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振中 《物理教师》2004,25(7):3-43
新版高中物理第三册“全反射”一节提到:“全反射现象是自然界里常见的现象.例如,水中或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就是因为光线从水或玻璃射向气泡时,一部分光在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的缘故.”不再提:“露水珠或喷泉的水珠,在阳光照耀下,格外明亮,也是因为射进水珠的光在水珠内发生全反射.”笔者认为,这是因为“水珠格外明亮”与全反射无关.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课本在讲到全反射时有这样一段叙述:“露水珠和喷泉的水珠,在阳光照射下格外明亮,也是因为射进水珠的光在水珠内发生全反射.”钻石的发光和水珠的明亮是同一原理所造成的结果,本文对钻石的发光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3.
高中物理必修课本第二册第189面“全反射现象是自然界里常见的现象.例如,水中或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就是由于一部分射到气泡界面上的光发生了全反射的缘故”.于是,有人将其联想到“露水球或喷泉水珠,在阳光照耀下显得特别明亮”.这一问题值得商榷.我...  相似文献   

4.
光在水珠表面的反射、水珠内的反射、折射起主要作用。根据光的电磁理论,水珠表面直接反射、经二次折射进入观察者眼中的光能占入射能量的绝大部分,所以,水珠晶莹透明,在阳光照耀下格外明亮。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也许都有这样的经历,正当我们欣赏在球形玻璃鱼缸内自由游动的金鱼时,却突然发现鱼不见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全反射导致鱼在鱼缸中“消失”。  相似文献   

6.
大家都知道,水是无色透明的.但是在光的“妆扮”下,水也可以呈现出五颜六色来.1.白色的水浪花、白云是白色的水的代表.为什么水会呈现出白色呢?原来浪花、自云都是由微小的水珠组成的,这些微小的水珠结构复杂而不规则,光线经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的三个有关全反射的实验 ,操作简单而且现象明显 .能够使教学取得满意的效果 ,又能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素质教育 .一、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观察全反射现象教材中提到 :水中或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 ,是因为光从水或玻璃中射向气泡时 ,在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的缘故 ,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这一实验来观察其现象 ,就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实验器材 大烧杯 ,试管 ,水 .实验过程及现象分析 实验时 ,在大烧杯图 1中装大半杯水 ,在试管中加少量水 ,将试管斜放入烧杯中 ,试管与水平面夹角最好为 45°角 (注意 :试管中的水面应低于烧…  相似文献   

8.
中秋赏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想起李白的这首诗,才发现不知不觉又到了中秋节。我独自一人坐在阳台上,双手托着下巴撑在8紊盖上,往天上看。啊,今天的月亮真是太好看了!皎洁的月光普照大地,天空显得格外明亮。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生活中,光的全反射现象及其原理已被广泛应用,如潜水镜、自行车尾灯、光纤通信等应用的都是全反射原理.在自然界中,光的全反射现象也很常见,如水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等.本文分析全反射现象的本质及其简单应用.  相似文献   

10.
原题:虹和霓是太阳光射入大气中的水珠时经折射、反射和色散产生的光学现象.虹是太阳光在水珠经过__次折射和__次全反射形成的,霓是太阳光在水珠中经过__次折射和__次全反射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关于全反射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各种书籍说法各异。归结起来有如下三种叙述:1.光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界面时,使光全部反射回到原媒质的现象,叫做全反射。产生全反射的条件是,光必须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并且入射角≥临界角。2.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线就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回玻璃中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折射角变成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当光线从光密媒质射到两种媒  相似文献   

12.
大家知道,一束单色平行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棱镜,光线通过棱镜后,将向底面偏折,出射的光束仍是平行光。高中《物理》(乙种本)在“棱镜”这节教材后有一个“黑盒子”习题,要求在图1的方框内填画一个棱镜(非全反射棱镜)。但仔细观察该图可以看出,出射光束的宽度小于入射光束的宽度。那么,这样画是否确有道理,什么条件下会出现此种情况呢?下面就以光线在棱镜主截面内的折射为例,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如图2所示,折射率为n的玻璃棱镜,放置在真空(或空气)中,一束单色平行光入射在折射面AB上时,入射角为  相似文献   

13.
不敲打玻璃     
0~3岁1.妈妈买回来一个玻璃笔筒,宝宝从来没见过。2.宝宝拿小棒用力敲打笔筒,一下、两下……玻璃笔筒裂了。4.“玻璃的东西能用力敲打吗?”“不能。”3.“妈妈,对不起,我不知道它这么不结实。”5.宝宝小心翼翼地拿着妈妈新买的玻璃笔筒,宝宝小心翼翼地端着玻璃杯……不敲打玻璃@顾红英 @汪芳  相似文献   

14.
栀子花开     
我家阳台上的那盆栀子花开了,洁白如玉的花瓣儿,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精神,格外秀丽。我凝视着那洁白如玉的花朵,一张稚气、可爱的小女孩的脸庞便浮现在我眼前,仿佛在对我说:老师,我送给你的花好看吗?你还记得我吗? 我怎么会忘记她呢?她叫黄甜,是一个孤儿。在  相似文献   

15.
秋雨过后,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屋檐上滴下小水珠,打在地面上“滴答滴答”,落在叶子上“沙沙沙沙”,敲在石头上“叮咚叮咚”,这富有节奏的声音似乎正呼唤着秋天。雨后的天空格外纯净湛蓝,太阳照在水亮亮的凉亭顶上,金光闪闪,透出一派古朴的样子。  相似文献   

16.
男人工作很晚才回家,因为累所以显得烦躁不安。但他发现5岁的儿子正在家门口等着他。“爸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男孩同。“当然可以。什么问题?”男人回答道。“爸爸,你的一小时值多少钱?”“这不关你的事.你怎么问这么无聊的问题?”男人非常生气。“我只想知道。请你告诉我好吗?你的一小时到底值多少钱?”  相似文献   

17.
“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如幽幽轻风,依然萦绕在耳边。没想到,真的没想到,如此匆匆,“失去”等于一瞬间吗?为什么比光还快的失去竟然闪现在我们的身边?  相似文献   

18.
秦良成 《广西教育》2004,(7B):58-58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理念,不在于问学生“你懂了吗?”而是问学牛“你学会了吗?”因此,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是每一个老师所面临的课题?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生学会学习、喜欢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的投入、积极的思考,我认为是一条比较好的途径。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呢?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相似文献   

19.
你了解什么叫“光的折射”吗?你能直接读出“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吗?在初中课本《光的折射》这一课中,由于对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或“从水中进入空气”的折射规律描述较困难,也没有直观的教具,因此表述的难度较大,涉及到的内容也多。就拿全国统编物理教材来说,当时就采用了长方形的“全反射”演示器,但它的入射点都是不固定的,也没有法线作为背景衬托。在现用的上教版《物理》教材中第60页,图4-3所示的实验装置,应该说是个比较理想的教具,但也缺少可读刻度。在即将普及的二期教改的《物理》教材中也仅用了定性的图示方法来表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及“从水  相似文献   

20.
宁凡 《课外生活》2020,(7):40-41
亲爱的同学们,你见过荷叶上那晶莹剔透、灵动可爱的水珠吗?你喜欢玩缤纷多彩的泡泡吗?荷叶上的水珠和多彩的泡泡你可能都不陌生,那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没错,它们都是圆球形。你可能会说:“圆球形怎么了?圆球形的东西多着呢!”别急,不瞒大家说,在这司空见惯的事物背后可蕴藏着神奇的科学奥秘呢!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那就快跟着合肥市科技馆的科普老师一起来探究水的表面张力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