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对化学教科书上碘升华实验演示的讨论现行高中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第2版,以下简称新教科书)第73页的[实验4-8]碘的升华,实验装置为图4-11(如图1所示),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密封好的玻璃管内,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而原高中教科书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第2版,以下简称原教科书)第23页[实验1-13]碘的升华,第25页实验装置图1-15(…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一直沿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全日制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将该实验装置改装为如图2所示。贵刊2005年第4期登载了张钊老师的“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改装值得商榷”一文,作者认为实验改装值得商榷。果真值得商榷吗?笔者认为首先要弄清对实验装置改装的必要性,即沿用已久的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为什么要改装?  相似文献   

3.
龙亮 《物理教师》2011,32(6):39-39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2册)》,即现我们俗称的人教版高中物理老教材第2册中第75—76页,有这样关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规律的描述:“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的大小都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如图1所示,两条虚线分别表示两个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变化的情形,  相似文献   

4.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科书·必修加选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第2版)第116页,分别介绍了孤立点电荷、等量异种点电荷和等量同种点电荷的电场线与等势线,并形象、直观地把等势线与等高线进行了对比示意,如图1所示。现行不同版本的高中物理教科书一般不介绍不等量点电荷的电场线与等势线。但是,在2009年普通高考试题中,北京卷和上海卷分别根据不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如图2所示)和不等量同种点电荷的等势线分布(如图3所示),考查了静电场中的场强与电势。由图1可知,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在平面中的等势线,对于二者连线的中垂线呈对称分布,且中垂线为零等势线,那么两个不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等势线及零等势线的二维分布如何呢?  相似文献   

5.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5月第2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第72页图3-10所示的实验,是用圆筒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测力的大小,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09页图9-11所示的实验也是用同样的方法使用圆筒测力计。不少教师和学生做实验时就模仿课本图示的用法,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6.
1.在如图1所示的空间里,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2πm)/q.在竖直方向上存在如图2所示的交替变化的匀强电场(竖直向上为正),图中电场强度E_0=(mg)~q.一倾角为θ足够长的光滑绝缘斜面放置在此空间.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从t=0时刻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设第5 s内小球不...  相似文献   

7.
从电磁波的图像可以折射出电磁波的性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第2版)78页图14.1-3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243页图18-10都分别画出了沿z轴传播的电磁波在某一时刻的图像(如图1所示)。由图  相似文献   

8.
一、对化学教科书上碘升华实验演示的讨论现行高中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化学》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0 0 0年 3月第 2版 )中碘的升华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密封好的玻璃管内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而原高中教科书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 )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95年 1 0月第 2版 )中碘的升华实验装置图如图 2所示 ,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上口用盛有水的圆底烧瓶密封的烧杯中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按原教科…  相似文献   

9.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第二册(初三年级用)第154面图11-12,是说明奥斯特实验的插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0.
1 实验步骤。(1)用金属丝悬挂一个金属球,如图1所示。(2)用蜡烛火焰将金属球熏黑,如图2所示。(3)将熏黑的的金属球放入烧杯中的水中,如图3所示。(4)观察金属球颜色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2003年6月第1版)中有一个学生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其装置(如图1所示)与原版教科书中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有着细微差异.可见是编者经过修改以后得到的,那么这种修改是否科学、合理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12.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见初中物理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2版,第3页)中,关于白光通过三棱镜色散的光路图如图1所示。实际上,色光在右边棱镜中的路径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光路应如图2所示。在图2中,因A′C′面平行于AC面,由折射定律可知,色光在右边棱镜中的路径与其在左边棱镜中的路径是一一对应、互相平行的。于是,色光在右棱镜中将进一步发散;又A′B′面平行于AB面,同样由折射定律可知,从右棱镜出射的色光分别与左棱镜AB面上  相似文献   

13.
高中物理课本第三册(选修)关于电场部分的教学内容(第189页),教材中写道:“用电场线不但可以表示电场的强弱,还可以表示电势的高低.由日6-22可以看出,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逆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高.电场线方向与电势高低的这种关系在任何电场中都成立.”当学到这个地方时,善于思考和联想的学生常提出下面的问题: 高中物理课本第二册(必修)第139页有一图,如图1所示,该图表示的是在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电场.图中的电场线是闭合的,在一条闭合的电场线上取两个研究点a和b,如图2所示.沿着…  相似文献   

14.
一、提出问题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3—2》(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第3版)第6面图4.2-3(如图1所示)为模仿法拉第电磁感应的探究实验.若按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当开关处于闭合状态,即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不动,副线圈B中却始终有感应电流产生,与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实验预期结论不符合.若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  相似文献   

15.
题目(2005年理科综合全国卷Ⅱ,第30题): 回答下列(1)、(2)小题。 (1)植物叶片表皮上分布有大量的气孔,气孔结构如图1所示。当组成气孔的细胞(保卫细胞)吸水后,会膨胀变形,气孔开启;反之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相似文献   

16.
2004年重庆市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初二组)复赛试题第五大题:如图所示,A、B两长方体木块质量分别为mA=2kg,mB=1kg,用一根轻质弹簧把它们连接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用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1作用在B上,A、B静止时A对地面没有压力(如图a所示),现改用与F1同样大小的竖直向下的压力F2作用在B上使A、B静止(如图b所示)。求b图中A对地面的压力的大小。(取g=10N/kg)  相似文献   

17.
原高中课本《物理》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4月第2版,第138页)第四章练习三第2题:“图4—22是法拉第做成的世界上第一个发电机模型,在磁铁两极间放一铜盘,转动铜盘,就可以获得持续的电流。试解释其作用原理。”教学参考书(高中物理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7月第2版,第260页)是这样解释的:“如图4—37所示,我们把铜盘看成由无数条辐条所组成。当铜盘转动时,位于磁场中的辐条做切割磁力线运动产生感生电动势,电路闭合就产生感生电流。铜盘连续转  相似文献   

18.
物理问答     
质量为2m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铅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速度v0滑上木板左端,铅块恰能滑到木板右端与木板相对停止,铅块运动中所受的摩擦力始终不变,现将木板分成长度与质量均相等的两段(1、2两段)后紧挨着仍放在此水平面上,让铅块以相同的初速度由木板1的左端开始滑动,如图2所示,则下理判断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19.
王静 《物理教师》2008,29(2):43-43
人教版物理选修3—1教材(修订版)的第2章第8节有幅多用电表的电路图,原图如图1所示. 笔者认为此图有待商榷,不难看出编者想画一个由双量程的电流表、双量程的电压表和双倍率的欧姆表组成的多用电表,问题就出在双倍率的欧姆表上.  相似文献   

20.
目前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三种,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3版,以下简称人教版)、岳麓书社(2005年7月第2版,以下简称岳麓版)、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2版,以下简称人民版)出版。由于不同的编者对课程标准理解角度和深度的差异,对知识内容呈现方式选择取向的差异,必然使各个版本历史教材在栏目的设置上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