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汪劲武 《百科知识》2010,(24):53-55
亚热带是指热带向北向南的地区直到温带边缘,它的气候有热带和温带之间的过渡性特征,大致有三类:一是潮湿的亚热带森林气候,二是地中海气候,三是亚热带沙漠气候。由于气候不同,相应就有不同的植被和植物。  相似文献   

2.
种质基础狭窄已成为我国玉米育种发展的首要限制因素,致使玉米高产超高产育种受到阻碍。因此,必须对我国种质进行扩增、创新、改良(引进),丰富育种素材的种质基础,提高优良基因的频率,否则很难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强优势品种,就难以改变我国玉米产量一直徘徊不前的局面。玉米种质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外来种质利用,群体改良,转基因技术等。阐述了利用外来种质尤其是热带、亚热带种质来改良和拓宽温带玉米的遗传基础,构建新的杂种优势模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魔芋食品     
魔芋又叫磨芋、鬼芋、鬼头、花莲杆、蛇六谷等。是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的泛称,主要产于东半球热带、亚热带,我国为原产地之一。  相似文献   

4.
魔芋食品     
于非 《金秋科苑》2009,(5):87-87
魔芋又叫磨芋、鬼芋、鬼头、花莲杆、蛇六谷等。是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的泛称,主要产于东半球热带、亚热带,我国为原产地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植物被动物吃掉似乎天经地义。然而,在广博的植物世界中,却有一类奇异有趣、本领非凡的植物,不但能捕捉活的昆虫,甚至能捕捉像青蛙、蜻蜓、小鸟之类的小动物。这类特殊植物被称为食虫植物(或食肉植物)。食虫植物分布很广,几乎遍布全世界,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热带和亚热带,幅员辽阔,其中热带面积,由于划分上的标准至今尚未统一,一般认为它只占国土面积的0.5—5.0%,而亚热带的面积,相当广阔,约有250万km~2,相当于我国国土面积的1/4。 在这个区域里,丘陵山地面积占70%以上。在气候上,本区因受季风的影响,雨量相当丰富,但各季分布不均,并有充足的热量,但冬季偶有寒潮影响,这些条件对各种植物的生长,基  相似文献   

7.
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辽阔,约占全国面积的1/4。地形复杂,多山,农业气候资源丰富多样,除发展一般粮食作物外,宜于发展各种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农、林、牧、副、渔等大农业的合理布局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本文试对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农业气候条件进行分析,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8.
生物科学     
正植物氮素利用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刘学炎教授与日本京都大学和美国海洋生物实验室等研究者合作,开展极地苔原、温带森林、热带亚热带森林植物硝酸根来源和利用机制的原位研究,论文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研究采用新颖的硝酸根氮、氧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原理,结合土壤氮状态、植物氮吸收和酶还原等指标,揭示土壤硝酸根是极地苔原植物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植物群落,幽秘神奇、倚海而生,随潮涨而隐、潮退而现。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包括木本植物、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等,其组成的树种除木榄外,还包括秋茄、桐花树、白骨壤、海桑、水椰等。  相似文献   

10.
<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简称"云南省农科院热经所")成立于1951年4月,是隶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的专业研究所,是全省热带作物重要的科学技术研发中心,是长期专门从事热带亚热带重要经济作物研究的社会公益性省级农业科学研究机构。该所地处云南西部保山市隆阳区,拥有试验基地133hm~2,现以咖啡、柠檬和其它热带特色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11.
郭志芳 《资源科学》1989,11(4):9-15
木本饲料,即能够用其幼嫩枝叶、花、果实、种子及其副产品饲喂家畜的木本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半灌木及木质藤本。 一、木本饲料植物资源的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我国南方地处热带、亚热带,水、热等自然条件优越,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其中,木本饲料植物亦很丰富,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二三百种以上,为该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西番莲是一种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芳香水果百香果的植物全草,在国内研究较少,在西方国家民间作为有镇静作用的功能食品,主要含有类黄酮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焦虑、助眠、抗成瘾的医药保健功能。文章对近年来有关西番莲植物的化学组成、药理学作用机制、临床前、临床研究和安全性研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国内开发西番莲作为膳食补充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竹子     
竹子是东南亚洲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分布普遍、种类繁多、用途广泛的一类植物。竹子在我国长江流域和华南、西南都很多,它是南方山区的重要經济植物;就是在黄河流域南部的避風山谷中也有竹子生产。竹子的形态竹子是一年长大而可以生活很多年的木本性植物。有些竹子高达一、二十米,有些高却不到一米,有些竹子甚至是藤状的。絕大多数的竹子具有中空有节的茎,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4):266-268,317
1 项目的科学内涵及意义恢复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土地城镇化的加剧 ,环境不断恶化 ,植被恢复成为迫切的问题。热带亚热带地区人口和土地的压力更大。近年来 ,热带亚热带植被恢复生态学研究成为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和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该项目旨在理论上揭示热带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生态学规律和机理 ,完善和发展恢复生态学理论 ;实践上探索出常绿阔叶林重建的方法 ,通过实验生态学和生态工程相结合的措施 ,对退化和极度退化的陆地生态系统进…  相似文献   

15.
世界亚热带气候区,大致分布在南北纬22—45°范围内。南半球因大陆面积小,亚热带气候地区呈现出零散的分布;北半球因欧亚大陆面积宽广,大陆的东西两岸及其内陆地区存在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显著差异,一般又划分为三种亚热带气候类型:①亚热带西岸气候型(约指欧、亚、非三洲地中海地区,北美加利福尼亚沿岸和谷地);②亚热带大陆气候型,由于亚热带干燥区、热带干燥区及半干燥区在本区很难分开,本文暂以亚热带气候来讨论(约指青藏高原东部一线以西,印度半岛西北和以西,欧洲东南部地区);③亚热带东岸气候型(大约包括日本、朝鲜南部、中国105°E以东地区、东南亚和南亚)。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南方农业综合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口、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是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五大问题,也是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限制因素。由于人口膨胀和温带可垦荒地越来越少,土地资源的垦植利用已逐渐由温带向热带、亚热带地区转移;而温带地区水土资源管理的经验不能直接用由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因此,该地区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农业生产的布局和措施等已成为当前国际上的一大研究热点。一些地处温带、北温带的国家,如比利时、法国、联邦德国、荷兰、苏联等都纷纷设立了专门研究热带、亚热带地区农业开发利用的机构。  相似文献   

17.
<正>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大屿山和230多个岛屿组成,总面积1098平方千米。虽然境内地少山多,人烟稠密,市区约占总面积近15%,农地占比少于1%;但余下郊区仍获大幅保留,以用作自然护理和供市民作户外康乐用途的郊野公园。香港地处热带北缘,面临广阔海洋,受季候风影响,海洋气候及季节变化显著,适合热带、亚热带植物生长,奇花异草不少,多与内  相似文献   

18.
正海南省兴隆热带植物园兴隆热带植物园科普基地依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建设,位于海南省万宁市兴隆温泉旅游区,2004年被认定为"海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植物园收集保存热带香料饮料植物、特色热带果树、热带经济林木、热带药用植物、棕榈植物和热带珍奇植物等2300多种。植物园划分为植物观赏、试验示范、科技研发、立  相似文献   

19.
范航清 《资源科学》1990,12(4):55-58
红树林(mangroues)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潮间带上的乔木森林。全世界红树植物种类有24科30属83种,我国计有16科20属31种,自然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台湾五省(区)沿海,面积总计约4万ha由于红树林只生长于狭长的海岸带,跟广袤的陆地森林相  相似文献   

20.
 台湾位于欧亚大陆东南缘的海洋中,地处热带的北部和亚热带的南部,约为21°45′~15°56′N,119°18′~124°34′E,是中国最大的岛屿。它是受季风气候强烈影响的地区之一,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具有一个非常丰富的岛屿和山区植物区系。就其种子植物而言,约有186科,1201属,3656 种,包括热带属742属,温带属346属。根据台湾植物区系中各大科、主要植物群落优势种和中国特有种的地理分布以及热带属在整个植物区系中的主导地位,台湾地区的植物区系主体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中国台湾本地特有种十分丰富,其比例远高于中国特有种的比例。这似乎表明台湾植物区系是一个古老区系在多次地质事件侵袭后又起活化的历史演变的结果。新老成分并存、共同发展是台湾植物区系的重要特点。通过台湾全部属和非特有种在周边地区地理分布的分析,中国台湾植物区系与中国大陆的关系最为密切,是东亚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植物分区上应属于泛北极植物区的东亚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