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在1964年12月1日的一封通信中说 :“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文’本于‘语’ ,不可偏指 ,故合言之 ,亦见此学科 ,‘听’、‘说’、‘读’、‘写’宜并重 ,诵习课文 ,练习作文 ,以为读写之事 ,而苟忽于听说 ,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从叶老的话里不难领会这样的道理 :“读”“写”不能““脱钩” ,不可“苟忽于‘听说’” ,“听”、“说”、“读”的训练是作文训练的份内之事。我在教学中 ,坚持“听”、“说”、“读”同“写”并重 ,注意克服单一练写的倾向。首先是“听”的训练。注重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同…  相似文献   

2.
增强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作文评改又是写作能力提高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从写作到评改是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其过程,是一个不断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作文心理品质,发展语言意识性,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处理好“评改”,对“写作”的提高影响很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改’与‘作’的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着重  相似文献   

3.
为使作文评改确有实效,本着“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从1997年10月开始,我们在山东泰山中学高97级11个班进行了“‘分组互批,三导两评’作文评改方式”的教改试验。教改课题中的“分组互批”是指全班分为几个小组,作文由小组内和小组之间相互轮流批阅;“三导”指写前引导、改前指导、改中辅导;“两评”指范文点评、改后总评。实施这种评改方式的基本步骤是:(一)写前引导。写前引导是教师启发诱导学生进入写作的阶段。命题后,教师要着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学生思路,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和…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727页)他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中又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呢?毫无疑问,只有让学生进行自改作文的实践,在实践中才能逐步形成这种能力。我在指导学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也同其他教学一样,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笔者在指导学生评改作文上,遵循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的训练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的作文教学原则,做了这方面的尝试。 一、借助投影,示范评改,激发学生评改作  相似文献   

6.
一、互评互改作文的课前准备课程标准提出:在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观察、思维、表现、评价的能力,重合作,学迁移。1.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心态。每接新班时,我首先从思想上教学生懂得欣赏别人。我让学生通过比较欣赏,拿同学的作文与自已的作文比较,首先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别人的闪光之处,然后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去。2.互评互改作文前要指导,即教师教给学生自评自改作文的方法。评改要先看内容,在评改作文时,我会鼓励学生全方位式地扫描全文后再看形式。这一步的指导,克服了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只重视“写”不重视“评改”的弊端。教师也应该让学…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曾说 :“我当过语文教师 ,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 ,得到一个深切体会 :‘徒劳无功’。”基于此 ,近年来 ,我对作文评改进行了以学生集体互评为主、教师抽评为辅的改革尝试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作文集体互评四步法第一步 :教师初改语文教师每次都不厌其烦地批改写评语 ,到最后发现评语几乎雷同 ,绞尽脑汁也难以评出作文的个性特色。鉴于此 ,我将每班学生分成四组 ,每次只评批一组 ,基本上能够摸清本次作文的优劣之处 ,这样下一步集体评改 ,已做到心中有数。这第一步是第二步集体评改的必要准备 ,否则心中无数 ,教师打无准备之仗 ,…  相似文献   

8.
崔峦先生说:“教师‘下水’,这是最切实的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最好自己先写一写。写与不写大不一样。”的确,下水作文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启迪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还能提升教师的写作水平。一、“下水知冷暖”老师不写下水文,怎知学生写作的困难。许多老师在写“下水文”时也是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其实你的“难”也是学生的痛苦啊!写一写同一主题的文章,你就知道指导学生习作时该如何审题、如何取材、  相似文献   

9.
有人曾这样说:“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我知道,他说的是指作业批改,特别是作文批改。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评改教学又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一般作文教学的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的评改往往耗费大量的心血,然而作文发下去后,学生看看多少分,塞进课桌,然后再也不看了。叶圣陶先生曾总结自己一生给学生改文和广大教师给学生改文所得到的深刻体会是:教师给学生改文“徒劳无功”。他指出:自古以来“读书人笔下有通有不通,因教师给改而通了的究竟占百分之几?”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作文批改一直是压在语文老师肩上的一个沉重负担。为了批改学生的作文,老师可谓费时费力,付出的实在太多了,然而效果却不见得有多好。学生拿到批改的作文以后,大多数只是注目成绩,浏览总评语,然后置之不理,很少反思、修改。尽管如此,大多数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尽心尽责,去完成自以为份内的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高投入低成效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其实,叶圣陶早在1978年发表的《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就曾经指出:“‘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发达国家也非常重视指导学生自我评改作文。如日本的富永大洋提出了“引起共鸣,产生反响”的作文教学理论,要求学生相互传阅和批改作文,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评改作文的能力,是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笔者一直在尝试着让学生参与评改作文,逐步形成了这样的评改模式:教师示范评改→学生自我评改→学生相互评改→教师只批不改→学生再次修改。  相似文献   

11.
我从1989年开始探索作文批改“两步法”的教学方法,其具体做法、步骤如下:一、教师评改,师范引导。尝试“两步法”,原则上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作文评改过程中,教师应首先作好示范,教给方法,激励启发。 这一段的教师评改是为下一步指导学生批改所做的一次有的放矢的“战前”实验,是一项关系着能否调动学生评改作文积极性、激发其责任感的总体指导性工作。教师如果站得不高,把握不准,批之不详,条  相似文献   

12.
论文老师:“你这篇论文是抄袭的吧?”学生:“下次不敢了。你就饶了我这次吧。”老师:“这篇论文是我6年前写的。”学生:“啊!对不起。老师,我事先并不……”老师:“不过,我还是决定给你‘优秀’。”学生:“谢谢老师,可这是为什么?”老师:“当时我的导师只给了我‘及格’,可我我的那篇论文应该是‘优秀’。”作文小美在作文里写上长大后的愿望:一、我希望有个可爱的孩子;二、我还希望有个爱我的丈夫。老师评语:“注意先后顺序。”开心坊:老师颂(Ⅳ)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国中小学的语文课里,几乎没有写作教学。"王荣生如是说,"中小学的‘作文教学’,主要在两个阶段:一是在写之前指导学生审题,或使学生进入写作的情景,或有构思的激发乃至‘训练’。这一阶段主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对‘怎么写’只有原则性的引导或要求。二是在写之后,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或展示好的作文,或做提升作文档次的修缮,有时是教师介绍  相似文献   

14.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应遵循现代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把学生当作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里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想,作文的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作文评改的权力应该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修改、互动批改、合作探索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一、示范评改,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1、把某个学生的某篇习作(或习作片段)在多媒…  相似文献   

15.
六年制语文课本第七册“教材编写说明”中指出:“本册四个训练重点:注意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重点,体现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记叙,既是阅读训练的重点,又是作文训练的重点。”第八册“教材编写说明”中指出:“本册训练重点是‘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一要真实,二要具体’”。在第七册和第八册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观察事物”这个重点,从写观察日记入手,读写结合,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一年来取得了可喜成绩。现将我的做法和取得的效果汇报如下。 我是从三方面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的。 一是课文中学什么就指导学生写什么,及时巩固,  相似文献   

16.
“思想训练是写说理文的必要准备,写说理文也是整理思想和训练思想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朱光潜先生的这句话启示我们,思维训练应是作文教学的主环节,是核心。材料有了,怎么提取?又怎么组合?这全靠灵活而有条理的思维。作文水平差的学生缺的正是这个“才气”,于是,他们很想有例文作参照物,这不奇怪,问题是怎么样“参照”?引路靠老师。我的作文指导常运用类似“作文”的例文(高了、大了不合中学生实际),引发学生从中展拓。最近,我让学生写《面对亚运圣火……》,现在选一篇《亚运圣火照人生》,作为参照文,进行思维训练。训练如下:  相似文献   

17.
当前作文教学,作文评改中存在的现状是:以教师为中心“精批细改”,“全批全改”,完全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学生错误地认为评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了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改作文”,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作文能力上。  相似文献   

18.
多年的实践告诉我,指导学生作文时,若在审题之后马上把“下水文”抛给学生,学生得益不大,甚至有害无益。为了防止“副作用”,我在利用“下水文”指导学生作文方面,做了以下探索: 一、作前“下水”示错,防患未然。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教师不妨在学生习作之前,采用“下水”病文示错。根据训练要求,让学生评议病文,在评议中进一步明确写作要求。如指导《记一次接力比赛》一文时,根据“注意场面描写,把人物的活动情况写具体”的训练要求,我先出示下列“下水”病文: 一场紧张的接力比赛将要开始了。我们组  相似文献   

19.
不管是应试教育也好 ,还是素质教育也好 ,课堂教学始终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讲好课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善”讲不善“听” ,是课堂教学的一大弊病 ,尤其是语文教师 ,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己任 ,自己的听辨能力过不了“学生关” ,又怎么能训练好学生的听话能力呢 ?教育心理工作者调查认为 :在日常生活中 ,听占 4 5 % ,说占 30 % ,读占16 % ,写占 9%。所以 ,我以为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 ,必须做到善讲与善听兼顾才行。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叶圣陶先生认为 :“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文’与‘本’ ,不可偏指…  相似文献   

20.
拜读《小学教学研究》1998年第一期任丽华同志撰写的《不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一文,觉得有几句话想说。任丽华同志在该文中认为“用‘下水文’指导学生作文弊多利少”,主张“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甩开‘下水文’”。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失之偏颇的,这很容易给人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