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讨论吧的话题是:要不要关注与教学目标不一致的意外生成?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碰到过许许多多的"意外",这些"意外"要不要关注呢?怎样来处理这些意外生成比较合适呢?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意外"对学生的发展有没有价值;其次,如果有价值,以学生的知识储备,在老师的教学支持下学生能否解决。要在课堂上立即作出这样的决断,对老师的课堂随机应变能力要求很高。本期这组讨论文章,作者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给出了遭遇课堂"意外"的不同应变策略,期望读过之后,会对您处理课堂"意外"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但是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的课堂行为具有不确定性,课堂不可避免地会有意外生成,偏离原先预设的轨道,生成性课堂的有效构建要体现在教案外的教师的智慧,才会让课堂流光溢彩。  相似文献   

3.
传统教学认为,上课就是执行教案所"预设"程序的过程,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而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追求;传统课堂把处理突然"生成"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而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彰显学生课堂生命活力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呢?本文就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4.
宋士国 《考试周刊》2011,(76):166-167
思品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互动、情感融合"的动态发展过程,会出现许多意外和惊喜。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如果灵活处理这些课堂"生成",突破"预设",就能使学生在参与和感受的过程中,内化知识、形成品德,打破传统品德教学的说教、被动接受的模式,使品德教学变得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5.
陈志芬 《文教资料》2011,(5):173-175
面对《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师不能因为生疏而忽视,也不能因为害怕尴尬而忙于掩盖,而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灵活的教学启迪学生的智慧;转变教学理念,用爱倾听学生的声音,让瞬间出现的意外资源变成丰富精彩的"课堂生成"。  相似文献   

6.
在课堂教学中总是会出现一些与教师教学设计有出入的地方,这些"意外"的生成是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师引导的即时反馈,有的可以促进教学,有的则会延缓课堂的进程,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有偏差的,如何处理这些课堂生成资源,需要教师运用较高的教学智慧,充分地利用好这些资源,使课堂教学更高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当教学出现"意外"时,我们就应该对教学行为适时进行调整,给"生成"腾出空间,使课堂"生成"的非预设性问题得以利用和优化。这样我们才能机智地驾驭课堂,点燃课堂教学的亮点,让"预设"与"生成"交相辉映,呈现出别样的精彩。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背景下的精彩课堂是预设与生成共舞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能做到课前有意设"套",课中善解"生"意,智慧处理"意外",那么,生成就会随心所愿,课堂精彩自然在随"意"间看似无心中浑然形成。  相似文献   

9.
蔡海军 《新课程研究》2009,(6):49-50,58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这就使得科学课堂的生成资源层出不穷。科学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在课堂探究活动中生成的有利资源(包括即时兴趣、认知困难、意外问题等课堂生成资源),并做到"切时"、"切机"和"切实"地指导他们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10.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动态生成"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生成性问题教学是指在生成性思维的指导之下的一种教学思想。坚持生物课堂上生成性问题处理的原则,采取有效方法应对生成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一节等腰三角形习题课教学中所遇到的意外,引发了课堂上精彩的"动态生成"于"精心预设"之外,并由此产生更深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邹学萍 《考试周刊》2011,(51):160-161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判断,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信息技术课堂开放性很强,学生思维旁逸斜出是常见现象,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超越预设轨迹的“意外”发生。对于这些“意外”我们不能排斥它,而应该关注、思考、捕捉这些“意外”,并进行巧妙引导,让这些“意外”转化成宝贵的教学资源,有效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在“意外”中收获“意外”。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不妨这样做。  相似文献   

13.
朱翠芹 《考试周刊》2011,(80):184-184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没有激情的行程。"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等都不相同,这就使得物理课堂上随时都可能发生一些"意外"。面对这些"节外生枝"、"灵光一闪"的"意外",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而应该用智慧捕捉这些"意外",重新调整教学结构,并有效利用这些非预设性生成资源,使师生情感交  相似文献   

14.
杨昀 《成才之路》2014,(8):57-57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备课时就确定的,但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在学生方面会出现游移原来确定的教学目标的现象,也就是说发生了“意外”。出现这种“意外”现象怎么办呢?一些年轻老师开始时会惊慌失措,继而会想方设法把他们“拉”回来,把学生再引入事先设计好的轨道。有经验的老师却不会这样做,他们会尽可能地充分地利用这“意外”--课堂生成资源。其实他们在教案编写时就已经作了充分的准备,教学内容一旦发生了“意外”,他们就会把这些“意外”当成课堂生成资源,因势利导,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能否处理好课堂生成资料,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师在课堂上若能巧妙地驾驭好一些“意外”的生成,适时地引导学生发展,引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使地理课堂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5.
"生成"是新课程背景下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突出教学的个性化,追求学生生命的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预设教学内容,有效捕捉教学意外,质疑探究课堂问题,引导学生个性化、多元解读文本,从而促进课堂生成,利用课堂生成,不断演绎课堂的精彩,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灵动,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高金花 《数学教学》2014,(11):27-29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也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教师有备而来,顺势而导,才能有课堂精彩的"生成".但课堂精彩的生成首先源于教师"开放的预设".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情的变化及时地调整教学预设,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意外"等素材作为课程资源引入课堂教学,发挥教学机智,注重课堂生成,方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中专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生成,巧用数学意外,让学生从生成的想法中理解数学的真谛。教师要充分利用动态生成,尊重学生的创造性,还要通过课堂生成更好地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9.
俞瑾 《教师》2011,(22):42-4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堂教学中,在师生相互合作、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境和"独到见解"。但不管是突发性的,还是诱发性的课堂生成资源,每个教师应随时关注课堂动态生成的这些惊喜,把生成的信息灵活运用,变为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开放式教学的过程是动态的,因时、因人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学生,充分考虑课堂的主要环节出现的意外情况,开放课堂氛围,搭建生成舞台;开放课堂生成,构建灵动课堂;开放教学预设,铸就生成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