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傈僳族的宗教观念中,宇宙万物万事无不具有魂灵,举凡日月、山川、星辰、河流、树木、岩石等都是人们的崇拜对象。傈僳族把在冥冥中主宰一切自然现象的精灵称作“尼”,这种精灵多达百余种。按其功能和属性,傈僳族又把这些“尼”分为“善尼”(善鬼)和“恶尼”(恶鬼)、“自然尼”(自然鬼)和“社会尼”(社会鬼)。它们具有超人的力量,掌管着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或作崇加害于人,或给人免灾降福。总之,人们的福兴灾祸,生老病死都是各种鬼灵作崇的结果。因此,为了免灾祛祸,除病治病,傈僳族群众动辄便举行各种祭鬼祀神活动。现将傈僳族日常生活中最常祭奉的鬼灵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2.
试析傈僳族传统生态文化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傈僳族传统文化中的"绿色"生态内容进行挖掘、整理的基础上,归纳其特点,进而分析它的现代价值,以期通过对傈僳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现代诠释,达到进一步促进这一民族及其周边地区的和谐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考察"及人类早期社会与资本主义后工业化时代社会现状的历时比较研究,还原巫术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场域,从而为巫术正名,解除西方科学理性的文化霸权下对巫术的"他者"化定义,并进一步发现巫术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迷信的成分,但在深层本质上,它是民间狂欢化的自我救赎,是他们被压抑的自由生命意志的穷尽式探索与爆发。  相似文献   

4.
傈僳族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傈僳族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李茂林傈僳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是伟大祖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全国共有傈僳族58万人,但是,据史料记载,在解放前的漫长的历史中傈僳族尚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一、缓慢而漫长的历史进程在傈僳族世代相传的《创世纪》中有...  相似文献   

5.
以傈僳族民间口承文学为观察和分析对象,以"诗性叙事"的理论概念,结合傈僳族民间口承文学文本中的韵文叙述、诗意表达、民族个性做具体的分析,旨在对傈僳族民间口头传统诗性叙事进行梳理,以具体的文本分析结合民族的叙事语境,探究傈僳族诗性叙事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在蒙古族萨满教神论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札答(J∨ad)巫术(dom)。博额(bge)可以获得这种巫术,并能施行札答(J∨ad)巫术(dom),把宇宙万物及其生命能量聚集于自身,从而能够施行"呼风唤雨"的活动。萨满教巫师通过这种语言及其"隐喻"形式,将普遍生命(ami)想象成世界(yirtinc∨ü)的关联,从而将自身的生命意识推延至神话"对象"上。于是,就产生了事物均有其生命能量的想象。  相似文献   

7.
傈僳族     
傈僳族□双木傈僳族主要聚居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余部分散居在丽江、迪庆、大理、德宏、楚雄、保山及四川西昌等地,人口为574856。傈僳族为氐羌族后裔,史书上称之为“栗蛮”、“栗粟”等,他们自称“傈僳”。15—19世纪由金沙江、雅砻江两岸迁移到澜沧...  相似文献   

8.
数字"七"和"九"频繁地出现在傈僳族的日常生活中,并表示不同的含义.这里拟从这两个数字出发,以小见大,探索傈僳族文化点滴.  相似文献   

9.
作为民族的传统节日,刀杆节是傈僳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传承了傈僳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发扬了傈僳族敢于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但随着傈僳族的不断流动和迁徙,特别是当他们迁徙到保山的腾冲、龙陵一带后,刀杆节从起节日源传说到活动形式,从祭祀的对象到目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0.
抓髻娃娃剪纸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巫术信仰与巫术行为的产物,其作为艺术而具有的审美内涵及其在视觉上所达到的美学效果源于与巫术信仰有关的生命力意象,可以说,抓髻娃娃剪纸融合了巫术与审美两种内涵、功能,其中的巫术信仰又是这类剪纸之美学魅力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1.
少年游     
吴鹏 《快乐阅读》2011,(20):166-168
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云南丽江、保山、迪庆、德宏、大理、楚雄等州、县和四川的西昌、盐源、木里、德昌等县。傈僳族民间文学丰富多彩。《创世纪》、《我们的祖先》等神话、传说,是研究傈僳族远古历史的宝贵资料,也是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其诗歌比较讲究韵律节奏和整齐仗。在一些双关语的诗句中,常巧妙地包含着意境清新的隐喻,这是傈僳族诗歌最突出的特点。傈僳族非常喜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民歌朴素感人,曲调丰富,传统舞蹈多为集体舞,有模仿动物的,也有表现生产生活的。传统乐器有琵琶、口弦、四弦和芦笙等。傈僳族以从事农业为主,种植玉米、水稻、荞麦等。傈僳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有的也信仰基督教、天主教。  相似文献   

12.
正"我到底是孩子们的老师还是他们的妈妈,就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了。""看到山区来的聋哑、智障孩子们通过我们的教育之后能正常融入社会,这是我最幸福的事情。"怒江州特殊教育学校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唯一招收聋哑、智障学生的特殊学校,45岁的傈僳族女教师吉思妞是学校副校长,分管教学和德育工作。怒江州山高谷深,当地群众很多都散居在山腰或半山腰地区,大多不识字。每当招生时,吉思妞和其他老师不仅要跋山涉水去找学生,还要苦口婆心地劝说。学校现有79名孩子,大都是傈僳族和白族的聋哑儿童。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三国演义》中不少人物均是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智者.然而,亦有不少人认为他们只是一般巫师术士,称不上是智慧的化身.事实上,许多《三国演义》人物皆有巫师的影子,尽管他们缺少了与神相通、驱邪治病的能力,但仍能通过观天象测吉凶、观人相测前途,可见他们之熟谙巫术.虽然神化色彩不及远古巫术般浓烈,但在《三国演义》里仍可体现一种神秘无形的互渗关系,其中占星、通天便最能代表人物之巫术形象.通过分析《三国演义》数个代表人物之巫术形象,可让学界了解到《三国演义》中较少人讨论的人物巫术形象,以及其文学功能和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傈僳族人口分布主体在云南省,在东南亚地区也有分布。20世纪上半叶基督教传入境内傈僳族地区以来,对傈僳族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傈僳族的跨境居住格局及境内外基督教的互动传播深刻改变、重组着傈僳族的社会文化结构,尤其对族群文化认同与口头传统传承提出了严峻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5.
数字是人类对宇宙时空及其运行规律进行描述的感性符号。从出土简帛医方资料看,"七"不仅常被用作巫术性疗法中的象征性动作如摩擦、击打以及唾的动量标准,而且也常成为巫方用药的剂量、物量以及对不同性别患者进行象征性动作及用药多少的一个标准,说明至迟在秦汉时期,数字"七"已成为中国早期数文化中富含神秘性和巫术性的"模式数字"。"七"之所以能具有"模式数字"的性质,这与早期先民对于宇宙空间、宇宙天体的运行规律以及人体生命节律的认知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极为显著的作用。家庭教育以缩影的形式包含了所有的教育功能及其内容。本文主要从武定傈僳族家庭教育入手,揭示武定傈僳族家庭教育的现状,找出原因并提出对策,从而为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傈僳族是一个跨国界民族,在中国、泰国、缅甸都有分布。泰国的傈僳族主要聚居在泰国北部的清迈、清莱两府。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泰国傈僳族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8.
傈僳族是一个跨国界民族,在中国、泰国、缅甸都有分布.泰国的傈僳族主要聚居在泰国北部的清迈、清莱两府.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泰国傈僳族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9.
听命湖     
在云南的怒江大峡谷,居住着一个神奇的民族——傈僳族,他们有一个神秘的本事——“呼风唤雨”。原来,在怒江大峡谷的群山环抱之中有一个神秘的湖泊,当地人叫它“听命湖”“。听命湖”海拔3400米左右,位于高黎贡山区,空气湿润。山里常年云雾缭绕,很少有人涉足,是动植物理想的栖息地。当傈僳族人来到湖边时,只要大声喊叫,湖边就会飘来一阵云雾,然后开始下雨。这个“听命湖”是不是听从了傈僳族人的命令而下雨的呢?  相似文献   

20.
先秦两汉时期普遍崇巫,荆楚地区尤"重巫祀"。文章充分利用新出简帛资料结合传世文献,贯通先秦两汉,对荆楚地区的多神崇拜、巫术种类、卜筮祭祷、历日禁忌、驱鬼招魂等进行系统地探讨,指出了荆楚巫术以沅湘为盛及东汉以前巫术地位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