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郁郁葱葱的森林、蔚蓝深邃的海洋、金黄无际的沙漠……大自然用五彩缤纷的色彩为人类绘出了绚烂瑰丽的生活画卷.人们在感慨于大自然神奇的同时,也存探索自然、改造自然,更在效法自然.许多科学家就一直致力于在方兴未艾的仿生学领域通过模拟自然来解决人类社会的问题.他们发现大自然的进化过程始终伴随着自然界整体色调和个体颜色的变化,因此"改变颜色"也是人类从自然中获取灵感,进行发明创新,改变自身生活面貌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杨娜 《科技通报》2013,29(2):218-220
由于地球环境的破坏,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进一步改善人类的生活和生存空间,成为关注的焦点.生态建筑符合人类对地球环境保护的要求.因此,尽可能利用建筑所处的环境特色与相关自然因素,使之符合人类居住,同时又尽可能不破坏所处环境因素循环,并尽可能确保当地生态系统健全运转.建筑设计师开始注重如何在建筑工程中实现生态化的研究,本文从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等方面对该研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正从黄昏犬到海德尼上犬,从恐狼到灰狼,再到现在人类身边的各种"汪星人",整个犬科动物家族走过了近4000万年的演化历程,成为与猫科动物一样的活跃在自然和人类社会中的可爱生灵。黄昏犬黄昏犬生活在始新世晚期到渐新世晚期的北美,是目前已知生活年代最早的犬科动物。黄昏犬体长40厘米,身材纤细,体型和獴差不多,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和相对短粗的四肢,嘴巴略短于现代的狗。  相似文献   

4.
传说中亚当和夏娃孕育了人类。但实际上现代人类并不是由我们的共同男性祖先和女性祖先一起孕育的,"亚当"与"夏娃"可能大致生活年代相同,但并未生活在一起。人类男女祖先"年龄"的秘密隐藏在Y染色体与线粒体中。Y染色体只从父传子,而线粒体只从母传女。通过这两种遗传物质向前追溯,可以发现  相似文献   

5.
1月12日,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预告,2015年6月30日(格林尼治时间)实施一个正闰秒,全世界的钟表都需要拨慢一秒钟。闰秒并不罕见,从1972年至今,已经进行了25次闰秒的调整。闰秒的出现是因为地球自转变慢,日子越变越长,"世界时"与"原子时"出现了"钟差",需要调整统一,不然大约几千年以后,人类的使用时间将与自然时间出现近1小时的"时差"。一秒有多长,取决于一天  相似文献   

6.
正从嘤嘤飞舞的昆虫,到咆哮山河的百兽,从展翅翱翔的飞鸟,到深海游弋的鱼群,自然的多姿多彩,让生命蓬勃张扬,也让整个世界充满了灵气。进化的鬼斧神工,让人类可以从动物们身上学到很多神奇的本领。研究各类动物的身体构造与独家秘笈,我们也会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掌握各类独门暗器,促进科技进步,改善大众生活。而从动物身上获取独门暗器的法宝就是"仿生技术"。什么是"仿生技术"?原来这是一门将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0,(17)
庄子的"齐物论"提出"吾丧我"的主张,对于破除"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价值观很有启发意义。"齐物论"中的优秀思想精粹蕴含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亦可提供有效借鉴。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值得我们不断对此进行推行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升级,人民群众的认知和生产生活产生了质的飞跃,并促使落后的服务型经济向现代社会的体验型经济转变。而"互联网+"时代下的科学传播也在由比较狭隘的线性式向立体全方位的裂变式转变,社会公众不仅是受播着也是传播者。人类自始至终都在探索和发现自然,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突破及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馆作为科普的一种形式在我们现代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就此,本文对"互联网+科技馆"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9.
<正>地球上曾经生活着各种我们没有见过的庞然大物,从猛犸象到巨型海狸,从剑齿动物到有角陆龟。在过去的200万年间,随着人类数量的激增,很多巨型动物都完全灭绝,或者被较小的群居动物所取代。有关究竟什么导致大灭绝的发生的争论存在了几十年,一方面科学家认为自然气候变化导致了生物的灭亡,而另一方面具有肉食性饮食习惯的人类似乎是"毁灭"世界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0.
我的名字叫"电"。早在2 500多年前,我就在古希腊被人发现。从这以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对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不断地研究我。自18世纪西方世界的工业革命后,人类对我的应用日益广泛。我的用处很多,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家庭生活需要我,工业生产需要我,农业灌溉需要我,亮化城市需要我……有了我,人类的  相似文献   

11.
技术化生存的"自然"迷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使人类逐渐地远离自然状态,从而使人类的生存从"自然"地生存走向"技术化生存".技术,从其本质上讲,是作为自然的对立概念而出现的.当技术的风险,特别是技术进程无逻辑的风险展现时,人们为了各种目的开始诉诸"自然",用"自然"来对抗"技术".然而,"自然"是一个充满了模糊性和矛盾的概念,"自然"就是"变化".从人类生存的历史看,新石器时代人类脱离四处寻找食物的生存方式,开始从事农业或者畜牧业,发展出全新的工具和技术来维持生活,并建立社会.而工业革命则引起了"机械文化"的产生,人类的生活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至今仍在持续着.人以技术为中介获得自己的生存,这与其他动物只基本本能地适应以求生存的生存方式形成了本质的区别,技术已成为人类生活世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政产学研"合作主要强调人类行动者及其组织的作用。在行动者网络理论模式下,对"用户"行动者的发现和对非人行动者的重视,使得"政产学研"合作被拓展为"政产学研用物"合作。因为缺失农民行动者的参与和缺乏育种材料,超级稻品种"G"的技术研发行动者网络被证明是一个不成功的案例。研究揭示,组建行动者网络要尽可能发现行动者,重视非人行动者的作用,同时要考虑行动者的主张和需求。  相似文献   

13.
<正>植物之间的关系,也像人类社会一样丰富多彩,植物们也有着"喜好憎恶"与"爱恨情仇"。非洲利戈岛上有一种"夫妻树"。这种树每两棵长在一起,高约35米,一年四季开花,红紫相映,分外耀眼。开红花  相似文献   

14.
徐风 《百科知识》2010,(23):24-25
人是自然的产物,但人类的发展却是在毁灭自然中进行的。地球诞生大约46亿年,地球生命发生大约35亿年,人类的出现不过300万年历史,人类有文字记载的文明不过6000年。在300年以前的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人类与自然基本上能够和谐相处,但在工业革命以来的300年,  相似文献   

15.
人类远古时候的近亲和大猩猩一样喜欢雌性。研究人员说,人类远古时候的一个近亲可能拥有和现在的大猩猩一样的爱情生活——一个雄性会控制一群雌性。对"傍人粗壮种"的35个化石标本进行研究后发现,这种生活在150万~200万年前的人亚科原人  相似文献   

16.
2000多年前的中国的老子与生于300多年前法国的卢梭是两个分属东西方两种文化的不同的历史阶段的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学术思想却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有对现实和文化的双重颠覆表现出的超越,都有对人类精神理想的家园的描绘。二者同中又有异,卢梭把精神生活建立在不论文化程度如何人人所共有的感性上。老子更多的是师法自然。  相似文献   

17.
<正>尽管没有高科技的帮助,人类老祖凭着独特的认路妙招,照样可以行万里路而不迷路。1.3万年前的"画石"之谜1994年,西班牙的一个考古小组在西班牙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洞穴内,发现了一小块非常奇特的砂岩。这块岩石大约有10多厘米长,表面平滑光亮,整体呈现不规则四方形,石头背面比较平坦,正面凸起,上面有许多复杂的线条和一些动物轮廓图案。猛然看上去,它像是一块"画石"。经过科学检验,画面的图案已经有13660万年的历史了,但画面所表现的究竟是什么,史前人类拿它来做什么用,一直没人能懂。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文化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话题,特别是在"天人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是"天人合一"思想,西方文化主流是征服自然和"天人二分"的思维方式。"天人关系"理论的阐述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青海科技》2012,(Z1):51
有关专家曾预言:全球将步入"低碳"时代,随着"低碳"生活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它将对企业的发展和民众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于2010年4月正式成立,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世界一流,造福人类"的奋斗目标,以振兴民族汽车产业为己任,主动承担引领汽车走向绿色之路的角色和责任,促进人、车、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活是什么?有人说是"活着";有人说是"一种生活的方式";百度上说"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陶行知说"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