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能力现状的基础上,选取2007年和2012年两个时间截面,运用产业区位商指数和产业动态集聚指数进行分析,并借鉴波士顿矩阵分析法得出河南的明星产业、金牛产业、问题产业、瘦狗产业和衰退产业,从而判定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2.
要素成本的上升使得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部分产业呈现转移趋势。赣江新区与雄安新区一道是中国最年轻的国家级新区,是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本文以广东、上海、江苏、浙江为样本,利用产业集聚指数测算其具有转移趋势的行业。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赣江新区的主要产业进行竞争力评价,明确赣江新区的产业承接重点,试图为新区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转移产业是否体现了产业的集聚效应?通过选取我国东、中、西部27个省(市、自治区)2000—2009年20个两位数制造业数据为样本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中西部地区"集聚式"承接了东部产业转移,总体上并未呈现行政干预过度问题,转移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显著地被产业集聚所解释;与非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相比,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更易形成自我强化的循环累积效应;研究揭示出配套基础设施和产业链的完善以及城镇化同步推进过程中,非农就业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对于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有效地承接产业国际转移,在分析黑龙江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指出黑龙江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黑龙江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以加快实现承接产业国际转移,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黑龙江省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处于产业转移的窗口时期,本文根据前期研究产业转移已有理论成果,对国家设立的六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从总体经济指标入手,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安徽皖江地区不仅总体优势明显并且与区域发展核心区重合,在六个产业承接地区中最有可能实现承接产业转移的目标,而其他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存在着各自的问题,产业承接效果还不明显。皖江地区由于靠近经济发展成熟长三角地区,技术和经济扩散效应使得皖江地区获得总体先发优势。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承接东部工业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重庆市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现状的基础上,首先根据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分析重庆市承接东部工业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接着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承接顺序;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重庆市承接东部工业产业转移的具体方案并分别对经典理论提出了质疑、理论替代与理论修正,实验方法在该领域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7.
赤峰如何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抓住当前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处理好承接产业转移与资源环境矛盾,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是当前赤峰经济发展中非常迫切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国内承接产业转移趋势入手,阐述了赤峰市承接转移转移所面临着机遇,深入分析了赤峰承接产业转移条件与制约因素,根据赤峰现有产业基础和特点,探讨了赤峰不同行业选择不同的承接产业转移模式,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及重点产业。最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现今四次国际产业转移入手,深刻分析了欠发达地区成功实现产业转移必须具备的充分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对苏北地区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各种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产业转移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手段之一,推动了河南省经济快速发展,有条理、有选择地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是实现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研究分析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承接产业转移现状之上,结合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承接产业转移相结合的有利因素以及不利因素,提出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承接产业转移相结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产业转移、产业梯度转移的基础理论出发,探讨了江西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承接产业转移选择标准、过度优惠政策和承接主体错位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包括: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正确处理承接产业转移与建立江西自身产业体系的关系,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的选择标准,合理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保证企业承接产业转移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1.
陕西软件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承接能力是吸引产业转移的重要基础.本文以陕西省软件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选取全国18个省的19个指标,对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为:软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可归结为产业竞争优势和投资环境因子、产业规模与增长因子、政府因子、效益因子和市场因子五方面的驱动力.陕西软件产业在因子1和因子5上得分较高,而在因子2上得分较低,综合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较强.在此基础上,从招商引资、本地企业培育、软硬件环境完善三个方面提出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为皖江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对于池州来说,创连条件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无疑是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方略之一.如何做到科学有效地承接,则是池州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对当前产业转移的特点,池州在皖江城市带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中的优势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池州在皖江城市带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中的对策,借此推动池州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覃成林  陈晨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3):208-211,215
产业转移工业园是在转入地适宜区位上专门为承接转移产业、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集聚发展而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具有促进以转移产业为主体的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空间组织功能。产业转移工业园在产业发展上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同时注重培育主导产业。根据建设主体和建设方式,产业转移工业园形成了转入地与转出地政府共同建设模式、转入地政府主导建设模式、转出地政府主导建设模式、转出地与转入地政府合作+企业建设模式、转入地政府+企业建设模式、转出地政府+企业建设模式,以及其它建设模式等7种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在促进中部崛起与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河南省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态势的调查,分析了河南省承接转移过程中的行业选择与人力资源关系,并结合河南省实际,提出促进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介绍国外几种主要关于产业接续的理论,并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重点阐述了这些理论对内蒙古的启示。文章指出,内蒙古应积极参与产业承接,保持与东西部良性互动,坚持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相结合的产业承接,坚持产业创新,构筑产业梯度,打造"新的增长极",以及要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西方产业接续理论是对西方国家产业转移与接续实践的总结,这些理论必将对内蒙古产业承接、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及中国应对之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产业结构大调整过程中,国际产业转移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从近几年发展看,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产业转移也正在逐步深入,同时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和趋势.基于产业转移理论,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指出了中国在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产业转移是一种市场行为,但离不开政府的调控政策引导.分析了武汉承接产业转移的意义、时机、优势和约束因素,进一步给出武汉承接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必行性结论.  相似文献   

18.
产业转移是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本文在分析传统产业承接不足的基础上,基于产业承接模式尤其是产业链和集群转入承接模式分析,鉴于江西省作为中部地区绿色崛起重点省份与我国重要生态屏障的双重特点,讨论产业承接中的绿色发展政策,以指导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有序承接和科学承接,实现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产业转移的涵义及特点入手,分析苏南苏北产业转移的现状及苏北地区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提出苏北地区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11省份2000—2011年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目前主要是承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除石油加工炼焦和食品制造行业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体现了一定的绩效外,其他行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绩效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