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勇强  李小华 《文教资料》2007,1(4):129-130
本文以空间概念为基础,分析空间隐喻的普遍性,指出空间概念对时间概念的应用价值,即时间概念可用空间来表达。同时,本文指出空间概念对事件概念的适用性,并将空间概念与致使结构的事件观相结合,从而得出致使结构的空间隐喻原型。  相似文献   

2.
历史课必须运用历史地图进行教学。没有历史地图,不易使学生形成空间概念。而历史事件,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脱离了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的历史事件,是不会给学生形成完整而深刻的印象的。这即是说,历史事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具有时间的连续性,而且在空间具有不可  相似文献   

3.
历史地图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怎样利用地图学习历史呢?一、借助于历史地图形成历史空间概念,以图学史梁启超先生说:“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历史地图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空间及其变化的具体体现,所以历史空间概念的形成需要借助于历史地图。而某一空间概念总是与历史现象相联系,蕴含着丰富具体的历史内容,有助于形成历史概念。如学习《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图》,首先,应明确1947年战略反攻空间位置陕北、华北、山东、中原等。其次,要依图分析战略反攻的空间环境,陕…  相似文献   

4.
历史地图与历史教学东北师大韩宾娜一、历史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学习历史,必须建立起空间概念,因为历史发展变化的客观过程都是通过空间而存在的。任何社会形态、任何历史事件都处于一定的地理位置,在一定环境中进行,这就是历史的空间性。要了解历史过程的客...  相似文献   

5.
历史空间概念也叫历史地理或历史地域概念,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指历史活动的空间位置;其二,指历史活动的地理环境;其三,指历史活动与一定地理条件紧密联系的社会环境。构建历史空间概念,就要弄清楚构成历史空间概念的这三个方面。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充分运用相关历史地图.引导学生具体探究某一历史地域,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空间概念。  相似文献   

6.
历史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客观过程,任何过程都是通过时间空间而存在的.从社会历史来看,社会形态的更替,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总是前后相随,连续更替,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展的,这就是时间性.同时任何社会形态、任何历史事件,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处于一定的地理位置;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文化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这就是历史的空间性、学习历史,必须具有明确的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离开了时间和空间,就无所谓历史.  相似文献   

7.
文章总结了作者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图示法的经验,指出运用图示法可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帮助学生进行空间思维训练,从而实现确定空间概念,进行空间概念的判断和推理。  相似文献   

8.
历史地图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形成地理空间概念必不可少的教具。地图在中学历史课中的数量很大,六册共有123幅:《中国历史》第一册17幅,第二册23幅,第三册19幅,第四册12幅;《世界历史》上册30幅,下册22幅。一般地说,讲清历史课基础知识须讲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作出评价等等;因为最基本的历史事件均发生在一定的空间,这就必然涉及历史地理的部分知识;历史教师都应当具备这方面的必  相似文献   

9.
地理空间是人类活动的舞台,处处都留下了历史要素的“烙印”,若把这些历史要素揉到地理空间概念的学习之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以黄土高原及周边相关区域”为例,就如何揉历史要素于地理空间概念的教学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发展中检视我国教学空间研究的实践诉求、理论背景和时代特征,是科学而合理地分析其内涵的逻辑起点。从本质上讲,教学空间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空间,它是由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共同建构而成的。从教学空间的本质出发,准确地把握教学空间的发展趋势,需要夯实教学空间研究视角的解释力,厘清教学空间概念的界定与使用问题,不断拓展教学空间的问题域,合理定位教学空间研究的关系本质与变革张力。  相似文献   

11.
地理空间是人类活动的舞台,处处都留下了历史要素的"烙印",若把这些历史要素揉到地理空间概念的学习之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以黄土高原及周边相关区域"为例,就如何揉历史要素于地理空间概念的教学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讲过:“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中国地理沿草图>序》)这里梁氏把掌握历史空间概念喻作为掌握整个历史的基础,确实不失为是一种真知灼见。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学生,尽管他们可以背得出历史上某些都城、地城、江河、山川的名称,但由于没有在头脑里确立起历史空间概念,结果就会闹出诸如都城搬家、山河变向的笑话来。由此,我感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重视对学生的历史空间概念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那么,怎样帮助学生培养历史空间概念呢?根据实践,我感到有以下二点值得重视。第一,要充分运用历史地图,做到“时空”结合。地理是历史活动的舞台。历史地图则是历史空间的客观反映,它跟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各种  相似文献   

13.
李志荣 《文教资料》2014,(25):167-168
时间与空间概念是学习历史不可缺少的两大要素。历史与地图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加深对历史现象的理解,深化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把握,提高历史学习与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兴起的图示教学法是以符号、文字和数字组成图形,表现历史过程的内在联系,揭示历史本质和规律的教学方法。本文试图阐述图示是如何鲜明体现历史知识的时间、空间、网络、对比和史论联系的。一时间联系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既把握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又弄清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从而形成完整的科学的时间概念。要把握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决不能只了解孤立的年代和事件,更要掌握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许多看似并不连贯的事件,相互之间其实是有联系的。因此要学好历史、学透历史,就要理顺其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从时间上、空间上、现实中去找寻历史事件之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本质和特点的理解,把握历史发展进程及规律的基本线索,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绘画、建筑、雕塑是造型艺术中空间概念的三大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对三者共同的审美特征和各自在空间上的相异"幻象"的分析,把握到造型艺术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绘画、建筑、雕塑是造型艺术中空间概念的三大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对三者共同的审美特征和各自在空间上的相异“幻象”的分析,把握到造型艺术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许多看似并不连贯的事件,相互之间其实是有联系的.因此要学好历史、学透历史,就要理顺其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从时间上、空间上、现实中去找寻历史事件之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本质和特点的理解,把握历史发展进程及规律的基本线索,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空间概念是一种比较抽象的事物,空间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主要核心素养之一,在高中历史学科课程中,对于空间观念的考查往往具有多层次性,尤其是在高考试题中对于历史空间观念的考查更为明显。本文就高考历史空间观念试题的相关应对策略作以下几点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曾说,"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基础也",的确,历史地图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形成地理空间概念必不可少的教具。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当遇到重大历史事件、疆域和战役等方面的内容时,历史地图与抽象枯燥的文字叙述比起来,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正所谓"即书而求难""即图而求易"。但对于初学历史的学生而言,他们对地图的认识还处在一个很模糊的阶段,由于他们读书的训练先于或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