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格本位”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学校学生管理教育中问题日益凸显,从清华学校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到马加爵事件以及中国政法学校学生杀害老师的事件……这是社会转型和价值观转变双向作用的结果,其实质则指向人格培养和发展的问题。因此,对“人格本位”的释义是必要和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张宏 《教学与管理》2008,(4):115-116
近年来,一些事件反映学生缺乏健全人格、人文素养。大家对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的“硫酸泼熊”事件肯定记忆犹新,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伤熊”事件已由事情的本身转向了对其教育的反思上。据刘海洋的母亲说,他从小不看电视,不出去玩,一天到晚看书、学习,  相似文献   

3.
近期在新闻媒体中报道的大学生“用硫酸泼熊”事件,用微波炉“烤狗”事件,让人感叹:我们的大学生怎么了?这不仅是一个心理健康问题,更是一个道德问题。一个人来到世间,从懂事到长大成人的过程,凝结了多少教师的心血。然而多年的“教”和“育”却会培养出连起码的做人的道理都不懂的学生,这里面虽然包含多方面的原因,但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也存在值得反思的地方。一、教条化或随意性的教育内容是影响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根本因素任何一名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我们的德育应当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操,这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学校学生管理教育中问题日益凸显,从清华学校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到马加爵事件以及中国政法学校学生杀害老师的事件……这是社会转型和价值观转变双向作用的结果,其实质则指向人格培养和发展的问题。因此,对"人格本位"的释义是必要和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胡继飞 《广东教育》2002,(10):43-43
“做中学”和科学探究是世界各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这次初中生物学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如何真正地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教师要有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下面的设计试图为初中生物学教学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课程资源。一、对“伤熊”事件的探究(一)背景提示2002年2月23日,北京动物园的五只熊被一个大学生泼硫酸导致重伤,此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使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生物学教育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生物学教育不能缺少对所有“生命”的认识、理解和关怀———无论是人,还…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时常出现关于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的报道,有些还令人“触目惊心”。典型的如北京大学的某学生用硫酸泼熊事件,刚刚结束不久的“马加爵”案件,公然对人的生命的践踏和漠视。面对这些恶劣事件,人们在感到巨大震撼的同时,更多的是深深的反思:当代少数青年的人格存在缺陷,精神品质存在极大的问题。因此,完善青年的人格,培养其优秀的品质已是当务之急。而人格的健全与否、精神品质的优良与恶劣,则取决于其情商的高低。所以归根到底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情商”培养。  相似文献   

7.
《成长》2007,(4):34-35
2002年2月,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熊,只是为了想知道会有怎样的现象发生。国内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而国外的专家则认为,这是一种“心理变态”的反映,可能与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8.
“做中学”和科学探究是世界各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这次初中生物学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如何真正地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教师要有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下面的设计试图为初中生物学教学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课程资源。一、给受伤熊的一封公开信(一)背景提示2002年2月23日,北京动物园的5只熊被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泼硫酸导致重伤,此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使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生物学教育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生物学教育不能缺少对所有“生命”的认识、理解和关怀———无论…  相似文献   

9.
今年一月,北大教授王铭铭1998年出版的《想象的异邦》,涉嫌学术剽窃东窗事发,引发媒体炒作和网络大战。二月底,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再次引发媒体竞相炒作和网络大战,不经审判就宣布了刘海洋“人格”、“心理”、“灵魂”的“死刑”。更为惊魄的是,一篇深度报道以强大的“逻辑”力量,提出让每个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毛骨悚然的质问:“是谁扬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种报刊媒体披露了不少与教育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硫酸泼熊事件、马加爵事件、学生自杀事件、校园流血暴力事件等等,这些事件无不引起强烈的社会震动,无不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论。在对这些引发严重后果的社会事件的讨论过程中,来自各方面的对教育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1.
轰动全国的“二-二三云大惨案”,以杀人罪犯马加爵被判处死刑而尘埃落定。然而,关于这个案件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远未结束。有人从社会学角度分析马加爵反社会人格的形成,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马加爵不健全性格形成的原因。回想起2002年清华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案”,以及从近来报端披露的在大中学生中发生的骇人听闻的案件,我不仅想问,在这些案件中,作为学校、  相似文献   

12.
张春生 《班主任》2006,(2):14-15
近年来,社会上接连出现了学生犯罪事件: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熊;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死四名同学;天津年仅19岁的刘佳朝杀死熟睡中的母亲;成都市一名13岁少年因学习问题与父母发生争执,纵身跳下7楼,结束了生命.这些案例,无不让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3.
江点雪 《学语文》2014,(2):73-73
正道德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并开始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但德育的效果远远没有达到要求。近年来在不少高校频繁出现各种暴力伤害事件,例如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事件;清华大学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最近报道的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投毒事件,等等,都表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4.
班会目的:通过“清华大学生硫酸伤熊事件”的讨论分析,使学生受到一次人文主义教育,规范自已的言行,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从对大学生道德滑坡、学业水准下降等普遍现象的关注,到“泼熊”事件、“马加爵”事件等极端事件的深入探讨,大学生人格发展问题引起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云南大学的马加爵在挥刀杀死了四名同学之后彻底葬送了自己的前途和生命一年前.浙江大学的周一超认为自己在报考公务员过程中遭受不公正待遇而把利刀掷向了招录人员两年前.一位同样有着光明前景的清华学子刘海洋,只是“为了测试熊的嗅觉”就冷血地将硫酸泼向了北京动物园的5只熊……看似极其偶然的事件,引起人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度关注。今天的大学生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提高人文素质为目标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新世纪高等教育的核心与灵魂,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良好的人文素质是一个现代大学生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但是,从清华学生用硫酸泼熊,到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以及屡屡发生的大学生自杀、屡禁不止的考试“枪手”和一直“活跃”的学术剽窃等等现象,无不反映出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令人堪忧:重理工轻人文,重实用轻理论,重功利轻理想,学生精神追求贫乏;重个人轻集体,缺乏人文关怀,整体道德水平滑坡。为了根除这些妨碍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症结,有必要对我们的教育进行反…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历来被称为“天之骄子”、“社会的精英”,是建设祖国的希望。然而,近年来在实际工作中接触了不少的大学,触发感慨颇多,再加上媒体一系列负面事件的报道,也使许多人开始对这一群体的未来产生了怀疑。刘海洋泼熊,马加爵杀人以及女大学生卖淫等事件频频敲响警钟:当前,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偏差,高校的德育工作确实有待加强。笔者认为,分析他们的思想倾向,对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清华大学电机系四年级学生刘海洋,为了证实“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强”这句话的正确性,在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硫酸的饮料投向北京动物园的黑熊。媒体(网络)对这一事件给予了高度关注。在连篇累牍的报道中有不少细节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20.
清华大学电机系四年级学生刘海洋,为了证实“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强”这句话的正确性,在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硫酸的饮料投向北京动物园的黑熊。媒体(网络)对这一事件给予了高度关注。在连篇累牍的报道中有不少细节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