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朗读,强调了一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评价"有感情的朗读",是"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造作……"可见,新课标对于语文阅读课中朗读教学的方向树立了更明确的标杆,情感朗读的评价标准是:在领悟文本的基础上自然的朗读,就是情感朗读。也就是说,读,是要给自己听,此时的朗读已然上升到另外一个境界——情感诵读。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接受情感的熏陶。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要求,我认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弄清楚朗读教学的概念和本质,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一些技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出之于口,入之于心",从而实现朗读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课标")对"有感情朗读"作了特别的说明,在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的理解。提倡朗读要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这分明是针对朗读教学中"重技巧,轻感悟""感情夸大,矫  相似文献   

4.
《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三维"目标。语文是一门生动而富有情感的学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充分利用人体各种感官激发情感,创设情境激活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激情朗读体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实现情感目标。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尤其是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让诗歌朗读教学有效起来?一、目标有效,清晰明了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课文朗读要达到的目标,在朗读中,不应该扮演一个"观望者",而应该是一个"合作人"恰当地点拨学生靠近目标,让学生走近文本,理解课文文字的意思,走进文本,感悟文字背后的情感。《沁园春·雪》是毛泽东长征途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词,我在设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读"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邱炳华 《考试周刊》2010,(48):43-43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反复地读,在朗读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本文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推进朗读教学的关键;激发心中的情感是推进朗读教学的基础;关注学生的性格是推进朗读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朗读教学有如下表述: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书声琅琅”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先生好课观之一。可见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高丽萍 《甘肃教育》2020,(2):156-156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经之路。《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级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起步阶段,也是关键阶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明确的定位,即"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调动了小学生的朗读欲望,提升了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小学生的朗读情感,增强了小学生的感悟能力,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这一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促进朗读教学的整体优化,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更有效,大大提升小学生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蕴藏情感的最佳途径。但是,仔细观察我们的课堂,朗读教学没有真正促进阅读教学的展开。真正有效的朗读教学应该是通过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因此,有效的朗读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素养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最优的朗读境界,真正落实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有效参与,实现有效朗读呢?  相似文献   

12.
胡平 《成才之路》2012,(2):73-73
正朗读是一种声音响亮而富有感情的读书方法,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新课程标准》中也对朗读做了明确的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朗读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点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学生只有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在美好情感的氛围中,体味作者的感情,把握文章的脉搏,感受文意、文情和文境。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情感自然而然地会被调动起来。因此,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巧妙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朗读情境,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感悟文本,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才能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感情朗读之中,有效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写美景的文章我们可以配乐朗读,如教学《草原》这一课的第一段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播放一段旋律优美舒缓的琵琶曲,引导学生边听边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我",正驰骋在广袤的草原上,让学生在这轻柔、抒情的音乐声中朗读,不但把握了作者情感,还提高了朗读水平,陶冶了情操。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语文课文文本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因此,在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加强朗读教学,提高阅读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并把它贯穿于各学段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正朗读是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同时要求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长期以来,不少老师误解了"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要求,指导朗读时,喜欢起伏很大的语调,更有甚者,要求学生朗读  相似文献   

17.
王艳芳 《宁夏教育》2007,(11):49-49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新课标,凭借新教材,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语感。一、加强朗读,培养语感朗读是语言教学中最常见的练习形式。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可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在此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由此可见,朗读是语文细酌如“味”之佳法。《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朗读教学历久弥新,个性化朗读更是个性化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它是以不同形式地朗读,不同理解的朗读,融入自己的体验,通过对文本的再创造,从而更好地把握和感悟文章含义。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提出了小学生要正确而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之要求。这就不难看出,投入感情,是开展朗读教学中的最高目标与追求。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情感投入问题。  相似文献   

20.
1引导学生运用情感朗读读是阅读教学之根本,而情感朗读更是阅读教学的灵魂。恰当的情感朗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以声解义,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例如在教学《庐山云雾》时,引导学生有情感地朗读阴天的云雾这一段,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到阴天云雾的美丽、神奇、变幻莫测。在情感朗读中,既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