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舟 《湖南档案》2010,(12):43-44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个人素质高”、“这个有风度”、“这人有教养”……实际上,这是对一个人修养的评价。那么一个高素质、有修养的档案工作者应该做到哪些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编辑杂感(6)     
浅谈青年编辑的自身修养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工匠要做好活,必须先把干活的工具搞好,使它得心应手。这个简单的道理对我们做编辑工作的人也同样适用。编辑要做好工作,除了需要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做保证外,还需要有良好的自身修养作基础。这个良  相似文献   

3.
郑琼 《新闻前哨》2005,(5):48-48
电视"人物讲述"的语言魅力,包含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两个方面。1.语言信息方面:个性化、情感化、思想化首先,"人物讲述"是个性化语言信息的传播,是展现个性化语言的有效途径。个性化语言是表现人物不可缺少的因素。"宇宙间,万籁有声,物各有响,人声各异。"不同的人由于职业、年龄、经历、阅历、教育程度、气质、修养和所处地域环境的不同,其口语表达方式和说话习惯都不会相同,而且各有各的特点。其实,从一个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  相似文献   

4.
贾岳 《今传媒》2007,(12):49
中国古来即有"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的说法,并且在评价一个人时也往往把"道德文章"相提并论,认为文章是一个人性格、修养和才情的自然流露,文品文风能够反映出其性情人品.诚如清代著名诗论家叶燮所言:"功名之士,必不能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能为敦厚大雅之响."  相似文献   

5.
在每次人大、政协会上,都会有代表、委员的提议发言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热议。有的提议以敢言感人,有的发言以"敢言""雷人"。在广东省人大会议即将闭幕时,就有一个人大代表以她的"敢言"把人"雷倒"。这位代表说:"今天倒了这个  相似文献   

6.
正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是一个人必备的一种能力。温家宝总理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质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可见,阅读对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4月23日被正式确立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的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阅读和写作。1997年1月,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教委、国家科委、新闻出版总署等九部委共同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说,某某图书选题不错,很有特色;某某图书选题没啥,缺乏特色。可见,人们衡量图书选题的价值如何,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有没有特色。 谈到图书选题的特色,笔者想起恩格斯在评论敏·考茨基的小说《新和旧》时的一段话。恩格斯说:“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这里所谓“单个人”,是指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状貌、语言、气质、修养、性格、命运的人;这里所谓“这个”,是指具有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色的艺术典型。 恩格斯的这一论断告诉我们:艺术典型必须具有自己的个性特色,即必须是“这个”,它决不可以同“那个”相混淆。艺术典型是否真正属于“这个”,这是评价艺术典型价值的标尺。  相似文献   

8.
“修养”这个词,“文革”中被批判过。其实修养就是锻炼的意思,是一个人健康成长所不可缺少的一种功夫,不但不应该批,而且忽视了它是要出大差子的。“文革”期间,粗野、丑恶、低劣的东西到处泛滥,不正是深刻的教训吗? 我们要做好编辑工作,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一定要讲求修养功夫。这里就此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如果把一份报纸比作一个人。那么要闻版(也就是一版)就是这个人的"脸面"。"脸面"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这个人的整体形象。要使这个人说话有份量,那么首先就得把"脸面"打造好,使他可亲、可信、可爱。在"亲"字上下功夫拉近感情距离近几年来,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关注民  相似文献   

10.
山西繁峙"6·22"特大爆炸事故发生后,有11名新闻记者因收当地有关负责人及非法矿主送的现金、金元宝而放弃对事故真相的报道。这是一起典型的记者违纪案件,给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们再一次敲起警钟:一定要加强自律!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虽然离不开良好的客观环境,但主要靠自身修养。先辈之所以把自身修养放在第一位,因为这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以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准则为尺度,严格自律,是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品格。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记者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以其职业的特点,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来自各方的诱惑,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同样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是一个人必备的一种能力.温家宝总理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质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可见,阅读对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4月23日被正式确立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的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阅读和写作.1997年1月,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教委、国家科委、新闻出版总署等九部委共同发出了《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提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由于多种原因,在我国成年人中,有阅读习惯的人是很少的,这一现象发人深省也令人担忧.儿童是祖国的未来,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吴丹 《今传媒》2011,(11):130-131
编辑人常常会说到"书感"这样一个词。"书感"在编辑人看来就是一种职业敏感,而这种对图书信息的敏感把握就体现在整个编辑出版的过程中,是编辑人自身修养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3.
朴槿惠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女总统.很多人认识她,或者因为她有一位做总统的父亲,或者因为她是"嫁给国家"的"三无女人",再或者她的当选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启等等.然而,我对于这个人物的兴趣,来自于她对中国哲学的热爱.2007年3月,韩国《每日经济》的记者采访朴槿惠时,她谈到:"二十多岁时,我曾面临难以承受的考验和痛苦.父母都被枪杀,曾经信任的人离开,连呼吸都觉得困难.当时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这段话在我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中国哲学追求"内圣外王",终究是要落实到个人的修养和社会的功用中的,这是一种对万物、对众生的有系统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柏杨先生在他的《丑陋的中国人》(漫画演绎版)一书中称陈晓兰是有尊严的中国人。他写道:"虽然这个世界里,有很多丑陋的人事物,但是在小小的角落里,也有很多默默努力,值得尊重、学习和鼓励的楷模,陈晓兰女士就是其中一个……"柏杨先生希望读者读完陈医生的故事后,也能成为一个勇敢坚定的人。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读书人,你赞美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洋溢着书卷之气;你挖苦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看不到任何书卷之气。对于不读书的人,你同样可用"你好像有一种书卷气"之类的话赞美他;当然如果是想挖苦他,用一句"你没有文化",杀伤力也就足够了。总之,不管是读书人,还是不读书的人,"书卷气"都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武器。因为"书卷气"是对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最完美、最直接的诠释,所以,  相似文献   

16.
谈话节目以人与人之间的谈话这种最基本、最普通、最直接的交流作为节目形式和内容进行传播。任何一个谈话节目的成功,和这个节目的主持人提问是密切相关的,这也是衡量节目主持人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之一,它反映出一个主持人的文化修养和新闻素质。  相似文献   

17.
一说到图书版权贸易,就会想起"1:10"这个所谓的逆差.按照媒体的报道,这个逆差到2008年变成1:7了.也就是说我们卖给外国人一个图书版权,就买进外国人七个版权.看到这个消息,不少人欢呼雀跃,我们的文化输出有了质的发展.即便如此,还有媒体发表文章对此很不满意.  相似文献   

18.
"规模战略" 在经营领域,熟悉这个故事的人一定很多.它说的是,曾经有两个外国人想到中国来投资,其中一个看到中国的投资环境不是很好,准备打退堂鼓.另一个则完全相反,他说:"自从我一踏上中国的土地,我就兴奋不已.你想,中国有十多亿人口,如果你能从他们每人的口袋里掏出一块钱的话,你想那是一个什么概念?"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营销中的"规模战略".  相似文献   

19.
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精神文明的建设者需要美的规律来指导,所以说,美学知识,应该是编辑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审美修养,是编辑修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一、编辑审美修养的意义审美修养,是指个体按照一定时代、社会的审美理想自觉进行审美心理的自我锻炼、陶冶、塑造、提高的行为活动,以及通过这些行为活动所形成或达到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境界。它的意义在于:要求人们通过参  相似文献   

20.
采访和写作     
时刻准备着在本文的前两段里,我会谈到党报记者的政策学习和政治修养问题;记者的文化学习和科学知识的修养问题.有了这两方面的修养,再加上刻苦的正确的采访,我们就此较能够容易地担负起党报记者的任务了。从现在开始,我想进入有关采访工作方面问题的探讨.先谈采访的准备工作.在解放战争期间,毛主席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不打无准备之仗".毛主席这个指示对采访工作也有构大的意义.有人也许会这样说:别的工作能够在事先进行准备,唯独记者工作是很难作准备工作的,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