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MV-代数的粗糙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粗糙集理论是一种新的处理模糊和不确定知识的数学工具,借助近似代数上的原子及同余关系,在证明了在适当选取加运算、乘运算和余运算之后,粗糙集代数就成为MV-代数.  相似文献   

2.
粗糙集理论是一种新的处理模糊和不确定知识的数学工具,借助近似代数上的原子及同余关系,在证明了在适当选取加运算、乘运算和余运算之后,粗糙集代数就成为MV-代数。  相似文献   

3.
本文给出了K1,1-代数的主同余关系的一种刻划,讨论了K1,1-代数的一类主同余关系的性质,从而推广了文「1」,「2」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弱Hopf群余代数是弱Hopf代数和Hopf群余代数的自然推广.设π是一个群,在弱Hopfπ-余代数前提下考虑Morita关系,设H是有限型弱Hopf群余代数,A是弱右π-H-余模代数,构造了弱smash积A#H*和余不动点AcoH的Morita关系.这一结果推广了Wang发表于2006年的Morita contexts,π-Galois extensions for Hopf π-coalgebras一文中的结论.此结果对于构造弱π-Galois扩张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模糊粗糙集代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义了模糊粗糙集合理的补运算,从而利用公理化方法构造出推广了的粗糙集代数.在此基础上定义了模糊粗糙集代数,并讨论了模糊粗糙集代数的简单性质.  相似文献   

6.
Stone代数的同余理想与Stone代数滤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给出了 Stone代数 L的理想 I=(d]成为某个同余关系的核的充要条件 ,刻划了以 L的同余理想 I=(d]为核的最小同余关系 ;引入了 Stone代数滤子的概念 ,讨论了 Stone代数滤子 [d)与 Stone代数的同余理想 (d]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Stone代数的素理想与同余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Stone代数的素理想集刻划了Stone代数的每一个同余关系,并证明了Con(L)可以嵌入Z(P(L)。中由此证得了Stone代数的同余扩张性,并给出了Stone代数的同余理想用素理想集刻划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8.
同余关系以及同构在每一个代数分支的研究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叙述了泛代数中的同余关系、半群的同余关系以及同构在向量空间、群上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9.
考虑N(2,2,0)代数(S,*,△,0)之幂零元集N(S)中的同余关系≤,研究了商代数N(S)/≤的代数结构与性质.  相似文献   

10.
利用BCI-代数的固有理想这一概念 ,在BCI-代数中定义了一个同余关系 ,从而得到这个BCI-代数的固有商代数  相似文献   

11.
根据R0-代数中对偶核定义,可讨论它的相关性质,此对偶核是同态原象的一个滤子。  相似文献   

12.
关于正则剩余格与R0-代数的几点注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则FI-代数、Ro-代数、正则剩余格等代数结构都是非经典逻辑中基本而重要的“语义代数”,本中,进一步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特别地,证明了强正则剩余格与弱Ro-代数是相互等价的代数结构.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等价关系与子群的关系,并由此推导出同余关系与不变子群的等价定理,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等价关系、同余关系、子群、不变子群以及商群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更为广泛的富足半群-W0-富足半群。我们引入一种新的等价关系-++-格林关系,讨论了它的一系列性质,定义了一类半群,称为W0-富足半群,给出它的等价刻划。  相似文献   

15.
基于奇点理论中的映射芽的左右等价关系,本文对等变分歧问题引入一种新的等价关系,提出了多参数等变分歧问题的开折关于该等价关系的无穷小稳定性的新概念,给出了多参数等变分歧问题的开折是无穷小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The notion of equivalence relation is arguably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ideas of mathematics. Accordingly,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eaching mathematics at all levels, whether explicitly or implicitly. Our success in introducing this notion for its own sake or as a means to teach other mathematical concepts, however, depends largely on our own conceptions of it. This paper considers various conceptions of equivalence, in history, in mathematics today, and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It reveals critical differences in the notion of equivalence at different points in history and a meaning for equivalence proposed by mathematicians and mathematics educators that is at variance with the ways that learners may think. These differences call into question the most popular view of the subject: that the mathematical notion of equivalence relation is the result of spelling out our experience of equivalence. Moreover,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the standard definition of an equivalence relation is ill-chosen from a pedagogical point of view but well-crafted from a mathematical point of view.  相似文献   

17.
设胄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要判定R在爿上是否是等价关系,一般来讲,只能从定义出发,当R包含的序偶较多时,从定义出发又比较难于判定。为此,从关系矩阵出发,给出一种判定方法,并讨论等价关系的矩阵性质。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二重极限与累次极限、一致收敛与累次极限的关系,证明了二重极限存在与一致收敛在一定条件下的等价性,利用等价性。得到了一个与《高等几何》类似的对偶原理,并且利用对偶原理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讨论了极限函数的一些分析性质。  相似文献   

19.
证明了集合上的等价关系与由此产生的商集所确定的等价关系的同一性;证明了集合的划分与它确定的等价关系所产生的商集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