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月28日《现代快报》报道:近日.一位带着孩子到心理咨询中心做心理咨询的母亲反映:“孩子小欣总幻想着自己是国家教育部的官员.经常在家里自己模拟教训老师的场面.这让我太担心了。”  相似文献   

2.
徐宁 《四川教育》2022,(Z1):27-28
<正>常常有人疑惑,作为校长,我为什么执着地走在传播家庭教育的路上?这源于我从事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感受。从事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18年,我发现绝大多数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源自原生家庭。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有不懂怎么爱孩子的父母。很多时候,父母自以为是的爱正在伤害孩子却不自知。做心理咨询只能帮助极少数孩子,只有做好家庭教育才能帮助千千万万的孩子,造福千千万万的家庭。于是,我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办一所真正让家长改变、孩子受益的“父母大学”。  相似文献   

3.
《少年儿童研究》2006,(5):52-52
问:我的孩子今年上初一,上的是一所重点中学。小学时他学习成绩很好,9月份入学时状态也不错。期中考试,他的成绩很不理想,在班里处于倒数三五名,他变得情绪很低落,觉得同学和老师看自己的眼神都不对了。从去年年底开始他吃饭很少,瘦了很多,并且说自己头晕,不想上学了。我们只好让他休学在家。想让他去做心理咨询,他不去,只好由我到省里的精神病院心理咨询中心陈述情况。咨询中心初步诊断为忧郁症,给开了一些药。药吃了几天,觉得没什么效果,而且听别人说吃这种药对孩子不好,所以我就把药停了。这段时间孩子的情况有所好转,现在每天睡觉睡到中午12点,下午打游戏,就是一点书都不看。我们一说到让他上学,他就说头晕。我们怎么办呀?孩子什么时候才能上学呀?  相似文献   

4.
有一对中年夫妇因不知如何教育孩子而发愁,几次找到我请求帮助。我建议他们借阅有关儿童教育的书籍,或向青少年心理咨询机构的专家咨询。过了一段时间,孩子的母亲又来找我,说希望能让孩子和我见见面,请我看看孩子是不是有点问题。说孩子脑子慢,语学得不好,是不是心理上不太正常?  相似文献   

5.
某市的心理咨询中心,曾接待过这样一位母亲:她有一个20岁在大学读书的男孩,因过不惯集体生活,屡屡回家要求与母亲同床而眠。一直与儿子同床睡觉的母亲本认为孩子读大学后自然会与她分床的,谁想现状依然如此,无奈的母亲只得向心理咨询中心的专家求助。专家认为这对母子的状态是典型的亲子关系异常。这位母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和丈夫离婚了,为了补偿儿子失去的父爱,她给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甚至晚上同床共眠,结果使孩子产生了过分依赖心理。专家指出:类似这位母亲做法的父母屡见不鲜。这种亲子关系异常者多发于母亲与儿子之间…  相似文献   

6.
小A,男,初二学生,老师反映他性格孤僻,平时与同学缺乏交往,让家长领孩子到校外找心理咨询员咨询一下。家长对孩子说了老师的意思,但孩子坚决不同意,认为精神有病的人才去心理咨询,而自己又没有心理问题,不愿意配合。家长无奈之下,直接找了心理咨询员,问心理咨询员是否可以以家长朋友的身份到家里访问,寻机和孩子谈谈,解决孩子的问  相似文献   

7.
每次放假回家的时候,爸妈总会跟我说又有哪位叔叔阿姨想让我去开导开导他家的孩子某某。"都快要高考了,这孩子也不知道着急,一点都不用功。"因为学的是教育心理学专业,所以经常会碰到学习方面的心理咨询,而"高考那些事儿"也是问得最多的一个话题。现在,都快成我们家乡的"明星"了。孩子不用功,按照心理学术语来说,这叫"学习动力不足",这是高三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老师,谢谢你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一位来自2006级的女同学紧握着南昌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这是发生在该中心的感人一幕。据了解,该同学在高考时成绩优异。  相似文献   

9.
“学校的心理咨询就是做思想工作”,这是许多教师以及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看法。这一认识误区的存在,直接影响学校心理咨询这一新生事物的顺利发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认识?笔者分析,一是因为以前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心理咨询的内含不清楚;二是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历史悠久,学生的所有问题都是从思想教育的角度去考虑的,心理问题也不例外;三是心理咨询师的素质不过关,把心理咨询当成了思想工作,使心理咨询变了味,让人产生误会。由于专业人员的缺乏,目前学校心理咨询师一般由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工作处老师、德育教师兼任。据河南…  相似文献   

10.
有一对中年夫妇因不知如何教育孩子而发愁,几次找到我请求帮助。我曾建议他们借阅有关儿童教育的书籍,或向青少年心理咨询机构的专家咨询,等等……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孩子的母亲又来找我,说希望能让孩子和我见见面,请我帮着看看孩子是不是有点问题。说孩子脑子慢,语文学的不好,是不是心理上不太正常?  相似文献   

11.
有一个中专生前来咨询,他喜欢美术,但家境贫寒,不得不从父命考取了警校,入学后极为不适应,面对较为粗俗的同学和军校式的管理方式,他非常痛苦,虽然努力适应学校,但仍然无法调整心态,于是决定退学。焦虑的父亲认为,这个选择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前途,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来做孩子的思想工作,让孩子改变想法。  相似文献   

12.
中学时代被许多心理学家称做心理的“狂飙期”,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情绪处于急剧波动之中。通过专家们大量的调查统计和我在日常心理咨询中的积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孩子青春期的特殊的心理特征是造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冲突的内在原因,而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教育出现偏差则是激发亲子矛盾的外因。让我们揭开孩子变得“不听话”的表象,去探究处于矛盾漩涡中的青春的心灵世界。1.在人格上,存在着独立性和依赖性之间的矛盾。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生理上的成人化,使他们觉得他们应与父母有平等的…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已经愈来愈受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城市的中小学,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已开展得有声有色,有些学校还自编教材,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审视当前的广大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则基本上还处于一个空白状态。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农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对孩子百依百顺的家长不理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会有什么心理问题,认为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是多此一举,让孩子考出高分数,将来上大学,这才是…  相似文献   

14.
尚巾 《家教指南》2005,(11):38-39
人民网报道,颇具神秘色彩的“杭州西点孩子训练中心”,有一套独特的鞭打教育方式,这里的25个男孩,几乎都挨过鞭子,训练中心的创办者,主任万国英说,我们就是用“打”这一极端方式,让孩子牢牢记住,有些事情是永远不能做的。我们在招生时就“打”言在先,而不少家长正是冲着“打”花大钱将孩子送入“西点”。  相似文献   

15.
尽管当前在理论上,我们都承认孩子是课程编制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主张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都应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兴趣、观点,采纳他们的建议,紧密结合幼儿生活,真正使孩子成为课程编制的主体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事先设计好的计划。但在实践中,与上述观念不相符合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因此,我们还是要呼吁:让课程关注孩子的生活,让孩子的理论用得着!  相似文献   

16.
我在协和医科大学主持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已有数年,每年的三四月份,来门诊作咨询的学生就明显增多,所咨询的问题大多与中考、高考有关。处在这一特殊时期的孩子,心理压力大,心理承受力弱,一旦处理不当,轻则影响其学习成绩,重则可能会诱发生命危险。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和家长,此时一定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尽可能掌握一些心理辅导技巧,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考试期。十大烦恼影响考生心理健康归纳起来,来心理门诊咨询的学生主要有以下心理烦恼:1.学习方法不得当,看书多,做题少,基础知识不愿死记硬背;记忆力好的同…  相似文献   

17.
李以君 《教育文汇》2012,(11):14-15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叶斌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前来咨询的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厌学,其中学龄前儿童占了34%。叶斌认为:各年龄层的孩子都会产生厌学情绪,而学龄前儿童厌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家长造成的,必须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8.
心理咨询中,我的心常常被求询者的故事深深触痛。现在打开在我面前的这位自称为笨孩子而痛苦的年轻母亲的来信,又讲述了一个让人心痛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其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家教的错位会对孩子成长产生负面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教育已经有了新的含义。但是有些父母仍旧沿用“管、训、卡、压、打”等过时的、不科学的家教模式,来对待新世纪的孩子。因此近年来有些家庭亲子关系紧张,甚至酿成许多家庭暴力事件,这是发人深思的社会问题。家庭教育必须准确定位,改变由于家教的错位而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被动局面,以适应当前中小学生“减负”的大势所趋。 笔者通过十几年的心理咨询工作,接待过数千名父母,从大量家教心理咨询个案中发现,使父母明确…  相似文献   

20.
《教育科学论坛》2006,(7):79-79
交流障碍取代早恋问题升级为家长们心中的第一难题。两个月中,天津一家较权威的心理咨询门诊接到200多名家长的热线电话,没有一个问及孩子的早恋问题。并不是孩子们不早恋了,而是家长们都有了新的头疼事。他们不知道如何使孩子更好地和别人交流,担心孩子得自闭症、抑郁症,今后无法在社会上生存。有些家长认为.早恋毕竟只是一个特殊年龄段的特殊问题,而交流问题则要伴随孩子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