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许海良 《大观周刊》2012,(8):159-161
曹文轩先生的小说创作,是一个时代的新成就。他以“理性的现代主义”和审美情趣的“古典主义”为原则,通过一系列艺术形象,解读人间真美,讴歌至善至纯的人性,重新审视人生的幸福观与价值观,对生命存在的意义作了深度的思考。其散文化的艺术风格和真挚的悲悯情怀,成为小说形象美最为动人的内核。其现实的意义还在于填补文学发展“异样”的空白,为现代文明中“焦灼不安”的灵魂引领生存方式和生活意义的航向。  相似文献   

2.
当今时代,人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升,电视观众也越来越注重对"美"的追求。电视新闻播音的基础是真实、客观、准确,与此同时,它也引领着舆论导向、承载着丰富的内涵,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更可以让受众在其声音、形象与表达中感受到愉悦与美好。虽然电视新闻播音的外在表现手段有限,但其美感却可以通过播音员主持人及他们的再创作得以实现,具体表现为声形美、韵律美、意蕴美、风格美。  相似文献   

3.
蔡丽华  吕晨 《大观周刊》2011,(18):28-28
《雪国》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评论家把它奉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抒情文学顶峰”,也有评论家批评它是“死亡的文学”,表现的是“颓废的美”,这说明川端康成创作的复杂,挂。而笔者认为《雪国》更多地体现出一种“悲哀的美”,作者把“悲哀”与“美”这两种似乎对点的体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用独特而细腻的笔触,最真实地传达出日本民族灵魂深处的东西,营造出极具东方魅力的独特的审美情境。  相似文献   

4.
"耽美"作为我国亚文化的重要组成,丰富着文学、影视题材的同时影响着国内大众审美观念的演化。文章借梳理耽美文化借助网络等媒介在我国大陆的发展现状及现实影响,探讨耽美文化风行下当代大众审美的新特征,具体表现在男性审美理想的转变、对同性恋群体的逐渐认同等,并对这一过程中已有或可能产生的弊病提出规避式建议。  相似文献   

5.
印刷品除其承载的图文信息以外,其本身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设计美学视角下,印刷品的材料蕴涵人们微妙而丰富的情感信息,作为重要的设计语言具有独特的质感之美、技术之美和功能之美。  相似文献   

6.
常小扬 《视听界》2014,(2):119-120
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传播媒介的深刻变革,与以往纪录片拍摄不同的是,时代的进步、文化的融合,使得其故事真实感表达中的美学价值逐渐丰盈起来。本文探讨纪录片摄影的灵动美与韵律美,提出增强其美学意义的几点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马翩然 《今传媒》2014,(5):128-129
在进行电视传播时,主持人是连接受众与媒体的桥梁,居于审美对象中的显要位置,它和电视的声音、画面、文字等信息载体一样,本身也是一种极具审美意义的信息。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电视节目主持人内在美进行透析,从而探究主持人如何把握其内在美,以及如何处理内在美与形式美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建筑之美     
建筑在满足功能合理、技术先进、结构经济的条件下,还要满足美观的要求。不仅要赋予它实用的属性,还要赋予它美观的属性。建筑的审美,通常包括外观形态美和建筑环境美。  相似文献   

9.
“才艺冠女班”久为艺林传诵“懿德流播”的明代女散曲家黄峨,就其人生而言是悲剧的一生,就其文学成就而言是辉煌的.就因为她辉煌的文学成就,悲剧的人生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以及她行为处事铸就了她人格的美.  相似文献   

10.
朗诵艺术作为表演艺术的一种,承载着主体和对象的真情实感,是由它们共同参与产生的。朗诵者可以将静态的文字通过再创作,添加自身的情感和想象,以语言表现出来。声情并茂的朗诵会迸发艺术的生命力,创造出魅力四射的艺术形象,给听众展现出一副美好的情景,在各角度给听众以美的享受,所以朗诵就是听众和朗诵者共同审美的过程。本文主要从音乐美、意境美、情感美探析朗诵艺术带来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1.
杨越 《大观周刊》2012,(29):21-22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深入探索日本传统文化底蕴和西方文学的人.文理想主义的内涵,以传统为根基,吸收西方文学的创作技巧和方法,打造出了文学巨著《雪国》。《雪国》以其独特的纯美哀伤的东方美学气质和西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表达效果,展现了一个唯美朦胧、冷艳哀伤、内在净化的纯美故事,本文将主要从川端《雪图》中日本传统美、西方创作技巧来具体分析其中的日本文化元素的运用以及西方技巧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美”贯穿于整个美术创作的过程。进行美术创作势然涉及到关于“美”的问题避思考。因为美术创作是_种积极的审美认识与审美创作的活动。美又可以概括为艺术美与现实美。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也一直是艺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对此探索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以男同性恋为题材的耽美影视剧在我国引起了广泛的舆论关注,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青年亚文化的影视表现形式,它在我国目前还处在初步发展的探索阶段。耽美影视作品的风靡,既是受众审美情趣变迁的结果,也是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它的热播既有助于人们对边缘文化的关注,但其文化内涵的异化传播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又需要我们警惕。  相似文献   

14.
贺蕾 《新闻世界》2011,(7):212-213
本文主要阐述体育新闻图片动感美的内涵,分析了体育新闻图片动感美的意义和价值,还结合具体作品对如何获得动感美进行了技术分析。文章指出,动感美是体育新闻图片的重要特征,也是体育新闻摄影的必然要求。具有动感美的体育新闻图片能够化瞬间为永恒,满足读者的阅读和观赏需要,带来巨大的审美愉悦。体育新闻图片的动感美可以通过凝固动态和虚实结合的方法获得。  相似文献   

15.
徐铮 《军事记者》2012,(5):51-52
被称为一代"鬼才"的著名绘画大师黄永玉,在文学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散文风格独特,与其绘画成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作为当代绘画大师,黄永玉绘画之外的一大爱好就是文学,如同他自己所言"文学在我的生活里面是排第一的”。黄永玉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乞今已有散文集10余部,这些文章不仅有着精深的文学造诣.且艺术风格独特.他曾坦言文学让他得到了很多自由.而这个绘画大家的业余爱好也给了文学一个美丽的“意外”。  相似文献   

16.
事实、揭示中心内容、吸引读者的作用。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知识层次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提高,人们阅读报纸不仅仅需要了解信息,还需要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获得美的享受。而正是人类共同的心理倾向,因此,我们的新闻作品首先要在标题的制作上适应读者的审美需要和阅读心理,做到俏皮活脱、幽默风趣,以抓住读者,感染读者。也就是说,要使新闻标题具有幽默美。  相似文献   

17.
周亚华 《传媒》2016,(6):84-86
互联网的发展,微视频的出现,改变着影视文学的传播格局和传播形态。微视频使影视文学呈现多元化的传播模式,其内容结构和创作手法都发生了改变,强化了与受众的互动,使之更符合新环境下的审美认知,传播属性趋于大众化。本文从微视频对影视文学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提高影视文学的制作水平,推动其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闻工作者是社会的守望者,传递美、感受美的能力如何将决定其作品的价值,因为媒体能够引导社会大众的审美趋势。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具有对美的感知、欣赏能力,从而具有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能作出积极的反应,在“美无处不在”的生活世界中感知美、欣赏美。很难想象一个不会感受美、不会欣赏美的人能创造出美的事物来。  相似文献   

19.
每一个好版面,都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一般来说,一个好版面有诸多的美点,如结构美、布局美、主题美等,当然,反映人们视觉感官可直接感知的最初冲动是版面形式上的美点,但形式上的美点则蕴涵着编辑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趣,无不反映编辑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所谓最突出的美点,就是最显露的也最能引发人情感的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20.
<正>一、旅游游记概述中国古代文人游历名山大川,有感而发,或写景状物,或托物言志,或记事说理,以游记的形式记述整个游历过程,抒发内心思想情感,表达作者审美情趣。如此丰富的游记文学,为现世旅游者欣赏自然景观与人文风俗,提供了独特的审美视角。现正值文化旅游兴起之时,各地亦在充分挖掘本地文化特色,凡古代游记记述之地,皆已借此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