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从1959年“广州电视台”的开播算起,那么到今天广东电视已有整整40年的建设与发展历史。今天的研究者们习惯于把这40年的时间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前20年和后20年。前20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广东电视和全国电视一样,不仅发展速度缓慢,满“园”萧条,而且在整体形象上还是扭曲着的——仅仅是一种拥有现代化躯壳的简单的传声筒和政治工具;而后20年,由于得益于风气之先、潮流之顺、地缘之优、经济之旺、人气之和,广东电视则不仅在软硬件建设上业绩卓著硕果累累,而且还以建设性的主观努力和一系列坚实的富有…  相似文献   

2.
2005年3月30日14:00,为庆祝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电视理论期刊《电视研究》创办20周年,央视国际网站cctv.com《电视批判》论坛特别邀请到六位电视理论界的专家学在线做客,探讨中国电视理论研究及电视学术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电视学的建构与研究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2007年6月28日地点:华中科技大学石长顺:今天我们主要就电视学的建立与研究路径作一专题讨论。我们知道,世界电视从20世纪30年代诞生以来迅速崛起,对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到目前,无论是在电视业务探讨还是在电视理论研究方面,电视都具有了自己独特的属性和发展架构。西方学者对于电视  相似文献   

4.
正像文学艺术的创作离不开文艺理论的指导和文艺批评的点拨一样,电视作为一种新兴文化,一种综合文化,它同样也需要与之相应的电视文化批评。这是人类文化实践活动的经验,也是一切艺术创作的规律。尤其是在时代变革、体制转轨、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今天,一种积极、健康而富有活力的电视文化批评,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电视自身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电视事业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电视从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媒介变成了家喻户晓,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媒介。我们用二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  相似文献   

5.
张蓓 《今传媒》2013,(5):45-47
本文选取2003年以来国内有关电视婚恋节目的研究论文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国内学者对于电视婚恋节目的研究话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电视婚恋节目兴盛的社会因素与媒介环境、电视婚恋节目的美学特征与叙事风格、电视婚恋节目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电视婚恋节目与媒介伦理失衡、电视婚恋节目与青年择偶观等等.分析发现:研究者对于电视婚恋节目的研究,不同学科探讨的分布比例不尽合理,缺乏多学科的综合探讨、研究论文数量丰富,但信息重复,缺乏深刻的学理性研究、侧重于理论研究与个案分析,实证调查与量化研究明显不足、研究集中于国内电视节目,没有拓展到国际领域,更缺乏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电视已经相当普遍地进入了家庭生活甚至私人生活。关于电视对社会和文化的利与弊,自60年代以来就一直是美国社会极有争议性的一个话题。在过去近30年的时间里,美国知识界围绕电视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展开了许多专门的争论。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美国知识界又围绕电视提出了一个新的争论话题——电视是否导致了公民精神的衰落了由于这一问题同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值得我们关注,而且,我们有必要从这场新的争论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和外部生态不尽相同,大陆和台湾的电视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二十几年来,由于两岸关系不断改善,两岸电视的沟通、交流、互访、合作日渐增多,文化上的交流、互渗和推动已经展现出一个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王晓明 《视听界》2004,(2):43-45
一、“犹如电脑的芯片”——各地电视台高度重视研发工作首届中国电视研究与发展理论年会于2003年11月13日至16日在北京和西安两地先后举行。会议前夕,主办方的统计数据显示,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42个接受问卷调查的电视台中,已经有29个电视台成立了电视理论研究机构,占调查总数的69%。这些机构中专门从事电视理论研究工作的人员有200多人,队伍已初具规模。2002 年至2003年,这些机构共组织召开各种类型的研讨会和境内外学术交流169次,进行课题研究102项,出版理论专著74部,专刊406期,编辑台史11部,组织业务培训5000余人次。好钢用在刀刃上。一些电视台非常重视研发工作,在  相似文献   

9.
顶层设计的助推、新媒介形态的产生以及电视主持人主动转型,使越来越多的电视主持人走进融媒体平台,这一现象为相关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而现有研究多局限于主持人转型机遇与挑战以及策略的总结,缺乏对新现象的理论解释、电视主持人转型角色变化、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受众需求以及对平台型主持人职业想象的研究。对现有研究反思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融媒体背景下电视主持人转型的研究可从"媒介定位下的角色重塑"、"需求理论下的职业价值"和"身份认同下的自我呈现"这三个路径展开。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视传播力的提升,电视批评学的发展,电视批评的概念急需梳理清楚。雷内·韦勒克曾经说过:"我们心目中想到的是……理论问题的澄清,而这只能是在哲学的(即概念的)基础上解决。对方法论问题的明确认识应该影响到将来研究工作的方向。"①电视批评概念的再思考,无疑有助于电视批评实践和现实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2016年学界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研究行业分析与个案分析基本持平,其中电视娱乐节目的原创性、差异性和优缺点剖析成为该议题的研究热点。但从整体看来,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研究存在研究向度单一化的现实问题,缺乏对电视娱乐节目宏观背景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手机电视最初出现在日本.随后是韩国。我国手机电视业务于2003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首次在国内推出。从2004年起,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先后推出了手机电视业务试验。由于手机电视具有离散性、交互性、实时性、分众性的传播特点.预计到2007年.中国手机电视业务的用户数将达到505万左右.手机电视年收入将达到18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3.
经历了2008年的风雨洗礼,2009年的中国电视理论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蓬勃态势。本文通过对2009年出版的电视领域学术著作、国内学术期刊、报纸和网站中的相关学术文章、相关学术会议综述等近千篇文章进行梳理,总结概括了电视理论研究的四大热点,以期对2009年中国电视理论研究的发展理出清晰的脉络。  相似文献   

14.
曹奕萱 《今传媒》2011,(6):57-59
大众传媒时刻影响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而大众传媒环境则是继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之后的又一个影响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环境。如今,"电视机前的一代"已不再是新鲜词。现在的孩子们多数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童年的。电视已经成为青少年认知、娱乐的首选媒体。电视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它对青少年的引导和塑造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过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重影响力。电视这一媒体迅猛发展和急速扩张的影响力,使得"看电视"俨然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视传媒理论与实践的得失偏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电视传媒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从注重艺术到注重传媒的演变、从定性描述到量化指标的变迁、从单一媒体到多媒体研究的微妙进展、从对象研究到比较研究的拓宽、从媒体自身到社会文化研究的视野 ,都可以证明。但理论研究和实践偏差主要表现在传媒理论尽管在学习输入外来观念和实际应用上洋洋大观颇具规模 ,却似乎没有形成中国化的可操作切用的理论 ;传播概念的普适性和艺术传播实践的差距不小 ,电视艺术传播远不如新闻传播研究更为有力和深入 ;传播的公信力和批评精神确立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电视传媒品牌营销亟需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指导 梳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电视传媒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在前面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电视传媒在经济产业化运营管理的改革主要是在原有制度结构和体制框架内进行的偏重于中观和微观层面的调整,例如,解决广播电视覆盖问题的"四级办"方针和解决"增收"问题的广告经营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电视文化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我国文化格局和文化性质,也引起广泛的电视文化批判与研究,批判研究、大众文化研究、通俗文化研究、消费主义文化研究则是电视文化研究主要理论和方法,而这些电视文化研究思想和方法的外来性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中国电视文化批判的深度。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世纪,中国电视老龄宣传面临着至少来自两个方面的严峻挑战。一个是老龄问题的严峻挑战。预计到2050年,全球老年人数将增长到20亿,其中100岁以上老人将比现在增加15倍,达到220万人。如何向日益增加的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等,将是一项十分艰巨而繁重的工作。而这一切又对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  相似文献   

19.
倒退二十年,中国还是一个媒介稀缺、信息稀缺的社会。那时候,谁家要是有一台电视机,都会让左邻右舍羡慕得不行。可是到了今天,电视机已经成了寻常百姓的家常用品,有的家庭甚至有两台、三台电视机,而且可能是液晶的。更让二十年前的人难以想象的是,当年一票难求的电视机如今是随处可见——从车载电视到楼宇电视,从地铁电视到机载电视,从广场电视到电梯电视,甚至躲都躲不掉,想不看都不行。这种从渴望看电视到被“强制”看电视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2003年下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先生出版了《电视批评理论研究》(以下简称《研究》)。著者高屋建瓴,首先厘清电视批评的概念、标准方法及原则,提出电视批评要注重经济属性、制度审视和全球眼光(第一章)。第二章用四分之一的篇幅述评西方的电视批评理论。后面四章相对偏重实践:第三章论述了电视批评的六大本土对象(豪华、滥情,戏说、聊天、猜奖、破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