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动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有关党的性质“改变”、“全民党”的一些模糊观点,源于对“两个先锋队”涵义的误读。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是党的基本功能、使命和作用的集中体现,不能动摇和改变。只有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动摇,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党的先进性建设根本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党的性质是一般本质与特殊本质的统一,实践检验和理论研究充分证明,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的“两个先锋队”理论全面阐述和深刻揭示了党的一般本质与特殊本质及其辩证关系,对党的性质的认识达到了崭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提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和保持党的先进性,全面认识党的性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一个现实亟须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对党的性质作出了新的表述:“两个先锋队”是对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辩证关系的新概括;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执政党发挥其社会整合功能的基本条件;“三个代表”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途径;把党的最高理想与最终目标——“共产主义”表述为静态目标与动态过程的辩证统一,有利于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5.
<正> 一、党的性质问题,是党的建设根本问题党的性质问题,是党的建设根本问题,它贯穿于党的活动的各个方面,同党的纲领、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奋斗目标、党的宗旨、党的组织原则、党的标准、党的纪律、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建设,都是紧密相联的。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是马克思主义者同形形色色机会主义者斗争的焦点。因此,自马克思主义的学说诞生以来,革命导师始终把党的性质问题摆在头等重要地位。马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两个先锋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两个方面阐明“两个先锋队”思想的内涵;指出了“两个先锋队”思想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一个什么样的党"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建党学说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对党的性质作出的新的科学概括,"三个代表"科学地概括了党的先进性理论。"两个先锋队"和"三个代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相似文献   

8.
20 0 2年 11月 14日 ,中国共产党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修改后的党章将党的性质进一步表述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跟修改前的表述相比 ,它有两个改变 :第一 ,由一个先锋队变成两个先锋队 ;第二 ,由一个代表变成三个代表。它必将对我党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对此 ,我们可…  相似文献   

9.
【背景材料】1.党的十六大系统地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要求全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党的十六大对党章进行了修改。主要内容有:(1)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2)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写入党章。(3)把党的性质规定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党的性质的理论,即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后来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在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突破。建国以后,对党的性质的认识一度出现倒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2年十二大和2002年十六大两次对党的性质的重新表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性质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执政规律,是一个政党不断增强执政能力的基本体现,也是一个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关键。只有不断探索执政规律,才能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目标,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应该说,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从未停止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迈出了探索执政规律的第一步。毛泽东“两个务必”思想的提出,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首先,“两个务必”开拓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和扩大执政基础的新境界。第二,“两个务必”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律”怪圈的新途径。第三,“两个务必”体现了党对把握执政规律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2.
Some comrades advocate drawing a line of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sanctity of a teacher's right" [shidao zunyan] and "respecting the teacher and abiding by discipline" [zunshi shouji]. This is because, it is said, following the call to break away from "the sanctity of a teacher's right," the students "consider the teacher as being beneath their notice," and even go so far as to "willfully make trouble and make fun of the teachers." This is a very interesting subject, and I would like to offer some opinions.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是“七一”讲话的主线和灵魂,是新世纪治党治国的政治纲领。它表明顾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确保执政党地位的决心和信心。从理论上看,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就是“三个代表”的伟大实践,而对当前特殊的形势,“三个代表”又增添了崭新的内涵。从实践上看,“三个代表”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保证着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把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中国化,是中国社会全面转轨必须面对的重大历史性课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人民实践这一历史主题转换的进程中,在方法论上突出向“创新”辩证法的伟大飞跃,形成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将马克思主义对执政党“三个规律”的探索推向了“合三以一”的全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建设党和把党建设成为“三个代表” ,是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毛泽东建党思想和邓小平建党理论在转型时期党的建设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三个代表”在理论上既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 ,又具有非凡的创新。它与“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基本原则是相一致的 ,是完全适合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把个人的存在看做是人类历史的前提和基础,在继承了前人的人本思想的同时,不断批判、吸收、创新,在实践中得到发展,使"以人为本"思想具有了现代意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延安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把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可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党的一贯方针,是我党力量之所在,本着力从党的性质,党的作用和党同腐败现象的长期斗争等三个方面阐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来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贯穿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改善党的领导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廖田忠 《湘南学院学报》2003,24(3):58-59,103
"与时俱进"是江泽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取得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它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坚持"与时俱进"对于我们反对教条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推进党的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具有长远的战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两个共同”作为新时期的民族工作主题和解决民族问题的行动纲领,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对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关系规律认识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