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道德人格是指个体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个人的德性、情操和品行等的总和.现代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培养对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总体道德人格水平较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道德素质滑坡,人格特征畸变,道德人格低下等现象.道德人格中问题的产生是由学校德育、家庭环境、社会影响和自身修行等多方面的原因共同引起的.因此,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现代道德人格,除了重视目标和内容构建外,也必须从这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2.
道德人格就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以及道德影响力等的综合体现.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等社会实践为道德人格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社会实践为道德人格心理的建构提供了土壤;实践加深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实践理性是道德人格形成的道德意志的重要环节;实践反思后形成自律精神是道德人格完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培养大学生的健康道德人格是高校道德教育的目标,有效的道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形成的前提。现实道德教育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它们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的形成。对此,必须创新道德教育方法,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道德修养和开展道德实践,加强高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道德的实现是道德人格形成的过程,主体的自省是实现道德人格的内在的、自觉的、有效的途径之一,是个人道德修炼的主要方法和重要环节,对个体道德观念的培养、道德人格的践行起重要作用。探讨自省的内容和通过主体自省的方法进行自我修养、自我完善,从而实现完美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培养青少年高尚的道德人格至关重要,我们应当通过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途径来加强对青少年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在社会实践中锤炼青少年学生高尚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6.
道德人格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导向性、动力性和可塑性的特点。要培养高尚的道德人格,应处理好理论灌输和思想疏导、主体教育与道德实践、自我教育与行为管理、普遍教育与榜样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课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等关系。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概念与特征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无视个体主体性是学校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利于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形成的教育突出地表现为教育与生活的脱节,其典型表现为没有能够将有争议的问题、尖锐的社会矛盾、敏感的价值问题以及教师个人真实的想法在教学中展示给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力图标识这样一个方向:即个体人格尊严的确立和对个人自主选择的尊重,既是道德教育的目标,也是道德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道德教育应以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确立为目标,拒斥强制、灌输和惩罚,实现向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转向,使道德教育,进而使整个教育获得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品性与意蕴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道德人格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促进道德社会化;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加强责任教育;加强网上道德人格教育。高职大学生良好道德人格塑造的途径是:更新德育观念,促进道德社会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积极向上的道德人格;调整责任教育内容,突出责任教育的层次性;把道德人格培养与职业指导结合起来;实施网络道德人格的培养;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功能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个人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其人格塑造存在重要关联。本文试图从独立人格、道德人格和创新人格三个层面来分析人格与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独立人格是自主创新精神与能力形成的前提,道德人格是形成责任感和创新目标的基础,创新人格是创新精神与能力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个人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其人格塑造存在重要关联.本文试图从独立人格、道德人格和创新人格三个层面来分析人格与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独立人格是自主创新精神与能力形成的前提,道德人格是形成责任感和创新目标的基础,创新人格是创新精神与能力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家庭生活是青少年道德生活的一部分,为学校课程德育提供鲜活的德育资源,家庭德育与课程形式的德育在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中是相互关联的。当前,处于社会发展变化中的家庭在结构上发生了变迁,必然带来家庭伦理道德和家庭德育的变化,最终对学校的课程德育产生一定的影响,课程德育的发展要求其自身必须面对现实,在内容、模式、方法等方面采取相应改革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转型时期,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剧,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造成青少年道德品质滑坡。针对转型时期青少年道德品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我们应采取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立体网络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论互联网对青少年品德形成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青少年品德的形成不只是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是个体与外界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视角看,互联网对青少年品德形成的作用有:1.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进行道德自我认知,形成道德自律;2.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拓宽道德视野,提高道德判断;3.有利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发展;4.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进行道德创新,建立自主型的新型道德;5.有利于培养青少年新的道德观念等。在此基础上,提出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个体的能动性,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共同体”,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从而引导青少年的品德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世纪,呼唤教育转型,青少年的人格教育越来越被社会重视。青少年的人格教育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自律精神,这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合作。三方共同的切入点是蒙以养正,从婴儿抓起。学校、家庭、社会除了共同的任务外,还各有特殊使命。学校的特殊使命是指导家庭与社会,家庭的特殊使命是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德育工作,而社会的特殊使命则在于调控,即坚持正确的导向,营造良好的环境和开展社区德育活动。  相似文献   

16.
作为原始德育源的家庭德育很容易对个体先入为主,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影响极为重要,也是促进社会文化传递以及社会稳定和进步一个途径,同时也是对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道德意志培养在道德行为形成中起关键作用,道德意志的形成受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相互交融,连为一个体系.道德意志品质的形成是道德认识、情感、习惯、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形成是一个内化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要得到不断刺激和强化,方可完成.道德意志的培养是一个体系工程,忽视任何道德元素.在任何一个年...  相似文献   

18.
论道德教育向道德教化的转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更多地被认为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学校道德教育(以下简称为道德教育或德育)也被认为是个体接受和遵循既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系统的过程。这种理解方式往往导致对道德个体性的遮蔽,窒息了个体德道学习的自觉能力,割裂了道德生长的整体精神空间。今天,学校道德教育的局限性已日益凸现。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对道德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挑战,要求我们实现道德教育向道德教化的转进,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品德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良好的习惯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成长为品德优良的高素质人才。在平时的教学与生活中,教师与家长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学校德育中的道德权威是学生对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发自内心的敬重而生成的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但当前学校德育只注重对学生外在的纲常礼仪和行为规范的机械操练与背诵,忽略了对其内在心灵品质的培养,使得道德本身所固有的权威被遮蔽或消解。究其原因在于道德价值判断的模糊性和道德意义的异化。因此,学校德育只有回归对学生个体生命意义的关照和德性的养成,才能让道德本身所固有的力量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