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2 毫秒
1.
课程文化创生是一个多元复杂的文化交锋过程,需要通过打破原有形态建构新的文化平衡,教师课程文化创生不是"改造""、重塑",而是"融合"。教师课程文化创生的现实困境有教师的文化性格、学校其他文化的限定、倡导与实践理论的差距等。建设高包容力的学校组织文化,转变教师生活方式,采取积极的激励政策让教育难题形成文化转变节点,帮助教师形成新的课程图式是教师课程文化创生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2.
易晓明 《广西教育》2014,(25):48-48
正"和美"即和谐、尚美之意,"和美"的教育理念是以"和"为"贵",以"真"为"美",培养学生具备正心、求真、向善、尚美的品质。下面,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说明如何以"和美"文化为主阵地,学习"和美",研究"和美",践行"和美",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和美文化。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的同时,探索了一系列既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又具有学校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提高学生的素养。一、明确办学理念,探索校本课程建设之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  相似文献   

3.
韦君 《辽宁教育》2012,(18):65-67
童牛岭是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著名风景区,绿树掩映、风景秀丽,在它的山脚下矗立着一所景色如画的小学,这就是建于2009年,现有24个教学班,52名教师,1058名学生的童牛岭小学。建校三年来,学校依法执教、严谨办学、初步形成了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教育教学特色。全校师生在"和美"文化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构建师生快乐的精神家园。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示范校、辽宁省计算机比赛优秀学校、大连市环境友好学校等荣誉。学校"和美文化"的提出,最初来源于建校的54名教师。2009年10月,我们进行了学校愿景调查。在进行关键词的梳理过程中,我们把"和美"作为学校的核心文化。这  相似文献   

4.
淮安市淮海路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桃李满园、享有盛誉的省级实验小学。近年来,学校在构建和美文化,实施和美教育的进程中,提出"激发无限潜能,助力和美人生"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在课堂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基础扎实,让每一个学生习惯良好  相似文献   

5.
正大连开发区童牛岭小学自2009年建校,全校教师确定了学校"和美"文化的办学主旨,并对其理论进行了全方位的架构与论证,至2011年,和美校园文化建设已见成效。经过创辽宁省教育强区和国家级教育均衡评估工作,我校新一届领导班子,继续传承学校的"和美"文化理念,使之从理论和实践上有了相应的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文登市实验小学秉承"教育因美而精彩,教育因爱而永恒"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和美教育",创设"和谐致美,以美怡人"的校园文化,打造"和馨致美,以美育人"的教师团队,培养"和乐致美,以美成人"的学生群体,构建了"和睦致美,以美感人"的家校平台,努力实现"和美在实小,欢乐在实小"的目标,让学校真正成为勇立教育前  相似文献   

7.
学校文化是学校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是由学校全体成员在长期的文化实践中共同创造的教育文化。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是现时代办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学校文化建设要形成独特的理念,以特色理念构建学校独有的个性文化品牌,进而通过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8.
"和美"是淮海路小学追求的目标。我校总结反思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借鉴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特别是儒家思想中"和"的思想,以"构建和美文化,实施和美教育"为办学理念,以"和美"特色为中心,着力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德育文化、课堂文化、艺术文化、书香文化等,追求"和谐、自主、快乐、健康"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整改委")倡导"做事文化"的理念,这对于学校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其价值在于学校文化的形成,必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样从"做中来"的学校文化才是真文化,才是"大家行动、大家思想、大家智慧、大家认同"的结晶。因此,学校文化应由做中来、在做中悟、在做中批判与凝练,不断积淀,最终留下晶莹剔透的思想与言行。一、学校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集团化办学是当前促进教育优质均衡的一项有力举措。在学校办学规模扩大的视域下,要实现优质均衡的愿景,彰显集团各校间的共性和个性,需要聚焦教育的重点领域,从"文化互动"走向"文化创生",从"组织互动"走向"制度创新",从"知识互动"走向"智慧激荡",从"有限资源"到"无限研创",以使集团内师生获得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形成"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样态。  相似文献   

11.
吴杰 《教育》2014,(7):66-66
学校教育具备多特性,其中教育的文化性则是贯穿学校教育过程始终的唯一特性。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学校文化的形成应该是校长、教师和学生所具有的共有和共享信念,同时又与特定的学校历史传统相联系,是生长的、绵延的、至柔的,是一个习得交融创生过程,最终由内而外体现在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身上。它是学校的一种精神、一种气质,是无处不在的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12.
晋城市城区颐翠小学创建于2017年9月,她像一张干净的白纸,等待着我们去绘就美好的蓝图。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创设出一个新时代的美丽校园呢?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对于中国人来说,以和为贵、与人为善,信守和平、和睦、和谐,是生活习惯,更是文化认同。为此,我们提出学校的办学目标是:探索"和"文化,加强和善管理,实施和悦教育,培养和美人格。  相似文献   

13.
课程文化创生是一个多元复杂的文化交锋过程,需要通过打破原有形态建构新的文化平衡,教师课程文化创生不是“改造”、“重塑”,而是“融合”.教师课程文化创生的现实困境有教师的文化性格、学校其他文化的限定、倡导与实践理论的差距等.建设高包容力的学校组织文化,转变教师生活方式,采取积极的激励政策让教育难题形成文化转变节点,帮助教师形成新的课程图式是教师课程文化创生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4.
教育自产生以来,"教什么(教育内容)""为什么教(教育目标)""怎么教(教育范式)"都是任何时候教育必须回答的三大追问。正是基于对这三大追问的严肃思考,我们认为,无论从教育的基本观念还是操作层面来讲,"体验"与"创生"都应该是21世纪教育的基本主题和范式。"体验"和"创生",既是从人本意义的概念讲,又是一种教育意义的概念,同时还是一种教学范式和操作层面的概念,即使"体验""创生"成为一种基本课型、一种基本的教育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正古老而现代的江南名城绍兴,有一座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生机盎然的小山,这就是越王勾践当年采蕺的地方——蕺山。创建于1902年的蕺山中心小学就坐落在蕺山脚下。从旧时的蕺山书院到山阴县学堂,从昔日"县一小"到现在的"蕺中心",学校源远流长的教育文化为绍兴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开全国班级授课制的先河,先后出了陈建功、范文澜两位中科院院士。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秉承蕺山书院之遗风,在治教论学的实践中,提炼出以"传承书院文化,构建和美教育"为办学愿景的学校主题文化系统,实现了由优质学校到精品学校的跨越。  相似文献   

16.
易晓明 《教育》2015,(2):63
"和美"即和谐、尚美之意,"和美"的教育理念是以"和"为"贵",以"真"为"美",培养学生具备正心、求真、向善、尚美的品质。下面,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说明如何以"和美"文化为核心,构建出具有学校特色的和美文化,开发校本课程,进而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提高学生的素养。明确办学理念,探索校本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该纲要明确了校本课程是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课程的开发指明了方向。课程是教育理念的载体,学校以  相似文献   

17.
关注学校教研文化建设,探讨其内在机理与外部支持因素,这是促进教师发展和学校新文化创生的重要策略。但是,当前学校教研活动更多关注具体"事务",忽视了教研中"人"的发展,缺乏一种"长程"教研意识,存在着诸多"形式化"的倾向。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到了学校教研之理想价值的发挥。新型的教研文化应注重在"成事"中"成人",深化对教研的多层次理解,在学校的日常变革实践中促进新型教研文化的创生。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文化步入了由文化到学校文化直接演绎,"政绩"工程表浅化打造,以及对"特色"解读偏离常态轨道等"泛文化"的误区,忽视了学校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要实现"以文化之"的使命关键在于对"化"的解读。本文以此为逻辑起点,从几个维度对学校文化的建设进行审思,即学校文化建设的前提在于文化的主体定位;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源于文化的地域适切性;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在于走一条自觉创生的文化内涵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在充分观照学生阅读经验、阅读审美、阅读思维、阅读素养的基础上建构"和美"阅读教学情境,拓宽"和美"阅读教学域度,提升"和美"阅读教学效度,能够对学生形成教学促进,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方法论"的透析,笔者认为当下学校文化建设在方法论上属于"机械论",其局限性在于对学校文化进行"静态分割",导致学校改革文化乏力。重构学校文化要在澄明学校文化建设价值的基础上,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方法论的转换:变"机械论"为"生态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文化建设的六大策略,即用价值凝练文化、用实践创生文化、用作品解读文化、用故事传播文化、用制度延续文化及在事实中考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