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比较的理论基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与“历史”作为两种叙事形式,其联系与区别一直引起人学的争议。本试图梳理学术史上有关学叙事与历史叙事的不同表述,旨在确立二比较的理论基点。论首先分析了“历史”概念的二重性及“历史哲学”的演进过程,在此基础上借助于对西方思想史上不同流派尤其是新历史主义学观点的回顾,探讨历史与学在叙事趣味、虚构方式上的类同及叙事特征、言说内容上的差异。作指出,学叙事与历史叙事的重合与分野,应能为学研究提供新的更为开阔的方法论视界。  相似文献   

2.
“文学”与“历史”作为两种叙事形式,其联系与区别一直引起人文学者的争议。通过梳理学术史上有关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的不同表述,将能够确立二者比较的理论基点。本文在分析“历史”概念的二重性及“历史哲学”演进过程的基础上,借助于对西方思想史上不同流派尤其是新历史主义学者观点的回顾,探讨历史与文学在叙事趣味、虚构方式上的类同及叙事特征、言说内容上的差异。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的重合与分野,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更为开阔的方法论视界。  相似文献   

3.
“新历史小说”是20世纪末中国文坛的一个热点,在新历史小说中,历史被解构,时间被消退,呈现出一种“空间化叙事”的特征。论文认为,新历史小说的空间化叙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时间的断裂与错位,用私人故事消解公共历史,以及历史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相似文献   

4.
王玉冰 《现代语文》2006,(10):40-41
就叙事的整体而言,“80后”学基本摒弃了上个世纪80年代小说以伟大想象、宏伟场景见长的叙事方式,而延续了自90年代开始我国小说出现的以日常叙事为主的方式,其中又渗透着叙事的非历史化和影像化,而且这种叙事方式在“80后”学这里有发扬之势,它无疑是在精英理想受阻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过程中产生的,它拥有社会、经济、化的多重支持,依恃着具体而特殊的物质环境与精神背景。  相似文献   

5.
叙事学的“叙事”包括叙述方式和实际所讲述的东西两个基本范畴。贺州客家围屋用空间结构手段来立体地记录和理解贺州客家人的文化,围屋作为一种视觉表达方式实质上是贺州客家人在自然与人文、怀旧与崇新、传承与变迁等多层面上进行的一种文学叙述,围屋不仅成为贺州客家人的自我意识表征,而且还成为了贺州客家族群历史的记忆,是贺州客家人对自身文化进行表达和表述的一种社会叙事“文本”,同时也为叙事学提供了一种族群历史记忆的叙事范式。  相似文献   

6.
作为“十七年”集体实验范本之一的《红旗谱》,在革命意识形态的指挥棒下,呈现的是一种革命历史化的叙事模式:革命的浪漫激情在历史成长的记忆中被激活;历史成为叙述的“主体”,直接从后台走向前台;英雄这种人格化形象在历史革命化进程中尽情表演和演绎。这种叙事方式是对民族国家社会秩序合法性的一种确证和体认。  相似文献   

7.
历史叙事中的“真实”与“虚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叙事分为经验的叙事与虚构的叙事两个层面,前者以历史事实为基础,为读者提供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故事形式,后者以历史编纂的美为最大追求,为人们提供一个“戏说”的文学形式。对二者的区分与探讨将为当前的新历史主义文论研究,对历史学家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的理解提供一个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阿瑟·丹图是二战后美国著名的分析的历史哲学家。笔者认为丹图在历史语句的中观层面上为历史叙事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做出了自己的理论贡献。丹图的历史叙事理论体现了历史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张力,同时包含了叙事实在论与叙事观念论的对立与融合;从其历史哲学论述中已经可以窥见他的历史表现的概念萌芽。直到今天,丹图的一些观点仍然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为后现代历史哲学家安克斯密特的历史表现研究提供了启发性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历史”伦理叙事成为一种主导性创作趋向。王安忆在个人化、边缘性和日常经验性的叙事伦理理念之下建构起消弭历史能指深度和崇高美学风格的个人历史,彰显了迥异于历史叙事传统的叙事风格,体现了王安忆悲悯、宽容、理解、温婉的历史人丈情怀。  相似文献   

10.
论《水浒传》的狂欢化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浒传》所写的是一群强盗的故事,把《水浒传》故事的意义合理化显然很徒劳。《水浒》的叙事和接受心理可以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进行阐释。《水浒传》中有一些粗俗、荒唐的场面,很多人物行为极为疯狂,充满暴力。作者创造了梁山泊这样一个没有等级制度、人人平等的狂欢化场所。作者还以“亲昵化”的描写,消解了强盗的可怕与威胁,拉近了读者与他们的距离。《水浒传》所体现的狂欢化叙事风格是中国叙事传统中一种历史悠久的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史诗是彝族人民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和精神文明源泉,在彝族人民现实生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和历史地位。比较诗学是一种属于比较文学研究理论方法的视角和研究范畴,具有跨语言、跨民族或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化等特征。结合西方口头诗学、叙事学和比较诗学等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全面对彝族史诗叙事程式的研究。叙事程式贯穿于每部彝族史诗叙事传统中,是彝族史诗演述过程中重要的叙事模式,是一种史诗内在的叙事机制和叙事传统,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蕴和叙事价值。因此文章以比较诗学的视角探讨彝族史诗叙事程式类型、史诗叙事程式特征、史诗叙事程式内涵和史诗叙事程式价值等。  相似文献   

12.
莫言《檀香刑》是一部"新历史主义"的典范文本,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以狂欢化的叙事来讲述了一段历史,让读者在感受人物悲剧命运的同时,又为其新颖的文学叙事技巧所震撼。作品交织着爱情、亲情、友情和权力的争斗,围绕檀香刑等刑罚为轴线,通过狂欢化的叙事人物、叙事话语、叙事场景,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了晚清统治必然走向灭亡的那段血腥历史。  相似文献   

13.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不同于斯蒂芬?金其他作品的小说,一反他惯有的恐怖诡谲风格,是一部带有传奇色彩的写实主义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高墙内的故事。如何在监狱这样一个特殊的舞台上演一出精彩的故事,这是斯蒂芬?金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这部作品无疑是成功的,而它的成功与小说的叙事策略———景观化叙事密不可分。“景观化叙事”一词的灵感源自奈保尔关于“空间叙事”的概念,因其在叙事空间上的狭小而得名。《肖申克的救赎》在叙事空间、叙事聚焦和叙事语言上的选择,都成功地将空泛的“人性”主题缩小到有限可控的范围内,把不可捉摸的善恶具象至真实可感,让本来只一方天地的监狱成了一座包罗万象的微缩社会。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在对农民和乡土的叙事中,显现出由“家族”叙事向“村史”叙事演变的趋势,产生了类似于村史或准村史类的丈本。村史文学的发生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从80年代初的个体历史的叙事,到寻根文学的虚化个体历史叙事,到80年代中期的后寻根小说热衷于乡村的“前”家族历史,再到90年代初《白鹿原》等的家族史叙事,最后演变到90年代未、21世纪初的村史叙事。村史叙事及其文本诞生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也意味着民间话语与民间文化的强烈的生存意识。  相似文献   

15.
叙事学的"叙事"包括叙述方式和实际所讲述的东西两个基本范畴.贺州客家围屋用空间结构手段来立体地记录和理解贺州客家人的文化,围屋作为一种视觉表达方式实质上是贺州客家人在自然与人文、怀旧与崇新、传承与变迁等多层面上进行的一种文学叙述,围屋不仅成为贺州客家人的自我意识表征,而且还成为了贺州客家族群历史的记忆,是贺州客家人对自身文化进行表达和表述的一种社会叙事"文本",同时也为叙事学提供了一种族群历史记忆的叙事范式.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小说“意象化”客观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在西方现代小说家笔下只是诸多叙事技巧中的一种,不一定成为小说中的主要叙事方式,但在张爱玲手中意象则成为最重要的叙事方式。张爱玲的“意象化”客观叙事是一种既能继承中外文学传统,又能满足现代读者阅读习惯的叙事方式。从叙事角度考察张爱玲小说意象兼顾了意象意义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从“意象化”客观叙事带来的形式美进行剖析,由此把握张爱玲小说的文体风格及其对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自“新写实小说”拉开生存叙事的序幕以来,八九十年代文坛兴起多元的生存叙事。生存叙事题材选择的日常化和生存主题表达的琐屑化,形成了多元的生存叙事结构:“生活流式叙事”、“枝桠式叙事”、“亲历性顺时序叙事”、“线形叙事”、“个人叙事”、“个人碎片化叙事”等结构。这些叙事结构的展开呈现出日常化、琐屑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文化的叙事程式总是深受为这种文化提供基础架构的技术力量的影响,在深度数字化的背景下,新闻叙事呈现出视觉化、游戏化、剧场化三种革新趋势。视觉化令新闻叙事更加趋向于提供体验和追求精确;游戏化激励用户参与新闻叙事并采取具体的行动;剧场化则期望通过将新闻传播仪式化的方式促使新闻重返公共性价值。数字时代新闻叙事的革新预示着一种新型的信息文明的形成,新闻将不再仅仅是对事实的再现,更是公共文化参与的动员者。从数字新闻叙事的革新趋势出发,我们得以重新组织新闻叙事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当代历史散文沿袭并开拓了散文的智性传统。在南帆等人的散文作品中,“历史”不仅意味着一种叙述策略、一种主题,同样意味着一种智性的向度,孕育着散文发展的某种新趋势。南帆在历史叙事、人文思考、人格塑造、现实关切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化散文所体现出的“冷峻”态度,转而从关系的层面来理解和表达智性,主要表现为历史与人物、抒情与审智、人格与命运等,实现了由文化智性向历史智性的跨越与突破,彰显出中国文化内部隐含的创新活力。南帆历史散文丰富了当代智性散文的版图,其有关历史话语与文学话语的理论阐述亦为当代历史散文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语境的外语教学经历了多次教学流派和方法的变革,仍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叙事化外语教学是新世纪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议论文向记叙文的转换和阅读材料的叙事化写作研究,证明叙事化教学使外语学习更加深刻,并有助于学习者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