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4Cr13不锈钢在不同温度淬火、回火后的性能。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其显微组织,用维氏硬度计测定其硬度,在10%的Fe Cl3溶液环境中测试其耐腐蚀性。研究表明,淬火后的组织为淬火马氏体+碳化物+残余奥氏体;淬火温度升高,淬火马氏体组织变多并且尺寸变大,但硬度和耐耐蚀性下降;回火温度升高,硬度耐蚀能力降低;在1050℃淬火300℃回火和950℃淬火300℃回火后的4Cr13不锈钢的硬度高且耐蚀性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亚共析钢T217钢分别采取淬火+回火和淬火+亚温淬火+回火处理,探讨这两种工艺和亚温淬火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对亚共析钢T217钢性能的影响,最后找出T217钢最佳亚温淬火热处理工艺。本文对于T217钢类似的钢种亚温淬火热处理工艺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用Cr-Mo钢制造的高温高压加氢反应器存在回火脆性问题。通过对影响回火脆性的各种因素的分析,从而在设计过程中对其制造、检验提出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4.
一、磨削烧伤的本质磨削烧伤是淬火处理后的钢材在磨削加工中一种常见的缺陷。磨削烧伤可分为三种类型:裂纹、二次淬火烧伤及回火烧伤。尤以回火烧伤最为常见。众所周知,钢材磨削时,磨削接触区的温度是很高的,例如磨削区表层最高温度可达1000°C。由于温度升高,必然引起钢材表层组织的变化。当温度超过相变温度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随后就被钢材心部较冷的基体淬硬,得到淬火马氏体,这就形成钢材表层的二次淬火烧伤。即使温度在相变温度以下,也会使回火马氏体向屈氏体或者索氏体转变,使表层软化,就形成回火烧伤。必须指出,磨削区内瞬间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把5Cr8MoVSi钢淬火温度控制在980-1050℃,并进行二次回火或三次回火,回火温度控制在480-510℃,可以很好的提高5Cr8MoVSi钢冲模的硬度,减少冲模裂纹。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耐磨堆焊焊条D337熔敷金属的回火稳定性。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了熔敷金属的金相组织和断口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熔敷金属具有良好的回火稳定性,在250℃和450℃回火时出现一定程度的回火脆性。  相似文献   

7.
<正>钢的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时以一定的方式加热、保温,然后采用合适的方式冷却,使其最终获得所需要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工艺。热处理工艺按照加热、保温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3种: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进行加热,常用方法有退火、正火、淬火(淬火+低温回火)、回火、调质(淬火+高温回火)等。表面热处理是对工件的表面(一般深度为几毫米)进行的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40Cr钢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跟普通淬火相比较,亚温淬火在低的加热温度下,使钢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其淬火和回火后的HRC分别为56.32和52.18.  相似文献   

9.
杨在志 《科教文汇》2007,(11X):211-211
研究了40Cr钢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跟普通淬火相比较,亚温淬火在低的加热温度下,使钢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其淬火和回火后的HRC分别为56.32和52.18。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利用轧制的钢板通过调整轧机成型焊接工艺,获得Q125钢级坯管,进而将该套管通过淬火+回火的热处理工艺以获得Q125钢级材质套管的研制过程。重点对钢板的化学成分、成型焊接工艺、淬火温度、回火温度、金相组织形态等方面的参数对Q125钢管的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制备了合金元素含量较高的试验钢,分别对其进行了淬火、回火热处理,对淬火后试验钢的硬度、回火后硬度以及冲击韧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试验钢经930℃加热,空冷后,获得了以马氏体为主且含有贝氏体的复合组织,硬度在57~59 HRC范围内,在500℃以下回火后(保温1.5小时),硬度均能保持在51 HRC以上,试验钢具有良好的回火稳定性。表明所研究的新材料可作为理想的截齿制造用材料。  相似文献   

12.
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对30CrMnSi液压支架油缸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采用810℃~830℃水冷亚温淬火,570℃~600℃回火,其组织是回火索氏体+铁素体。改进工艺节省了能源,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T10钢卡瓦淬火产生裂纹倾向的问题,分析和讨论了结构、热处理工艺等诸因素的影响,并辅以大量实验,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得出结论。T10钢卡瓦采用水油双液淬火,并进行即时回火处理,裂纹少,寿命长,满足了其使用工况和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T10钢卡瓦淬火产生裂纹倾向的问题,分析和讨论了结构、热处理工艺等诸因素的影响,并辅以大量实验,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得出结论。T10钢卡瓦采用水油双液淬火,并进行即时回火处理,裂纹少,寿命长,满足了其使用工况和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我公司液压机构控制阀中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零件的技术要求进行分析和制造工艺设计,不断的对渗碳工艺和淬火回火工艺进行摸索,最终成功开发出适合控制阀用零件的非均质金属材料的制造工艺。  相似文献   

16.
从原材料改锻、预备热处理、淬火及回火、深冷处理、表面强化处理等方面分析介绍了提高Cr 12MoV钢冷作模具寿命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并通过实例表明,采用这些方法和措施可较大幅度地提高模具寿命。  相似文献   

17.
为消除65Si2MnWA弹簧钢丝在冷成形绕制后的冷作硬化内应力及弯钩时产生裂纹的风险,通过在绕制后制定合理的消除应力回火温度,安排绕后消除应力回火工序,以消除弹簧钢丝在绕制时产生的内应力,稳定弹簧的形状尺寸,从而避免了弹簧钢丝在弯钩时产生裂纹,造成零件的报废;较大、集中的内应力的存在还可使弹簧钢丝零件的形状尺寸发生变化,这样一来会使后续零件的淬火、回火产生更大的变形量,最终也会造成零件的成批报废。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研究了60Si2Mn钢经870℃、910℃、950℃、1000℃、1100℃、1200℃各温度下淬火,再经250℃回火后的组织性能与屈服强度、疲劳强度、冲击韧性和硬度的关系。揭示了片状马氏体+板条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尤其是淬火温度小于1000℃时,由于晶粒细化均匀,使其具有较高的韧性。冷作模具用这项工艺处理后,使用寿命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浅谈Cr12MoV钢制模具的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裁硅钢片凸模所用模具材料Cr12MovV,采用1030℃淬火、220℃回火、平均硬度59HRC,工作中出现了早期疲劳断裂,使用寿命不高.文章提出了改进的工艺,即:在原有工艺基础上加强锻造,增加高温调质和深冷处理后,克服早期脆断,使用寿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当球墨铸铁需要进行表面淬火时,通常事先正火,增加基体中的珠光体量,以便易于得到所需的淬硬层。但随着奥氏体含碳量的增高,淬硬层中的孪晶马氏体量增加,使脆性增加。为了获得位差马氏体组织,以改善淬硬层的性能,我们对珠光体基体和铁素体基体的球墨铸铁,经高频淬火后的淬硬层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铸态球墨铸铁含有较多的铁素体,不经正火可直接进行高频淬火,反而能够获得位错马氏体淬硬层,不但简化了工序,而且可以改善淬火层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