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薄立伟 《新闻传播》2010,(3):102-102
接受美学,又称为接受理论。主要创始人有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姚斯和伊瑟尔等人。接受美学从读者与作品的关系来研究文学,是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由于接受美学带来的是一种视角的转变,给很多学科带来了新鲜的研究视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周睿 《图书馆论坛》1998,(2):15-15,55
1接受美学的启发本世纪70年代以来,接受美学逐渐风靡世界,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理论潮流,它发源于联邦德国,而后传向欧洲大陆和英美诸国,远及日本,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80年代以来,我国理论工作者也开始逐步介绍这一理论,在文学美学界引起了普遍关注。作为图书馆学界,是如何与文学美学界的接受理论产生关联的呢?这个跨越的桥梁和联接点就是二者共同关注的焦点─—读者。接受美学的两位创始人,联邦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教授汉斯·罗伯特·姚斯和沃尔夫冈·伊瑟尔,他们建设接受理论的出发点是:坚持将注意力从传统的对作者─—本文…  相似文献   

3.
《简·爱》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不同时期的国内译者对《简·爱》进行了译介,译本众多,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译者所处年代的时代特征.文章以接受美学和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的多元系统理论为基础,介绍了《简·爱》在中国的译介概貌,并结合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语境,分析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和《简·爱》译介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闻故事化报道就是借鉴写故事的文学手法来报道新闻的一种写作方法。文学与新闻的关系源远流长。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的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接受美学,是西方重要的文学理论。其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范式,对社会科学理论的研究,尤其对新闻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价值。本文试图从接受美学中为新闻故事化报道找到理论附依。  相似文献   

5.
梁宗岱(1903—1983)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集诗人、理论家、批评家、翻译家及教授于一身的才子。他年青时在欧洲游学的七年中,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对他的学习、创作、研究倾注了很多心血,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代文学大师与一位中国青年诗人、学者之间的交往和友谊,堪称文坛佳话。  相似文献   

6.
新闻故事化报道就是借鉴写故事的文学手法来报道新闻的一种写作方法.文学与新闻的关系源远流长.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的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接受美学,是西方重要的文学理论.其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范式,对社会科学理论的研究,尤其对新闻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价值.本文试图从接受美学中为新闻故事化报道找到理论附依.  相似文献   

7.
正值北京金秋时节,北京广播学院新近成立的动画学院迎来了三位来访嘉宾,他们是巴黎第八大学造型艺术系教授、巴黎第八大学数字美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让·路易·布瓦西埃教授、他的夫人莉莉安娜·德莉埃教授和叶欣教授。他们带来了巴黎第八大学的问候,更带来了一次精彩的关于现代媒体艺术的讲座。笔者有幸参与其中,希望把点滴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8.
张丽 《声屏世界》2000,(8):32-34
按照现代的接受美学理论,一部电视剧,当它尚未被纳入观众的欣赏过程时,只具有一种潜在的美,称为文本或本文,按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大师沃尔夫冈·伊瑟尔的观点,“由作者完成的文本仍处于一种潜在状态中,尚有待于意义的生成。”只有当它被受众(接受主体)欣赏时,才具有美感功能,成为接受客体。因此,研究电视剧与受众的审美关系,就是研究接受主体(受众)与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的审美关系。审美关系之一——适应受众受众与电视的审美关系,首先体现为一种适应关系。这是电视的艺术个性及其商品属性决定的。电视属于视听综合艺术,…  相似文献   

9.
李彦平 《新闻窗》2009,(5):94-95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在联邦德国兴起。它是文学研究领域的一种全新的方法论,确立了作品的意义是从读者对作品的阅读过程中诞生这一事实。它第一次把读者推到了整个文学活动的中心,从而使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王烁 《兰台世界》2006,(8):18-19
信息对称是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衡和萎缩。档案信息是一种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源,而人民对于档案信息的利用却处于“敬而远之”的状态,各级各类档案馆也以保管为主,忽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这种现象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01年10月10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乔治·阿克洛夫、哈佛与斯坦福大学教授迈克尔·斯彭斯、担任过世界银行首席经济雪茄的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三人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三人利用不对称信息,为广泛的市场理论奠…  相似文献   

11.
接受美学,是本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研究方法,它把作家、作品、读者联系起来,把读者作为与作家、作品并行的文学研究对象。接受美学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读者“再创造”理论。作品与读者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没有读者,也就没有作品存在的价值。将接受美学引入新闻学领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我们研究新闻读者提供了一个新观点、新视野。研究新闻的现象,只见传播者,忽视接受者,是不完  相似文献   

12.
今年 9月 ,值中国传媒大学 (原北京广播学院 ) 5 0周年校庆之际 ,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 (SanFranciscoStateUniversity)广播电视和电子传播艺术系教授赫伯特·泽特尔先生到校访问 ,并为中国传媒大学的同学们开设了三次关于影视制作和实用媒体美学方面的讲座。赫伯特·泽特尔教授是美国影视艺术界最著名的专家学者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图像·声音·运动》、《电视制作手册》、《摄像基础》、《泽特尔影像机房 2 1只读数据光盘》。其中《图像·声音·运动》一书被认为是美国影视专业大学生应该拥有的最重要的教科书、“影视工作者的圣经”等…  相似文献   

13.
从接受美学看广告受众中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在德国的博登湖畔,两个年轻的学者姚斯和伊瑟尔提出了震惊世界的接受美学思想,把传统意义上处于配角地位的读者引向了文学活动的中心,构建了作者———作品———读者三位一体的崭新格局,破天荒地把人们的思维视线从文学艺术的创作活动引向了接受活动。接受美学的兴起与传播给现代广告业以极大启示:这就是广告受众中心论理念的形成。“受众”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上的解释是:接受信息传播的群众。“受众”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是信息的目标。美国消费行为学家威廉·威尔穆曾说过:“受众是实际决…  相似文献   

14.
文学经典塑造的不少形象在被人们接受认可的同时,也开始受到了新一轮的挑战。英国作家琼·里斯(Jean Rhys)不满于《简·爱》对疯女人伯莎·梅森的刻画,认为夏洛蒂·勃朗特在塑造这个人物时,以殖民地宗主国民的天生优越感,把她贬屈成了兽的形象。因此,她写作《藻海无边——(简·爱)前传》,以伯莎为主角,描述这个曾经在加勒比西海岸边无忧无虑生活的克里奥耳少女如何被夫君劫财骗色、始乱终弃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文学向来被看作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小说也因而常常被视为“社会风俗史”或“用美学方式写成的历史”。近些年来 ,小说批评的视野 ,渐渐投向文化层面 ,一片新的理论天地开始展现在我们面前。陈洪《浅俗之下的厚重小说·宗教·文化》(南开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 4月出版 ,以下简称《厚重》) ,就是体现这种新的批评观的力作。全书大致可分四个部分 :一是从不同侧面所做的宏观考察 ,主要包括对小说象征手法及其文化语码、宗教描写的人文主义传统、小说叙事艺术以及小说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心态等方面的研究 ;二是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  相似文献   

16.
大众媒介对观念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促进观念现代化的种种社会力量中,大众媒介拥有自身的价值和优势。产生这种特殊价值和优势的原因是大众媒介新技术及其传播内容与观念现代化的需求方向相一致的结果。一、阿历克斯·英格尔斯的定量分析 60年代中期,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教授阿历克斯·英格尔斯和D.史密斯对大众媒介影响观念现代化的理论假设进行了一次有力的论证。为了探讨促进人的观念现代化的某  相似文献   

17.
艾达·巴克门奖是瑞典的一种全国性的文学与新闻奖。该奖是1953年在艾达·巴克门的资助下,为了纪念瑞典著名新闻记者,诗人格拉道佛·福若丁(1860—1911)和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童话故事的作者塞耳马·拉格尔佛(1858—1940)而设立的。该奖每两年颁发一次,奖给那些在文学或  相似文献   

18.
自陈文忠的《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和尚学锋等人的《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问世以来,国内从事中西接受理论比较研究的学者一直翘首期待一部与之相对应的本土接受文论史的产生。邓新华教授的《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以下简称《接受诗学史》)出版,标志着本土接受诗学体系建构取得了崭新的进展。邓新华自始至终以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前的判断力坚信,在文学接受论域,中西理论都有许多共同的思考结晶和相通的话语命题。在我看来,邓新华教授的这种学术努力,并没有陷入有人担忧的“以西套中”或“以西代中”的陷阱,恰恰相反,它为解决当下文论界颇感焦虑的“失语症”打开了一个有效的理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是英国作家帕·林·特拉芙斯发表于1934年的儿童奇幻文学著作,因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获得了广大儿童读者的好评.本文从跨文化传播和语言思维转换价值两个方面探讨了这部作品的出版价值,同时运用可能世界理论分析文学叙事中的虚构世界,阐述该理论对小说出版价值的重建,以期为文学作品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1 986年试干IJ专论·特约稿3伍杰加强出版科研,发展出版科学5于溪协会要“协”8邵益文祝《出版科学》创刊 —从重庆会议说起出版学研究10叶再生编辑出版学绪论13蔡学俭图书美学三题17方振益略论出版学的建立与研究编辑学·编辑工作20吴道弘图书编辑的人才理论22胡光清我国编辑学研究的现状和趋向61胡光清辑有关编辑学编辑工作研究文章篇目辑览(1978一1986.2)27孙天赦计算机激光技术与编辑工作29尹光谈编排设计的构想发行学·书评学·读者学论丛32罗紫初试论图书发行学的学科性质36田胜立在图书市场的另一面 —小议出版事业须平衡发展38汪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