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琴 《文教资料》2007,(24):145-147
耳疾逐渐加重,一次次爱情挫折,贝多芬经受着不幸命运的折磨。在与命运的抗争中,贝多芬创作了《热情奏鸣曲》、歌剧《费德里奥》、《命运交响曲》和《田园交响曲》等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不朽名作。  相似文献   

2.
信砚 《教育教学论坛》2012,(16):130-132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最为出色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音乐集中表现了贝多芬终生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本文以《命运交响曲》的研究入手,以音乐教育学、心理学、艺术教育、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理论为理论支持,以当代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借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研究目的。从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对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心态、勇于面对机遇和挑战等方面的影响,提出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提到贝多芬的交响曲,很多人或许跟我一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再熟悉不过的"命运主题"了。与《第五交响曲》(命运)相比,《第七交响曲》虽然没有广为人知的标题,但也是贝多芬最受欢迎的无标题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4.
永恒的瞬间     
什么样才算永恒? 永恒往往是一瞬间所绽放的美丽光华。 当耶稣背负十字架,步履艰难地走上山冈的时候;当女娲手捧五彩石,毫不犹豫地将它们投入火炉的时候;当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用天籁谱出《命运交响曲》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丢开课本的课在上《音乐巨人贝多芬》这节课时,教师首先放《命运交响曲》。在音乐的伴奏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然后,学生打开课本前的彩图看贝多芬像。接着,教师让学生分别从肖像中的耳、鼻、眼、嘴、下巴等找  相似文献   

6.
10月6日 晴 双耳失聪的情况下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出了不朽名曲《命运交响曲》,他,就是孤独而寂寞的贝多芬;十几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凝成了世界名著《战争与和平》,他,就是命运多舛的列夫托尔斯泰;置身于薄情寡义,  相似文献   

7.
当你听到贝多芬的《命运》时,你会为之震撼。它那强有力的音符在激昂,在激发你的神经,让你变得更有斗志;当你听到舒伯特的《第九交响曲》时,你的情感从昂奋到倾诉,再到活力充沛,最后到气势磅礴,这始终贯穿着一种奋发蹈厉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英雄交响曲》是标志贝多芬创作上完全成熟的一部里程碑式的 ,划时代的不朽名曲。这部交响曲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看都大大超出了维也纳古典交响曲的局限 ,它完全确立了贝多芬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时代特征。众所周知 ,这部交响曲的构思 ,完全是出于贝多芬作为一个共和主义者的意愿。当时 ,他真挚地崇拜拿破仑 ,把拿破仑看做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英雄 ,并拟定将这部交响曲题献给他。但是 ,就在这部交响曲刚刚脱稿之后贝多芬得知拿破仑于 180 4年 5月 18日接受了皇帝的称号。此时 ,贝多芬的心灵遭到了极大的伤害 ,他愤怒地撕掉了总谱题赠的那一…  相似文献   

9.
在贝多芬完成9部交响曲的创作之后,其他作曲家的交响创作出现了危机,勃拉姆斯在如此巨大的压迫感下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交响曲。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被后人喻为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历史上许多重要的音乐学者都认为勃拉姆斯创作的这部交响曲深受贝多芬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这部交响曲进行结构和音乐的分析,试图寻找其中贝多芬的影子,并且探索勃拉姆斯是如何挣脱巨人的束缚,开创出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音乐。  相似文献   

10.
贝多芬《第一交响曲》发表于他30岁那年,普遍认为这部交响曲与海顿、莫扎特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本文中,笔者试图从宏观与中观的层面来论述贝多芬分的《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浅探这部交响曲中的戏剧性体现。  相似文献   

11.
<正>一、多媒体教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优越性1.运用多种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八年级上册《珍爱生命》一节时,通过多媒体播放法轮功邪教分子引火自焚其亲人痛不欲生的画面,让学生感受生命对于自己和亲人的重要性。通过播放《失聪的音乐家贝多芬》片段,让学生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  相似文献   

12.
贝多芬的音乐占特殊地位的是他的交响曲,贝多芬的交响曲全面继承了德国音乐的优秀传统,吸取了法国大革命音乐的各种成果和富于英雄性的音调,凝聚了德、奥民族音乐的精华,因此,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曲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结构严谨、完整,手法简练、明快,发展紧凑、均衡,主题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雄伟气魄,代表着贝多芬的艺术风格。恩格斯曾经说过:“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听过。”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贝多芬的交响曲《英雄》,赞美了贝多芬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阐释了生命的真意。  相似文献   

14.
贝多芬作为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其重要性在音乐界自然不言而喻,《第六交响曲》也称《田园交响曲》,作为贝多芬首部自己添加标题的作品,打破一直以来所尊崇的英雄主义,回归田园自然风光,其独特的研究意义显而易见,本文立足于分析《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创作技法,力图从创作角度挖掘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
对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的解读,感受和领悟到复活的英雄式胜利。《英雄》表现了贝多芬深层的情感和丰富的戏剧化对比。这曲展示了从黑暗走向光明和走向胜利之路的整个历程,自第一乐章剧烈的战斗开始,便强有力的把听众引至凯旋的最后乐章。这是一部和声复杂、气势恢闳的交响曲,像是向不可抗拒的命运宣战。  相似文献   

16.
杜海芸 《成才之路》2011,(23):32-32
执教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中的"音乐巨人贝多芬"后,引起了我的沉思。对此,我有以下的感受。一、语文课堂应赏识学生,着力于能力培养欣赏音乐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一大难题,特别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给活动的顺利进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我想利用巨大的反差效应(遭受如此大的打击与挫折,却能创作如此震撼人心的惊世名作),强...  相似文献   

17.
《第一交响曲》是贝多芬一生中的第一部交响曲体裁的作品,其整体风格给人幽默通俗的第一感觉,而又略带一些舞蹈性,韵味上接近莫扎特、海顿时期的交响曲。通过对呈示部的分析就能感受作者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8.
张熠 《文教资料》2007,(12):121-123
通过对奏鸣曲、交响曲的简述,结合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分析,说明了奏鸣曲在交响乐中的运用,认为这部作品中奏鸣曲式的运用更加确定、体裁更加完善,体现了奏鸣曲对音乐的统一与发展,也体现出人类理性思考在音乐实践中的结晶。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音乐本真教育的理念,以省级公开课《走进交响曲——永远的贝多芬》为例展开论述。在欣赏交响曲的过程中,要注重熏陶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叙述作者与作品简介的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认识贝多芬在交响曲创作上的执着与创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20.
长久以来,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经典的音乐华章之一,它带来的不仅仅是音乐的盛典,还带来与黑暗现实抗争的勇气和激情。19世纪初,动乱的年代让民众在黑暗无力中彷徨,而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为他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希望和力量。200余年已过,那激昂奋进的乐曲依然响彻云霄,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它的魅力。该文基于多视觉角度,全面诠释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艺术价值和魅力,希望能够尝试着从更加多元的角度探索其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