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说《边城》的主人公翠翠,是沈从文心目中的湘西苗族文化女神。翠翠“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然而,在人教版必修5的《边城》(节选)中,“从不动气”的翠翠却背‘三骂”。这“三骂”,是否有...  相似文献   

2.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人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在水边玩耍。”这是作品中第一次对翠翠的外貌、性格做了简单的介绍,文字并不多,但却可以看出:翠翠不焦躁、不张扬、不霸气、羞涩中带有含蓄。就是用善良和单纯来形容她也不为过,她不去想也不知道世界上恶的存在,正如河水的平静和清澈。  相似文献   

3.
正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边城》的主要内容以及它展现出的风俗人情之美,很多同学对湘西天人合一的世界无限神往。(板书:田园牧歌)问卷调查中学生对《边城》的主题和翠翠很关注。(板书:翠翠)(幻灯片)一个美国学者给沈老的诗:"我知道许多管船渡的老人,在迷人的渡口守望着河流。但是,我只知道一个翠翠,我也知道她永远等待我,在那丛山中奔流而下的小溪边,在一个比游鱼出没还深的梦里,她永远等待,我过渡,就在边城那边。"生齐读。师:那么《边城》里翠翠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作品里的描述。(幻灯片)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  相似文献   

4.
一、优美的湘西,孕育出翠翠至真至善的人性 沈从文的理想是要在小说中表现"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生命形式".在《边城》中,作者通过描绘曲婉动人的情爱世界,也恰如其分地说明了翠翠的人性之美——美在质朴自然、美在忠诚. 首先,美在质朴自然.翠翠给人最大的感触是自然纯真,不矫饰.翠翠由少时争着渡船渡新娘子的花轿,学小羊、小母牛叫,摘一把野花缚在头上,装扮新娘到小山头,听那迷人的鼓声,到后来的恋爱对象是傩送,她喜欢梦里的歌声,欢喜随着歌声去摘虎耳草,可见她的爱情与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大自然赋予了翠翠至真至善的人格.翠翠是个天真无邪的女孩,她聪明、美丽、乖巧、纯朴,傩送勇敢、英俊、豪爽、热情、勤劳,他们按照自己的标准同时选择了对方,彼此深爱着对方,既没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没有离经叛道的惊世骇俗之举,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男女之情,质朴而清新.  相似文献   

5.
边城     
精彩摘录: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  相似文献   

6.
落叶儿翠翠     
向辉 《小火炬》2008,(5):17-19
夏日里,一阵狂风,整个森林都颤动起来,沉寂了许久的森林涌动着绿色的波涛。在一棵枫树上,有一枚叫翠翠的叶儿更是激动,她扭动着身子,跳着强节奏的迪斯科。也许是节奏感太强的缘故,翠翠竟从树枝上跌落下来。在跌落的一刹那,翠翠痛苦地闭上眼睛:"这下完了。"她飘飘悠悠地往下坠,落在一块草地上。  相似文献   

7.
以随笔的方式来写文艺评论,难度很大;用随笔的方式把人物写活,难度更大。本文以随笔的方式评论沈从文的名著《边城》,评论《边城》中的小女孩翠翠,阐述她的天真与淳朴,描摹她的渴望与期待,下笔细致入微渗透灵魂,实属不易。作者先是写翠翠在渡口站在木船上的期待,那是因为她有了思念,有了爱。面对湘西的山、面对湘西的水,和远去的心上人,翠翠在等待,她心中隐藏着美丽,隐藏着秘密,她望穿秋水,感受着冷冷的风,固执地坚持着。作者写出翠翠的真诚与执着,把一个天真女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让人感受到翠翠纯真的期望,同时也使人为翠翠的纯真的爱而担心。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写出翠翠真情背后隐藏的热情与失落,指出翠翠在生命途中为了爱而不懈地追求,在追求中更加显示她的个性,让人看到了一个女孩炽热的爱和为了美好的爱情而苦苦等待,为了爱情而苦守渡口。尽管爱情也许永远地遗失了,但她的信念却不会因此而失去美色。作者在评论翠翠的独特时,不仅写出她内心的期待和美丽的心灵,而且着重写出她那永不泯灭的信念,给读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这也正是本文最为打动人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正翠翠原名黄翠琴,1988年进入市直某幼儿园担任保育员一职。20年如一日,当年被人称为"漂亮阿姨"的翠翠至今仍魅力不减。她最喜欢做的事是和孩子们聊天,最擅长的是做孩子的教育工作,再调皮的孩子在她的劝说开导下都低头认错。记得有一次,她对一个孩子整整说了一个半小时的话,一句重复的话都没有,愣把一个超级有个性的孩子说得眼泪哗哗地流,要知道这个孩子就算他父亲狠狠  相似文献   

9.
《边城》中“爱”的含义是博大精深的 ,有普通人之间的友爱 ,有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也有异性间的性爱。节选部分交织着以下几种“爱” :(一 )祖孙之间的爱爷爷对翠翠的爱 :操心其婚姻 ,教育其做人 ,顺从其要求。翠翠从小失去父母 ,爷爷担起了做父母的责任。面对逐渐长大的翠翠 ,为了把翠翠交给一个可靠的人 ,老船夫奔走、周旋于大老、二老、顺顺和翠翠之间 ,甚至闹出“张冠李戴”的尴尬 ,操碎了一颗本已苍老的心 ,直至最后也不得结果 ,在一个雷雨之夜消无声息地死去 ,留下翠翠一人苦守渡口。祖父对翠翠的爱又不是一种溺爱 ,当翠翠因“爱”的…  相似文献   

10.
《边城》中翠翠这样一个清纯可爱乖巧伶俐的少女形象给每个读者都带来了阅读的愉悦感和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动.是什么使得读者产生这种特殊的感受?作者认为是文本中呈现的翠翠与祖父之间的亲情,以及她极为微妙的爱情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11.
幼儿期的阅读入门首先是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兴趣"是幼儿行为开始和持续不断延续下去的动力。曹竟泽萌发的阅读之趣难能可贵,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加以重视,保护好这棵阅读之苗。通过陪她看书,给她讲故事,满足她的欲望;同时帮助她挑选一些合适的图书(插图鲜明、图解简洁、无字)减少她阅读时的困难;鼓励她将看到的说给老师和伙伴听,获得一种阅读满足。这样促使她的阅读之趣在幼小的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描写了湘西美丽的山水景观,在这样的山水景色之中,却演绎着翠翠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而述之:翠翠的成长历程是孤独的,情感的成长却被人为地安排着,内心世界终不为人知,地域的风土人情也无法使她放开的去爱。总之,翠翠的悲剧终没逃离宿命的安排。  相似文献   

13.
《边城》呈现出“成长小说”的特质。翠翠所面临的心理困境展现出她逐渐成熟的过程。在与茶峒的关系上,翠翠面对寂静、平凡的生活产生了“离开”的愿望,但出于照顾祖父的责任感而压制了欲望;在与祖父的关系上,翠翠的内心充满着丧失亲情的焦虑与恐惧,但失去祖父后她又不得不面对现实而走向独立;在情爱关系上,自卑心理下的翠翠既渴望爱情又逃避爱情,但在具有爱的能力后,最终决定守候爱人归来。借助“成长小说”这一阅读视角,聚焦于翠翠这个人物本身,使读者更好地从其生命哀乐中领悟沈从文所谓的“人生形式”。  相似文献   

14.
逝水无痕     
一直以来,在我心底总淡淡地蒙绕着一股水一般的忧伤,那些淡淡的影子聚来又散去,最后残残缺缺地出现在梦里,这个时候,我知道,是时候了,《边城》给我的流水般的情愁此刻将汩汩流出……沈从文《边城》中,我看到的是一股流水,那股流水,也许是生活,也许是命运,总之,它无知无觉地从你身边经过,而你没有感觉,想要抓住时却发现早已时过境迁……小溪,白色小塔,小渡口和渡船,大自然的风日养育了乡村少女翠翠。“皮肤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俨然如一只小兽物”,翠翠同她周围的山水一样,单纯,明净,健康,善良。…  相似文献   

15.
万木迎春     
迎春花开了她是自然之母产下的第一个宠儿。但她从不夸奇呈艳,悄悄诞生在人们最忧郁、最凄迷的时刻,悄悄地躲在身后,猛然地给人一击,一个警醒,抑或还有一个意外惊喜,更有一丝暖暖的爱抚与慰藉。  相似文献   

16.
<正>她是个金发碧眼的瑞士美女,却取了一个很中国的名字——林小发;她不是唐玄奘,却只身一人来到中国"取经"25年,苦修汉文化;她从不追星,却是个彻头彻尾的"西游迷妹",硬是凭一己之力,翻译出版了《西游记》德文全译本,并摘得德国最负盛名的莱比锡书展翻译大奖。她就是瑞士女汉学家、翻译家爱娃。1968年,爱娃出生在瑞士比尔市,法语和德语都是她的母语。14岁那年,她第  相似文献   

17.
[故事1]刘佳看书从不注意别的,专"抠"字眼儿,从书里"抠"出的"优美词句"就抄了两大本,写作文时一套一套往外搬。她觉得,词句"优美"了,作文当然能上档次。可惜,老师很少给她的作文打高分,评语中还批评她不该"堆砌词藻"。刘  相似文献   

18.
正《边城》在诗意的环境中娓娓讲述一个发生在湘西茶峒的纯朴感人的爱情故事。它以翠翠与傩送的爱情为线索,描写了湘西纯朴的民族风情和人性之美,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追求和期盼。沈从文先生以恬静平淡的风格,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至善至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凝结了人类灵魂深处的真善美。一、翠翠翠翠是一个迷人的形象,是全书之魂。"从小在风日里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人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沈从文的笔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在自然养育下纯朴、善良的湘西姑娘。茶  相似文献   

19.
《边城》是沈从文的名作,以湘西边境山城茶峒和附近农村社会为背景,把湘西朴实的民风及独特环境中的人性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茶峒河畔的渡口,住着一位年过花甲的老船公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翠翠美丽、热情,乖巧、伶俐、健康。她就是大自然的女儿、是"美"的化身。她十五六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她和傩送的爱情是纯洁的、真挚的,不是充满铜臭味的裙带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朴素纯情,有的只是含蕴的东方的传统美德。作者正是通过这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反映了人性美。然而翠翠自幼父母双亡,内心无比孤独。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的照顾,但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在她身上,有对外祖父深沉的依恋和对爱情的真挚期盼,外表的温婉腼腆和内心的炽热乖巧,异乎寻常地融合为一体。她是小说为我们塑造的一个光辉的极富审美意义的少女形象。  相似文献   

20.
《边城》是一首"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的恋歌,是一首"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的赞歌,是一首"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挽歌,翠翠天真、善良、忧郁的个性特征是其中最鲜明、生动而又完整的音符。也正如汪曾琪所说,翠翠是沈从文"含蕴既久,一朝得之"的形象,是"沈从文长时期的‘思乡情结’茹养出来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