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以排球比赛的一攻为切入点,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1年第11届女排世界杯中国队与世界强队比赛的一攻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在面对世界强队的高质量发球时,其总体的接发球效果好于对手;二传传球的隐蔽性不及世界强队,分配球战术中,后排攻战术的分配球比例少于欧美强队,在接发球到位的情况下,快攻战术球的分配率高于世界强队;一攻进攻中,快攻是中国女排主要的得分方式,但得分效果差于交手的美国队与巴西队,而在前排强攻和后排攻方面,中国女排表现出前排强攻不强、后排进攻乏力的弱点。  相似文献   

2.
一、四人接发球的由来和作用在五人接发球插上组织进攻的实战中发现几个问题:第一,后排插上队员的移动距离长,特别是从5号位插上,一传质量稍差时,不易接应组成有效的进攻战术配合。尤其一传垫到4号位时,插上队员常常来不及接应。第二,在3号位准备打平快球的队员,接发球时,离网远不便上快球;离网近又不便接发球。常常影响3号位平快球的组成率,因而也降低了战术的质量。第三,某些队员有在3号位打平快球的专长,或在2、4号位进攻的特点。但接发球进攻时往往换不到能发挥特长的进攻位置上去,要在第一次进攻之后才能换过去,特别是善扣4号位的主攻手在2号位时更难换位。因此,在实践中出现了四人接发球的方法,比较有效地解决上述几个问题。四人接发球的几种基本站位图: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得前四名的球队与中国队的四场比赛进攻情况的分类统计,运用录象统计、数据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各队在强攻、快攻、后排攻的进攻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各队的进攻战术体系作相应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是以快变战术为主,结合高度的扣球进攻打法:一攻进攻效果好于防反,各种扣球得分率均低于对手,主攻手失误少但攻击力差;后排进攻质和量都比较低.建议中国女排队员在保持全面、快速、多变的特点下,努力提高攻手的跑动、击球的力量和变化,提高个人扣球突破能力.  相似文献   

4.
排球战术是指队员在比赛中所采取的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个人和集体配合行动。全面、准确、熟练和实用的技术是组织战术的基础,而合理地运用战术又能更加充分地发挥技术的威力。排球战术可分为个人战术和集体战术两大类。集体战术又进一步分为接发球及其进攻(简称一攻)、接扣球及其进攻(防反)、接拉回球及其进攻(保攻)、接传、垫球及其进攻(推攻)四个战术系统(如图1所示)。1.阵容配备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每一个队员的特长和作用,必须对场上人员进行合理的搭配布里。为此,在组织阵容时,应该考虑根据队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中、美、巴、土四国女排发球和接球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四国"女排发球技术运用的主要特征:中国女排的发球与美国队、土耳其队和巴西队存在着较大差距,反映出中国队无论是发球的攻击性,还是稳定性均有待提高。美国队发球的攻击性和稳定性掌控较好,土耳其队和巴西队发球的攻击性强,但稳定性逊于美国队。中国女排的接发球到位率最低,失误率最高,暴露出中国队接发球进攻系统的脆弱。土耳其队接发球的到位率最高,失误率低;巴西队到位率略低于美国队,失误率稍高于美国队。  相似文献   

6.
第十六届世界男排锦标赛中国队一攻效果与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男排及其对手的一攻入手,分析比较本次比赛中中国队与对手一攻的特点与效果,结果发现:中国队一攻以战术攻为主导,而对手则战术攻、强攻两种进攻方式较为均衡;中国队一攻扣球成功率较低,尤其强攻差距较大;中国队一攻战术攻博而不精,进攻形式较多,但成功率一般。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乒乓球男队4名优秀队员近年来国际国内大赛录像分析,对其在比赛中接发球轮的技术组合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中国男队4名主力队员存在接发球战术主动失误较多,接发球过"凶"的现象;连续攻战术中正手单面连续攻使用效果较其他方式更好;反手连续攻的技术组合得分率较低;一般相持和强相持战术的得分率较高,被动相持的得分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男篮小前锋进攻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篮球技术、战术全面提升,篮球比赛中对各位置球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以第15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队、意大利队、美国队、希腊队小前锋的基本情况和进攻能力指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方法,分析小前锋的基本情况和身体形态及进攻能力,找出中国队与世界强队小前锋的差距,以期为我国小前锋队员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辛骥  赵凯 《辽宁体育科技》2011,33(3):75-77,87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8年奥运会中国女子沙滩排球队和冠军队进攻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从攻防情况来看,中国队与美国队进攻次数差距不大,但进攻直接得分却比美国队低了近17个百分点;在进攻的扣球技术方面,中国队在网前大力扣球技术上运用率较高,而美国队则依靠网前轻扣球得分较多;在进攻的吊球技术方面,中国队吊球共得17分,占总得分的12.29%,对手吊球共得42分,占总得分的14.73%。这反映了中国队随机应变能力的不足,对场上的攻防局势看得不够清楚;在比赛中不能很好地运用重扣、吊球、轻拍球技术,而是一味的靠重扣得分。  相似文献   

10.
对2006年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队九场比赛录像进行统计,获得一攻进攻的相关数据,分析中国队一次攻进攻特征与效果,并以巴西队为参考。结果显示:中国队快变战术组成率较高,但成功率却较第九届世界杯女排赛有所下降,一攻战术体系遭到破坏,一攻组成率和成功率均低于巴西队,一攻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男子篮球进攻技战术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献资料与分析比较等方法对中国男篮进攻技战术特征进行分析,并与欧美强队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中国男篮进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找出两之间的差距,为我国男篮的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美女子足球队攻防技战术打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友好运动会等中、美女子足球比赛中进攻防守技战术打法的统计、对比和研究,分析了美国女子足球的优势和特点及中国女子足球存在的差距。在完成的有效进攻配合上,中国女子足球队次数少,且限于左边路地区,美国队则“全面开花”。在中场抢截上,美国女队也较中国女队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201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巴之战是2008年以来,中国女排第13次落败于巴西队,为什么总是遇巴而败,为什么一传到位率在举国体制下的中国仍旧成为战败的主要问题;为什么面对欧美高大进攻队员仍旧势单力薄,单人拦网率居高不下;为什么丰富全面的战术预案下,调整球永远是公诸于众的四号位强攻,通过比赛录像的分析统计,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等方法,探秘中、巴怪圈,欲透过表象探析问题的本质,从根本上寻求切实有效的方式方法。作者认为,不论是差距的寻找,还是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从事物的根本性质进行分析,需要对主体内因进行剖析。排球运动的项目属性及根本特征才是决定战术打法、训练理念及比赛宗旨的根本,而主体的培养体制、训练环境,以及认知理念才是比赛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男篮技战术风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世界性篮球比赛中与欧美篮球强队的比较,分析研究中国篮球“快、灵、准”技战术风格的表现。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比较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研究结果与结论:中国男篮现阶段在快攻反击、防守移动、远距离投篮等方面与欧美相比存在不足,已无优势可言,比赛成绩出现滑坡,传统技战术风格正在逐步丧失,中国篮球运动的风格特点正面临着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15.
以中超联赛2014-2017赛季的技战术指标采集大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构建球队比赛表现分析模型,找出决定中超球队实力的关键性技战术要素,探讨技战术指标不同的序列组合与赛季成绩的相关关系,深度分析中超球队技战术表现的发展变化规律,为球队实力评价、比赛结果预测和技战术水平改善提供量化支持。结果显示:(1)中超球队比赛表现分析模型包含组织能力、传中能力、前场任意球、进攻效率、防守效率、把握机会能力、控球、转移、界外球、犯规、抢截球等维度;(2)局部加权线性回归的拟合程度好,模型的适用性广;(3)中超球队技战术水平整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无论优势球队还是降级球队,传中能力、把握得分机会和转移等核心竞争能力不同程度下滑;上游球队间的技战术水平差距缩小;犯规战术对下游球队适度有效。  相似文献   

16.
以中超联赛2014-2017赛季的技战术指标采集大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构建球队比赛表现分析模型,找出决定中超球队实力的关键性技战术要素,探讨技战术指标不同的序列组合与赛季成绩的相关关系,深度分析中超球队技战术表现的发展变化规律,为球队实力评价、比赛结果预测和技战术水平改善提供量化支持。结果显示:(1)中超球队比赛表现分析模型包含组织能力、传中能力、前场任意球、进攻效率、防守效率、把握机会能力、控球、转移、界外球、犯规、抢截球等维度;(2)局部加权线性回归的拟合程度好,模型的适用性广;(3)中超球队技战术水平整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无论优势球队还是降级球队,传中能力、把握得分机会和转移等核心竞争能力不同程度下滑;上游球队间的技战术水平差距缩小;犯规战术对下游球队适度有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欧美篮球运动发展趋势的分析,揭示中国男子篮球在近些年国际赛事中竞赛成绩不理想的深层原因;提出中国男篮应坚持走自己"快、灵、准、全、逼防"的技战术风格,在最基础的选材、育人时就要注重球员必须具备"优质"体能,在技术和战术素养的培养中更要立足于谋求全队各位置的"平衡"发展,以形成全队"内外结合、多点进攻"的团队优势。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第四届U16女足亚少赛中国、日本、朝鲜球队共12场比赛进攻技战术运用进行分析,揭示三队在进攻技战术打法上的特点以及中国队与其他两支球队的同异性,结果表明:中国队在进攻中以长传冲吊为主;日本队由于身体对抗不占优势,所以主要进攻打法秉承日本成年女足的风格,是以控球加短传渗透为主;朝鲜队进攻时注重整体、边中结合,进攻时会把球直接传给前锋脚下,打法比较快速、简洁实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TOPSIS法、秩和比法等研究方法对2019男子篮球世界杯12强球队攻防能力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篮球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2支球队攻防等级可以分为5个等级,攻防等级为A级的有2支球队,分别是美国队和西班牙队,美国队攻防实力最强,攻防等级为B级的有3支球队,攻防等级为C级的有2支球队,攻防实力一般,攻防等级为D级的有3支球队,攻防实力较弱,俄罗斯是唯一1支攻防等级为E级的球队,攻防实力最弱,将TOPSIS法和RSR法相结合,对球队攻防能力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参考价值,可以在其他项目上做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以近3届世界篮球大赛中国男篮和其对手为研究对象,对双方的防守能力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找出中国男篮与对手在防守上的差距及成因。结果表明:抢断球和防突破与对手存在很大差距;盖帽和抢防守篮板球时内线队员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外线队员能力较弱。防守战术变化少,防快攻的次数多但质量低;半场人盯人和全场紧逼人盯人运用较少,成功率低,主要以“2—3”或“3—2”阵势的区域联防为主,且存在防区小、贴身紧逼不严密等问题。中国男篮防守能力较弱,只有改善体能,强化技术的实效性和对抗性,突出战术的多变性和针对性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