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化农业供给侧成为2017年农业产业发展的主题,消费升级、产业升级是当前农业企业战略发展不得不考虑的核心问题.一方面是环保压力的加强,种植、养殖、加工对农业生产的方式和理念都面临着重大的调整,另一方面,随着中产阶层的崛起,新兴消费群体对农产品和食品安全要求不断提高.刚刚结束的绿公司年会上爱尔兰驻华大使PaulKavanagh表示,未来中国中产阶级消费将成为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的关键,这也为中国农业和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检验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相当严峻,对于质量监督部门来说,处理食品安全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尽早地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而要达到这个目的,能在现场快速准确测定食品中有害物质含量的技术、方法和仪器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新技术、新原料和新产品被应用于农业和食品工业中,食品污染的因素也日趋复杂化,要保障食品安全就必须对食品及其原料在生产流通的每个环节中都进行监督检测。现就近十年来食品安全检验新技术做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需求的增加,其已成为取代常规食品的主要趋势。所以绿色农业已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所以为了更好的确保食品安全问题,则需要加快绿色农业的发展,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进行标准化生产,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效的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本文对绿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加快绿色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增长,人类对于粮食的需求在不断的上升,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也使得优质食品的需求量在上升,驱动着农业科技和食品科技的发展.重构农业与食品价值链成为当前最受资本热捧的话题,在食品的供应链体系中,农业是食品的源头,食品是农业面向终端市场的产品,统一农业与食品的价值追求,提高农业供给端的生产能力,才能为食品安全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卫生要求的提高,在食品生产企业内部建立更为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1997年6月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FAO/CAC)发布了“HACCP体系及其应用指南”,使HACCP真正成为国际性的食品生产管理体系和标准。在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政府已经在食品行业中强制要求建立和实施HACCP体系,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要求向其出口的食品企业也须满足相同的法规要求,HACCP已成为国际自由贸易的“绿色通行证”。特别是加入WTO以后HACCP与食品安全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5月19日,在2017年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农业与食品科技"圆桌论坛上,艺康集团执行副总裁及大中华区域总裁王铁认为,从食品加工、生产到流通、消费过程等环节的食品安全,由于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中国在过去20年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但由于环境污染在最近的20年间越来越严重,这让农业生产、动物及水产品养殖面临的食品安全源头风险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7.
<正>事件土地、空气、水等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到底有多大影响?近日,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环保系统官员和专家共同聚焦国内食品安全关键问题,探讨了如何客观、科学地认识食品安全以及环境与食品之间的关系。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对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公害农产品逐步成为百姓消费的热点。"无公害"正在成为标示农产品安全、健康、环保的新概念。因此大力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实施标准化生产,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发展的重要任务。于是食品的安全生产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关注,成为发展可持续农业生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屈广滨  张梅 《大众科技》2013,(2):57-58,88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于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要求越来越严格,如果产品没有达到质量要求,企业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文章从当前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入手,分析提高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食品安全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化肥农药的施加为粮食带来增产,同时也带来了食品安全隐患,全球由于食品安全带来的健康隐患每年高达10亿例,最大的安全隐患正来自于我们的一日三餐。由于肉眼无法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检测,需与技术相结合做到质变食品无遗漏。色谱分析技术解决了检测食品的难题,为食品数据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在科技发展的基础上,色谱分析得到了完善,并被广泛的应用到食品安全监测当中。本文简要论述了色谱分析技术及其在监测食品中范围。  相似文献   

11.
随着目前我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强烈需求,食品检测技术发展也受到了极大关注。但是,由于食品安全检测普遍存在检验程序复杂、检测周期漫长、检测成本昂贵、检验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等特点,大大限制了现场监督和通关检验的效率,正是由于时效性困扰着食品安全检测作用的充分发挥。由此可见,快速检测技术与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突破,是当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2.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食品安全更是人类健康的保障。近年来,随着中国食品的大工业化发展和食品生产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食品安全在缺乏监管的条件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三聚氰胺、毒大米、苏丹红、瘦肉精、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极大地损害了老百姓的健康和安全。从研究当今食品科技污染出发,分析了在充满伦理难题的食品行业中,分析人们在如此重要领域中丧失道德标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健康程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被媒体不断爆料的食品安全隐患也引起了各界的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纵观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和国际上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美国和我国部分城市食品安全管制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食品安全监管系统性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挑战和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我国进口食品贸易量快速增长以及消费者对进口食品安全要求日益提高,行业对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材料及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在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基于量子点印迹传感器的设计、制备及其对水环境中痕量磺胺...  相似文献   

15.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三氯氰胺、防腐剂等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因此,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意义十分重大.文章阐述了食品安全问题,基于当前形势,探讨了食品检测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衣食住行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食品方面。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人人自危,越来越多额人们开始对食品行业抱有警惕的心里,每个人心里都敲响了健康的警钟。越来越多的事件报道也从根本上证实了"病从口入"这个理念,人们为了自身的身体健康,对于食物的生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6,(13)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的时候,除了外观、口感和营养等比较基础的要求外,食品的安全性也是消费者最关心的因素。但是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屡次被媒体爆出,不安全的食品除了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降低了国人对我国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同时,这些层出不穷的国内食品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所以,为了解决食品的安全问题,我们需要对食品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企业和国家的关注。本文主要对目前已有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日常饮食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随着近年来一宗宗关于食品安全的事故不断发生,尤其是区县级的食品安全问题尤为严重,食品安全成为了焦点问题之一,形势十分严峻。完善区县级食品安全的检验检测的体系,为区县群众的食物做好卫生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本文从区县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现状出发,对构建一个合理高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化肥、农药以及各类食品添加剂等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在增加农业产量、改善食品功能特性、促进农业和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值得高度关注和警觉的问题:水土污染、农业生物资源多样性锐减、食品不安全以及农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等。尤其是"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集中爆发,让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不得不直面"舌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提高,出现的食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由此对于食品安全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食品检验是对食品安全的基础保障,对于食品的质量进行检验监督,进而控制食品的质量,为人们提供健康食品。为了提高食品质量,应该加大食品检验工作的力度,健全食品安全检验体系,加强监督管理。文章对于食品检验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对于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