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文学的样式之一,诗歌能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语言精练形象性强,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三册收入古代诗歌计23篇,目录如下:《诗经》三首:《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  相似文献   

2.
《诗经·秦风·无衣》一诗多年来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篇目,尽管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现行教材中被删除,但我们在《诗经》选篇的教学中,仍少不了对这首诗进行学习.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每当和学生一起学习这首诗时,总被诗中那种昂扬向上、团结协作、相互友爱、百姓齐心、不怕困难、同仇敌忾的精神美质所感染,其在《诗经》三百首诗中独特的风格给人留下了久长的回味.  相似文献   

3.
含蓄性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特色。人们常说古代中国是“诗的国度”,而含蓄蕴藉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往往被推为诗艺的极致。《蒹葭》是诗经中的抒情名篇之一,是《诗经·秦风》里的代表作。秦诗中多是慷慨悲壮、粗犷质朴的作品,由此清新柔美《蒹葭》在《秦风》中显得尤为特出,与其他秦诗大异其趣,绝不相类。本文主要从艺术表现和审美欣赏的角度来阐述《蒹葭》的含蓄美。  相似文献   

4.
《蒹葭》是《诗经·秦风》中的诗篇,然而此诗与强悍习战、激昂豪放的整体秦风截然不同,呈示出独特的幽婉性和朦胧性,成为古今千年学人探幽聚讼的焦点。要之在于情境之迷离、词义之多解,从而形成对诗歌题旨纷然不同的理解。《蒹葭》是一首相思怀人之作。  相似文献   

5.
《孔子诗论》与《黄鸟》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鸟》在《诗经》中有两首,分别是《秦风·黄鸟》和《小雅·黄鸟》。《诗经》中同题的作品其反映的情感也往往相同,《孔子诗论》第九简所论之《黄鸟》应是兼指二者而非其中的某一首。  相似文献   

6.
<正>《蒹葭》选自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诗经》二首,是《诗经·秦风》中的名篇,被誉为“《诗经》中境界最美的篇章”。【教材分析】诗歌以四言句式为主,采用双声叠韵,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描绘了主人公对伊人的倾慕之情和苦苦追寻的过程,感情淳朴、真挚。文字简单,却意味深远,有百读不厌之感。其原因在于它营造了一种水乡泽国的情调,缠绵柔婉、渺远空灵的境界。主人公江畔凝望、上下追寻伊人,写尽了情致,这是“诗以言情”。  相似文献   

7.
王银花 《考试周刊》2013,(33):34-34
<正>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全套教材中,共选了李白的三首古乐府诗。一篇是必修三上的《蜀道难》,另两篇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和《将进酒》,都编在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我把这三篇体式相同(都是乐府诗)的课文放在一起让学生学习。目的是学生能更深切地感受李白的诗风,进而认识李白的个性,掌握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举一反三,最终学生自己能解读李白的其他诗篇。  相似文献   

8.
《《诗经》三首》集中编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内.从一本诗集里同时选取三首作品来学习,在教科书的编排中是极少见的,如果都采用同一教学模式,学生既不能充分感受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艺术魅力,也不能很好掌握这三首诗不同的思想内容.因此,宜分别采用下述三种不同的课型.  相似文献   

9.
蒙绍伦 《成才之路》2010,(24):19-19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第三册及选修2中,选有多首唐宋格律诗(也称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其中,第三册《语文》选有5首格律诗;选修2选有8首格律诗。可见,格律诗在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是占有一定的比例的。学生了解一些格律诗平仄方面的知识,对恰当地诵读格律诗及准确地理解格律诗的内容,提高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水平等,是多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0.
<正>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安排了四首《诗经》中的诗歌,分别为《关雎》《蒹葭》《式微》《子衿》,均出自《国风》。《关雎》出自《周南》,为《诗经》首篇。这首诗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爱情说、婚姻说、政治说等。《蒹葭》出自《秦风》,诗中"伊人"意象的多种解读使诗歌含蓄朦胧、意蕴丰富。《式微》出自《邶风》,以反复咏叹的方式,直抒胸臆,展现了质朴率真的美。《子衿》出自《郑风》,是一首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大胆直率的古老恋歌。学习这四首诗,  相似文献   

11.
《采薇》是高中新课标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古代诗歌第四课《诗经》两首中的第二首。  相似文献   

12.
用保存有丰富古代汉语特征的方言分析古代诗歌,有助于克服语言障碍,探索作品的本原形态。本文利用分散留存于闽南语及赣方言中的古汉语语音特点、特殊词汇、语法现象,分析了唐代王湾《次北固山下》、宋代朱熹《观书有感》和上古时期的《诗经·东门之池》、《诗经·何彼秾矣》、《诗经·将仲子》等5首古诗,表明方言学与古代文学的学科交叉,既有利于在古籍整理中进行正确释读,也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古代诗歌教学。  相似文献   

13.
《卫风·氓》是《诗经》中的名篇,也是我国文学史中最早的叙事诗,差不多所有的《诗经》选注本或选译本以及古代诗歌选本或古代文学作品选本都加选入。清陈澧在《读<诗>日录》中说“此篇绝妙”。钱钟书先生也在《管锥编》中称赞这首诗“层次分明,工于叙事”。但是,这首诗在整体上尽管不难懂,但在个别字句的解释上却还有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之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认清选修教材中诗词在教学中的身份,需对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进行单元要求的比对,了解必修与选修教材的联系与区别。在必修教材中,古诗词被安排在第二、三、四册的第二单元中,它们是以诗歌发展的脉络编排的:第二册是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作品,第三册是唐代诗歌,第四册是宋词。它们所选的都是经典篇章,各自代表着各时代诗词的辉煌。不过在教学要求上也各有侧重:在先秦南北朝的诗歌作品中,选择了《诗经》《离骚》《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及曹操、陶渊明的作品,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风格,因为时代久远,字词含义与现代汉语有较大距离,因而在字词方面的要求多一点,关注四言、五言诗的节奏,但以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与人物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这些民族文化的精华不仅是语言教学的极佳材料,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所以人教版新教材必修课五册课本一共安排了三个单元学习中国古代诗歌,选修课也安排了三个单元学习中国古代诗歌,这足以证明新教材对古代诗歌和古代文化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刘芳 《学语文》2013,(5):71-71
面对诗歌教学,特别是现当代诗歌教学,我们很难达到课程的要求,突出表现在:(一)教材所选的内容过少笔者发现现代诗歌在教材所占比例较低.人教版仅在第一册第一单元有涉及:综观我市教学实际,在选修中也没有选《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这一板块,学生学习的机会自然就少了许多。  相似文献   

17.
《诗经·卫风·氓》(下文简称为《氓》)作为文学作品先后人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两套教科书—现行教材(必修)第三册和新课标教材必修二之中,可见其有着很高的文学教育价值。但美中不足的是,教科书的辅读系统(单元提示和课后练习)对这首诗歌仅作一般性的阅读要求,  相似文献   

18.
《氓》是人教版(必修)高中《语文》第三册《(诗经)三首》的第一篇。鉴赏完人物形象和比兴手法之后.为了把鉴赏引向深入,我提示学生:诗歌鉴赏可以是多角度多方位的,特别是一些意蕴丰厚的诗歌。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氓》这首诗还可以从哪些角度鉴赏?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我国先秦时代最著名的诗歌总集,在存录的305篇中有不少与战争有关的诗歌。《无衣》就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战争诗,它是《诗经·秦风》中的一篇,共分三段:  相似文献   

20.
由于《诗经》中的诗篇产生的地域不同,所以《诗经》中有不少题目相同的诗。如《秦风·无衣》与《唐风·无衣》,《邶风·柏舟》与《鄘风·柏舟》,《齐风·甫田》与《小雅·甫田》,《秦风·黄鸟》与《小雅·黄鸟》,《唐风·杕杜》与《小雅·杕杜》,《邶风·谷风》与《小雅·谷风》。还有一些三篇同名的,如《王风》《郑风》《唐风》中都有《扬之水》,《郑风》《唐风》《桧风》中都有《羔裘》。因此,我们在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时,要把篇名标注清楚,以便读者核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