因为他的苦难和幸福都是在社会和历史的土壤中扎下了根。"肖邦的思想深深地在他祖国的社会和历史中扎下了根,对祖国热切的思念,对波兰文化深深的爱恋成为肖邦灵感的源泉。肖邦的创作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华沙时期、巴黎时期、晚期。降b小调谐谑曲创作于第二时期。此时身在巴黎的肖邦厌倦了欧洲上层社会浮夸的生活方式,把依恋转  相似文献   

9.
如人     
元明清三代书法艺术尽管各有得失,但书法家们对书法取法的自觉选择却是具有艺术意义的,其中艺用书法中艺术的比重不断增大,逐渐脱离实用的范畴,走向纯粹的造型艺术的"美术书法"。然而,书法自古以来的终结追求是使得书法的造型技艺具有极为深厚的生命意义。并且,书法艺术的生命意义千百年来不断地被深化,其内在精神与最终指向都在于书者其人,书如其人,书者的人格塑造都被纳入书法的生命意义中了。那么,在重造型的"美术书法"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必须重新审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书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南朝陈国后主陈叔宝,小字黄奴,虽为一国之君,对治国理政提不起一点兴趣,唯独对声色情有独钟。他有一孔姓贵妃,长得国色天香,用陈叔宝的话说:"古称王昭君、西施长得美丽,以我来看,爱  相似文献   

11.
经受过生活洗礼的中国人都知道,做菜的过程包括买菜、拣菜、洗菜、做菜等环节。其实,教育过程就像一个对知识进行"烹饪"的过程。一、教如烹饪菜肴烹饪的过程中,厨师首先选择原料,进行整理,去  相似文献   

12.
《拟古决绝辞》应当是纳兰性德的一封绝交信。我不是历史学家,不会去考证他是和谁"掰"了,我甚至都没怎么理会他对那位"薄幸"友人的决绝之情,我只是对诗中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痴迷了。  相似文献   

13.
<正>有一位画家说,齐白石的画,为什么画得那么好?而且年纪越老画得越好?因为他越到晚年,对生活就越依恋,也越爱惜身边的一切。"他晚年的画,既有像是第一次看到红色辣椒的感觉,又有像是最后再看一眼的不舍之情。"这样的描述,深动我心。仿佛有点明白,那些红辣椒、大白菜、小鱼小虾,本也平平常常,经常面目无光,但为什么在大师的画作里,却可以变得令人迷恋,价值连城。因为,大师笔下,画的不只是万物  相似文献   

14.
如鬼饮食     
正中国人讲吃,但对于在饮食方面过度的贪馋沉溺,却是不提倡,甚至是有些鄙弃的。所以,我们才有"贪吃鬼"、"馋鬼"、"酒鬼"、"醉鬼"之类的称谓。以"鬼"来指称这些好饮贪食之人,大概是说他们对于吃喝的态度过于"热情",人间少有,那就只有归入"鬼"类了。而事实上,民以食为天,说的是活人,做了鬼,对于饮食是怎样的态度,却是需要发挥想象力的。鬼需要饮食么?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因为人们要定期祭供食品酒水,以供鬼享用。《左传》记载,卫国的宁惠子病得快要死了,很后悔自己弑君劣迹被史官如实记录在策,遂嘱咐儿子一定要想法把这段不光彩的历史抹  相似文献   

15.
曾与一位好友彻夜谈心,他说:"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以前的一些痛苦、烦恼和嫉妒都没有了,只留下对往事的宽容、理解与接纳,真后悔,当初为什么会那样做……"我听了,不禁别有一番感慨。一个人,从呀呀学语的婴儿到“唯赋新辞强说愁”的少年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老人谁没有经历过,失败的白眼,谁没有过门前冷落鞍马稀,人走茶就凉的感受,又有谁没有经历过背后突如其来的冷箭,当时的痛苦难以叙说,但等你历经坎坷之后,再回头看时,发觉留在记忆里的已不是当时那种失落、彷徨,而是对这些挫折以后的深思,对生命的感悟和人生更深层的理解……人生…  相似文献   

16.
【片段一】师:"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你能做一做"洒"的动作吗?师:来,咱们一边"洒"金光,一边读诗句。(师激情引读。生齐声诵读。)师:男同学,张开你们的双臂,尽情地"洒"。师:女孩子们,伸出你们的双手,温柔地"洒"。  相似文献   

17.
言简意赅,一韵到底,回环往复;层层递进,字字铿锵,声声含情;花前月下,听山观海,流芳千古——古诗文,从历史的源头走来,携一身脱俗之气,一直走进我的内心。从什么时候开始读古诗文的呢?我已经忘却了,只记得那个时候,我的身高才刚刚超过床沿。但是,模糊记忆中仍然清晰的,是我吟诵的第一首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一个刚识字的孩子,固然还不懂得每一句诗的意思,却好像从那抑扬顿挫的语调中,捕捉到了最初的美丽。感谢古诗文,让一个孩子从此在美的享受中长大。  相似文献   

18.
人生如水     
有一个人总是落魄不得志,一天,他去拜访一位智者。智者沉思良久,默然舀起一瓢水,问:"这水是什么形状?"这人摇头:"水哪有什么形状?"智者不答,只是把水倒入杯子,这人恍然:"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智者无语,又把杯子中的水倒入旁边的花瓶,这人悟道:"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花瓶。"智者摇头,轻轻端起花瓶,把水倒入一个盛满沙土的盆。清清的水便一下渗入沙土,不见了。这个人陷入沉默。  相似文献   

19.
《爱如茉莉》简洁、含蓄,读之使人顿觉一股清新、芬芳之气迎面扑来。全文以父母之间平淡无奇却又真真切切的相亲相爱为内容,以"我"对茉莉花前后不同的感受为线索,对父母病房中情景的剖析,形成了绝妙的构思,引人入胜,也令我们对"真爱"有新的感悟。  相似文献   

20.
潇湘如梦     
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给了人们心灵的触动,因而也就蕴含了特别的意味。看了"瀟湘如梦",感受那水一般的灵动,再登上云雾遍布的黄山,体验山的凝重,最后在夜雨明灯之中领悟一份安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