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江先生为展示自己的“有效教学”,同时也为批判中学语文的“无效教学”,亲自到中学授课,并作《理性我思致用——以(游褒禅山记)为例谈中学语文“有效教学”》一文(发表于《人民教育》2006年第7期,以下引文,若非特别注明,均出自该文),详细讲述他的授课基本内容及设计理由。徐先生在文章中指出,他到几所中学示范讲《游褒禅山记》,贯彻的是“六字”指导思想——“理性”、“我思”、“致用”。对此他是这样解释:‘理性’,是指教或学都要以一种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是一种自觉行为。‘我思’就是‘我’自己思考,即不随‘你’思,也不随‘他’思,无…  相似文献   

2.
赵燕华 《学语文》2003,(6):48-48
拜读了徐逢春先生的《“一直以来”小议》(《汉语学习》 ,2003年第1期) ,很受启发。徐先生敏锐地观察到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报刊上不断冒出‘一直以来’之说 ,且大有蔓延之势。”但是 ,徐先生在对“一直以来”进行了一番语义分析之后 ,却对其存在的合理性给予了否定 :“其实 ,上面列举的例句中的‘一直以来’意在表现‘长期以来’ ,但又显然不及‘长期以来’表意显豁。何必放着现成的‘长期以来’不用 ,偏要生造什么‘一直以来’。”就此问题 ,我想提出自己的看法 ,与徐先生商榷。首先 ,“一直以来”的形成并不是“一直”和“以来”的简…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杜钢建《论胡适的自由主义人权思想》一文中的一些观点提出了商榷。指出,杜文将胡适等的自由主义人权思想看作中国思想界“20世纪的最高水平”是有失偏颇的;胡适自由主义人权思想的理论渊源──易卜生的个人主义思想虽有积极的一面,但它是一种极端的“为我主义”;将毛泽东与蒋介石的专政意识混同起来也是不正确的,人民民主专政与旧专政在性质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这里登载的魏新高同志的文章,对集体主义道德理论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有人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伦理道德问题上也习惯于挂上姓‘资’姓‘社’的牌子”,而实际上“集体主义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集体;个人主义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个人”。作者提出了这样的重大理论问題:集体主义或个人主义的价值导向与社会制度有无必然联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本刊发表这篇文章,意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欢迎读者来稿参与争鸣。  相似文献   

5.
“从冯梦龙们到鸳鸯蝴蝶派再到现在的网络小说,在‘精英话语’为主导的文学史一直作为‘配角’或者‘逆流’存在,但这种市民大众文学理应成为现代文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年,年逾八旬的范伯群一直在为通俗文学的“正名”奔走呼号。  相似文献   

6.
1997年第1期《语文知识》发表了一篇题为《“步走”释义商榷》的文章(以下简称《商榷》)。这篇文章认为《赤壁之战》中“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一句的“步走”诸多注释注为“步行逃跑”是不正确的,而应该解释为“自陆路逃跑”。《商榷》在接近结尾时这样说:“我认为课本将‘步走’注释为‘步行逃跑’是不够准确的,应释为‘自陆路逃跑’‘……全句译为‘曹操带领人马从华容道自陆路逃跑’更准确些。”我认为这篇《商榷》还  相似文献   

7.
茅盾在《乡村杂景》一文中指出:“生长在农村,但在都市里长大,并且在都市里饱尝了‘人间味’,我自信我染着若干都市人的气质;我每每感到了都市人的气质是一弱点,总想摆脱,却怎么也摆脱不了;然而到了乡村住下,静思默念,我又觉得自己的血液里原来还保留着乡村的‘泥土气息’.”我认为,茅盾的这段夫子自道,除了“乡村”应改为“乡镇”之外,还是蛮切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8.
《山西师院学报》1980年2期上有冯彦山同志的《鲁迅〈自嘲〉中的‘千夫’究竟指什么?》文章的结论:“‘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这种解释是不正确的。”理由:“一、从‘千夫指’的来历看,‘千夫’不是‘敌人’。”引《后汉书·王嘉传》“千人所指,无病而死”,“千夫”即“千人”,不指敌人。二、“从‘千夫’本身考察,它不能解作‘敌人’。”“三、若把‘千夫’说成是‘敌人’,‘指’就不好解释了。”  相似文献   

9.
母语在港台     
香港中文大学一位教授请我到尖沙咀喝下午茶。我问他:“看你风尘仆仆,从哪里来?”对方答道:“我刚从班房里出来。”我听了吓一跳。对方知道误会了,连忙解释说:“刚才我忘了说普通话,‘班房’是香港方言,是‘教室’的意思。”这时我才顿开茅塞。说母语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为例,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物理教学生活化“激活‘我’、进入‘学’、形成‘养’”的“树摇动树”式的教学筹划,提出了“‘我在’的主体性、‘我察’的启动性、‘我融’的认知性、‘我悟’的建构性”四大“我在我学”教学策略,力求实现教学的“求知”“理性”“生命”三重人生境界升华。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0月底,我校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对外公开教学活动。这次活动的形式是“同课异构”,课题是人教版必修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我不仅参与了这次活动,还与安徽省历史特级教师沈为慧老师进行了“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的“同课异构”。下面就“新经济政策”这一内容的教学策略谈一些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2.
华威先生     
转弯抹角算起来——他算是我的一个亲戚。我叫他“华威先生”。他觉得这种称呼不大好。“嗳,你真是!”他说,“为什么一定要个‘先生’呢。你应当叫我‘威弟’。再不然叫‘阿威’。”把这件事交涉过了之后,他立刻戴上了帽子:“我们改日再谈好不好?我总想畅畅快快跟你谈一谈——唉,可总是没有时间。今天刘主任起草了一个县  相似文献   

13.
伍振 《考试》2005,(10)
知道“有了房子再恋爱”这个谜面的谜底是什么吗?呵呵,就是文章的标题:“无‘所’不谈”!浪漫主义的爱情说:爱屋及乌。爱我,就要爱我的一切,爱我的不足;现实主义的爱情说:爱吾及屋。爱你,更爱你的永恒,你得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大学毕业后,我一直过的是“南征北战”的租房生活:上半年从大沽南路转移到体北路,下半年又从体北路转移到南楼……租房子时间长了,觉得房租太贵,钱都送给了别人,太不划算。考虑再三,决定先买房。  相似文献   

14.
新一代书生     
许丽 《教书育人》2006,(1):51-51
作家池莉曾在一篇《新一代书生》中写到她女儿不知道司马光砸的那个缸是什么,而在这“新一代书生”笔下.也出现了老教师读不懂的东西了。我一直教的是一、二年级,虽然有时候小家伙们的嘴里也会蹦出“恐龙”“青蛙”之类的词语,但毕竟是在口头上,我并没太注意。没想到现在,这些网络论坛用语能跑到作文里面去。一次,到一个高年级办公室拿资料,几个老师正同着一本作业议论纷纷,我凑过去,看到这么一段:“周末‘GG’(哥哥)送给‘偶’(我)很多好‘东东’(东西),还带‘偶’到zOO(动物园)去‘^-^’(表示开心)……”难怪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师看了会不知所云了。  相似文献   

15.
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时,一个学生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莲们!’这里为什么不直接用‘再见’、‘别了’,而偏要用一个德词汇‘Ade’呢?”我当时是这样回答的:  相似文献   

16.
开心笑吧     
《现代语文》2005,(9):40-40
舅妈“我听说,你跟玛丽的婚事吹了?”“对,她嫌我穷。”“你跟她说起过你有一位有钱的舅舅在美国吗?”“说了。现在她是我舅妈了。”从反面理解有个失恋的人愁眉苦脸地告诉朋友:“我所爱的人拒绝了我的求婚。”“这有什么呢,”朋友说,“我告诉你,女人的话,有时得从反面理解。她说‘不’,就意味着‘是’。”“可是她没说‘不’。”“她说什么?”“她只说了‘呸’。”  相似文献   

17.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最后一段这样写道:“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是作者的感悟。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读来领会作者的感悟呢?  相似文献   

18.
    
“我再说一遍,张岚。”我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这个字念‘huo’。” 张岚也一拍桌子站了起来:“‘huo’。我告诉你是‘huo’!” 我已拿定主意不去理这个固执的家伙,便扭过头来抽出一本杂志乱翻。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一直有着崇尚道德教化的优良传统。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更是道德教化的传播者与践行者。从“师者,乃传道、授业、解惑也”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颁布实施”;从“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无一不提醒着我们要时刻铭记“以德育德、以德治校”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20.
幽默与漫画     
无题 小姗的妈妈说:“老师,您找我有事吗?”老师说:“是的,您孩子上课时不专心听讲,到现在连‘声母’、‘韵母’都不知道。”小姗的妈妈说:“孩子啊,你怎么这么笨呢?妈妈不就是你的‘生母’,我在生你之前,不就是你的‘孕母’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