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特征“,情”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重要纽带。因此,把握诗歌的抒情方式是欣赏诗歌的一个重要途径。一、直接抒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如《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坦荡、真率,震撼人心。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  相似文献   

2.
徐慧 《学语文》2014,(2):40-40
正杜甫晚年的诗歌常令我们心旌摇曳,诗人到底是用什么如此拨动读者的心弦呢?我想除了社会因素,更重要的是来自诗中所流露出来的生命意识。一、不屈的生命意识古往今来,有不少登高的诗歌,例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抒发了诗人身世之感、怀才不遇之苦闷。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抒发了对家乡亲  相似文献   

3.
十九、悲慨题解悲壮慷慨之美,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有着深远的传统。大家辈出、名篇无可以数计。或则长歌当哭、或则短章激越,一样地发人振奋。比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即使并不熟谂  相似文献   

4.
陈瑶 《文学教育(上)》2008,(18):109-109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这首传诵千古的名篇让古往今来多少怀才不遇的人士嗟叹不已,与之产生共鸣。这首诗有何独特之处呢?  相似文献   

5.
郑春霞 《家庭教育》2013,(12):44-44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相似文献   

6.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相似文献   

7.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这首传诵千古的名篇让古往今来多少怀才不遇的人士嗟叹不已,与之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8.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相似文献   

9.
“悠悠”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而且也是极美的一个诗歌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长河中,诸如“斜晖脉脉水悠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等名句俯拾即是。许多古典诗歌作品正是因为“悠悠”的恰当使用而使得全诗形象鲜明,气韵生动,声情并茂,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典范作品。  相似文献   

10.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初唐,是封建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大唐王朝的开始,也是中国古典诗歌黄金王朝的序幕。当前台的帷幕刚刚拉开,闪亮登场的便是被美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稍后便是韩愈在  相似文献   

11.
艾青的诗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塑造了一个承受多重苦难、忧国忧民、悲哀而又满怀希望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并通过这个抒情形象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来表达诗人对中国这片土地的深刻忧思与浓厚感情。  相似文献   

12.
四、关于四维“时空”近日与友人谈几何,不禁联想到初唐诗人陈子昂的名句《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般的语文解释说: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大自然有阴晴凉热,人有兴衰,月有圆缺。唐代诗人陈子昂少怀大志,却生不逢时,面对武则天的暴政,报国不成,竟沦为阶下囚。一天,他登上幽州台,放眼历史长河,瞩目江山:古之燕昭王、乐毅般的明君贤臣,已不复见,后之来者安在?他感慨万千,挥笔抒怀,给后人留下了落地有声的不朽诗章: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寄尘世上,失落得如此浩大而雄浑,真是非此君莫属。“天地”固然“悠悠”,推他“怆然”而“涕下”如注。失落得如此大义凛然,确是亘古罕见的。在当今的社会里,失落感人皆有之,但有…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种不需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抒发情感的方式。如屈原的《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就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生活艰难的忧虑与同情。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相似文献   

15.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这是唐朝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王运熙语)。陈子昂具有  相似文献   

16.
普希金死亡意识专题研究在国内外尚属一个新课题。普希金是一个具有强烈死亡意识的诗人,这与他的死亡体验密不可分,他是在深刻的死亡震颤下走上自由自觉的诗歌道路的。其深刻背景有三:一、“双希”死亡模式,二、普希金的生活体验,三、普希全学接受中的死亡化。  相似文献   

17.
从“挤不出眼泪”说起何联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怀古》,曾令历代多少怀才不遇之士慨然共鸣啊!近日读过许淇的散文《聪明与糊涂》后,我却忽然发出一些感想来。许先生在文中说:我以前叹服诗人陈子昂...  相似文献   

18.
夏辉强 《阅读与鉴赏》2007,(6):56-56,53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五言,两句骚体,如此直截了当地喊了出来,却成为千古绝唱,奥妙何在?  相似文献   

19.
翟亮 《生活教育》2014,(21):72-73
本文从当代高中生诗歌解读乏力的归因探究入手,分析了"高远"出境、"静独"生情在诗歌抒情阐发中的独特价值。在诗歌创作的内在肌理中,探究了"高远"出境与"静独"生情相互依存关系,进而发掘诗歌抒情中的"客居意蕴"与"高、远、静、独"内在生成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0.
强仁 《中学生电脑》2009,(9):48-49,50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愤怒青年.简称愤青.原本是鲁迅先生发明的词儿.用来形容对社会现实心怀不满的愣头青。愤青本来是一支健康向上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功莫大焉。所以说“江山代有愤青出,各领风骚数十年”嘛。可惜的是.后来人们把在网上到处拍板砖的也归人了愤青一途.甚至还整出了一个“粪青”的诨号,实在有失忠厚之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